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理會通視域下呂大臨理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31 20:34
“關學”與“洛學”是北宋理學初創(chuàng)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兩個學派,呂大臨先后師事張載和二程,是關洛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會通張、程而又自成一家,在禮理會通視域下,構建了其獨特的理學體系。第一部分,成學歷程。面對北宋初期的社會政治文化環(huán)境,呂大臨有感圣學不傳,在傳承藍田呂氏重古禮之家學的基礎上,先后受學于張載與二程,浸染關中之“禮”學與洛學之“理”學。在此獨特成學歷程的基礎上,呂大臨以其獨立思考簡擇會通,不滿足于做關洛之學的傳承者,而以禮理會通的獨特視域構建起自己的理學系統(tǒng),在各色學術體系中獨樹一幟。第二部分,心性天理語境的構建。呂大臨傳承藍田呂氏家學,其思想具有鮮明的“禮學”特征。在北宋理學著力構建心性之學的氛圍下,呂大臨受張載、二程的影響,加之自身的獨立思考,涵泳天理思想,逐漸構建起禮理會通的理學語境。呂大臨以天理為宇宙本原,兼言理氣,提出天下通一理、萬物通一氣。大臨認為,天理作為宇宙根基根據(jù)乃至中至誠,“中”與“誠”為天理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他提出中乃道所由出,后與程頤“論中”,雖承認命名未當,但仍堅持“中”與天理性命并舉,天理本中,無所偏倚。誠乃理之實然,至誠強調(diào)天理真實存在、不虛妄,天理至誠...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創(chuàng)新之處
一、呂大臨成學歷程
(一) 時代背景
(二) 家學傳承
(三) 關學熏陶
(四) 洛學浸染
二、心性天理語境的構建
(一) 至中至誠的天理本然
(二) 純?nèi)恢辽频男男员救?br> (三) 理義之心與形體之梏
三、天理的禮學工夫落實
(一) 循理而行乎禮
(二) 克己復禮歸仁
(三) 執(zhí)而守乎中庸
四、禮理會通下的理想人格與理想生活世界
(一) 圣賢君子人格的守望
(二) 和諧通泰的理想生活世界
緒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張載禮學思想探論[J]. 潘斌. 社會科學研究. 2015(06)
[2]“道由中出”與“通經(jīng)踐禮”——論呂大臨的道學實踐宗旨[J]. 邸利平.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3]呂大臨的心性論及其與關學、洛學的融合[J]. 李敬峰.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2)
[4]三才通貫為一視域下的橫渠易學[J]. 王新春.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5(01)
[5]“橫渠四句”的生命自覺意識與易學“三才”之道[J]. 王新春. 哲學研究. 2014(05)
[6]從《五經(jīng)》到《四書》——以宋代禮理的突破與融合為中心[J]. 殷慧,田浩. 中國哲學史. 2014(02)
[7]禮學與理學的互動——呂大臨的《禮記解》與宋代理學的發(fā)展[J]. 劉豐. 中國儒學. 2013(00)
[8]宋代禮學的新發(fā)展——以二程的禮學思想為中心[J]. 劉豐. 中國哲學史. 2013(04)
[9]時中與求中:呂大臨中和學說新探——一種《中庸》詮釋學視域下的考察[J]. 王楷. 朱子學刊. 2012(00)
[10]呂大臨佚文《西銘解》輯釋[J]. 曹樹明. 唐都學刊. 2013(03)
碩士論文
[1]呂大臨學術思想研究[D]. 石磊.南昌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8931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創(chuàng)新之處
一、呂大臨成學歷程
(一) 時代背景
(二) 家學傳承
(三) 關學熏陶
(四) 洛學浸染
二、心性天理語境的構建
(一) 至中至誠的天理本然
(二) 純?nèi)恢辽频男男员救?br> (三) 理義之心與形體之梏
三、天理的禮學工夫落實
(一) 循理而行乎禮
(二) 克己復禮歸仁
(三) 執(zhí)而守乎中庸
四、禮理會通下的理想人格與理想生活世界
(一) 圣賢君子人格的守望
(二) 和諧通泰的理想生活世界
緒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張載禮學思想探論[J]. 潘斌. 社會科學研究. 2015(06)
[2]“道由中出”與“通經(jīng)踐禮”——論呂大臨的道學實踐宗旨[J]. 邸利平.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
[3]呂大臨的心性論及其與關學、洛學的融合[J]. 李敬峰.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2)
[4]三才通貫為一視域下的橫渠易學[J]. 王新春.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5(01)
[5]“橫渠四句”的生命自覺意識與易學“三才”之道[J]. 王新春. 哲學研究. 2014(05)
[6]從《五經(jīng)》到《四書》——以宋代禮理的突破與融合為中心[J]. 殷慧,田浩. 中國哲學史. 2014(02)
[7]禮學與理學的互動——呂大臨的《禮記解》與宋代理學的發(fā)展[J]. 劉豐. 中國儒學. 2013(00)
[8]宋代禮學的新發(fā)展——以二程的禮學思想為中心[J]. 劉豐. 中國哲學史. 2013(04)
[9]時中與求中:呂大臨中和學說新探——一種《中庸》詮釋學視域下的考察[J]. 王楷. 朱子學刊. 2012(00)
[10]呂大臨佚文《西銘解》輯釋[J]. 曹樹明. 唐都學刊. 2013(03)
碩士論文
[1]呂大臨學術思想研究[D]. 石磊.南昌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089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20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