墨子與孟子義利觀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9 11:40
墨子與孟子是我國先秦時期有重大成就的思想家。墨子創(chuàng)建了墨家學派,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們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思想體系。而義利觀則是他們思想體系中特別重要的部分,體現(xiàn)了他們思考問題的重要方面和邏輯方法。本文嘗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墨子與孟子的義利觀進行比較研究。文章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寫作的緣起,關于這個問題的研究狀況,并對研究這個問題所應用到的方法和預期的創(chuàng)新點進行了闡述。文章第一部分介紹了墨子與孟子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他們的教育背景,以期大致了解這些情況對他們思想體系尤其是義利觀的形成所產(chǎn)生的影響。文章第二部分首先介紹墨子與孟子各自對義與利的內涵的理解,墨子理解中義的內涵主要是上則尊天事鬼,下則愛人節(jié)用;利的內涵主要是人口繁盛,刑政大治,國家富強,天下和樂一統(tǒng)。孟子理解中的義的內涵主要是踐行以仁義禮智為代表的倫理道德,并要求統(tǒng)治者在施政時實行仁政,踐行王道;利的內涵主要是百姓過上有一定物質基礎的有道德的生活,國家富強,天下和平一統(tǒng)。然后,文章又對他們對義利內涵的理解的相同部分進行了闡述,主要有三個方面:均不將過度的物質、權勢享受視作利;均反對個人因私利損害公共之利;均在意保護...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選題理由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 關于墨子義利觀的研究
(2) 關于孟子義利觀的研究
三、論文研究方法
四、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墨子與孟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一、墨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二、孟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第二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對義、利內涵的理解及其比較
一、墨子對義、利內涵的理解
(1) 墨子對于義的內涵的理解
(2) 墨子對于利的內涵的理解
二、孟子對義、利內涵的理解
(1) 孟子對于義的內涵的理解
(2) 孟子對于利的內涵的理解
三、墨子與孟子義利觀中相同的部分
(1) 均不將過度的物質、權勢享受視作利
(2) 均反對個人因私利損害公共之利
(3) 均在意保護百姓的利益
第三章 墨子與孟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以及義的來源的比較
一、墨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
二、孟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
三、墨子理解中義的來源
(1) 天、鬼
(2) 先王之道
(3) 現(xiàn)實社會的實際情況
四、孟子理解中義的來源
(1) 從天道到心性
(2) 先王之道
第四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立場、角度對其義利觀的影響及其踐行觀的比較
一、墨子對自己身份及事業(yè)的界定對其義利觀的影響
二、孟子對自己身份及事業(yè)的界定對其義利觀的影響
三、墨子與孟子的踐行觀
第五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義利觀的邏輯思維及方法基礎
一、取實予名與正名思想
二、平面結構與層級結構
三、整體主義與獨立人格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351344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選題理由和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
(1) 關于墨子義利觀的研究
(2) 關于孟子義利觀的研究
三、論文研究方法
四、論文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墨子與孟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一、墨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二、孟子義利觀形成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
第二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對義、利內涵的理解及其比較
一、墨子對義、利內涵的理解
(1) 墨子對于義的內涵的理解
(2) 墨子對于利的內涵的理解
二、孟子對義、利內涵的理解
(1) 孟子對于義的內涵的理解
(2) 孟子對于利的內涵的理解
三、墨子與孟子義利觀中相同的部分
(1) 均不將過度的物質、權勢享受視作利
(2) 均反對個人因私利損害公共之利
(3) 均在意保護百姓的利益
第三章 墨子與孟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以及義的來源的比較
一、墨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
二、孟子對義、利關系的理解
三、墨子理解中義的來源
(1) 天、鬼
(2) 先王之道
(3) 現(xiàn)實社會的實際情況
四、孟子理解中義的來源
(1) 從天道到心性
(2) 先王之道
第四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立場、角度對其義利觀的影響及其踐行觀的比較
一、墨子對自己身份及事業(yè)的界定對其義利觀的影響
二、孟子對自己身份及事業(yè)的界定對其義利觀的影響
三、墨子與孟子的踐行觀
第五章 墨子與孟子各自義利觀的邏輯思維及方法基礎
一、取實予名與正名思想
二、平面結構與層級結構
三、整體主義與獨立人格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33513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35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