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青年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16:53
本論文是關于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研究。喬治·盧卡奇是20世紀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正如他的學生馬科洛斯·阿拉瑪斯說的,盧卡奇的“生活歷程構(gòu)成了一部從19世紀末到新馬克思主義這一小段的歐洲思想史”。青年時期的《歷史和階級意識》則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圣經(jīng)”,開創(chuàng)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因此成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研究青年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意義在于:第一、探討青年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第二、探討青年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正確理解盧卡奇思想的需要。第三、探討青年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是批判各種錯誤馬克思主義觀的需要。 本論文的內(nèi)容分四部分:導論介紹了本課題研究的意義,考察了目前這一領域的研究狀況,確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紹了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形成過程,從這一歷史過程中抽象出相應的邏輯過程,指出了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形成的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這一部分的結(jié)論是判斷青年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各種認識和態(tài)度的重要依據(jù)。 第三部分研究了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基本內(nèi)容。以對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形成和發(fā)展的研究結(jié)果為依據(jù)...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概況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一、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形成過程
(一) 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時期
(二) 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時期
二、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主要內(nèi)容
(一) 歷史本身是歷史辯證法的邏輯起點
(二) 總體性是歷史辯證法的核心
(三) 物化批判是歷史辯證法的主題
(四) 喚醒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意識、拯救主體是歷史辯證法的目標
三、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地位和現(xiàn)代價值
(一) 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地位
(二) 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價值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盧卡奇早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zhì)的探索[J]. 張志兵.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2]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體論意義——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闡釋[J]. 楊建梓.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3]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J]. 梁樹發(fā).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03)
[4]從解讀馬克思追尋者的角度來解讀馬克思主義本體——讀《盧卡奇與馬克思》有感[J]. 劉學文. 南京社會科學. 2002(08)
[5]反思批判與價值彰顯——盧卡奇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題及其價值向度[J]. 楊樂強.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2(03)
[6]試論盧卡奇對第二國際庸俗馬克思主義的批判[J]. 李雙翼.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2)
[7]論青年盧卡奇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觀[J]. 李紫電. 東疆學刊. 2002(01)
[8]盧卡奇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新探[J]. 張和平.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1)
[9]回到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盧卡奇——讀孫伯鐘癸教授的《盧卡奇與馬克思》[J]. 張量. 江蘇社會科學. 2001(01)
[10]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探索與重構(gòu)──兼論盧卡奇思想的理論主題及其當代影響[J]. 王雨辰. 青海社會科學. 2000(04)
本文編號:3205685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研究概況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一、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形成過程
(一) 初步接受馬克思主義時期
(二) 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時期
二、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主要內(nèi)容
(一) 歷史本身是歷史辯證法的邏輯起點
(二) 總體性是歷史辯證法的核心
(三) 物化批判是歷史辯證法的主題
(四) 喚醒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意識、拯救主體是歷史辯證法的目標
三、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地位和現(xiàn)代價值
(一) 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歷史地位
(二) 青年盧卡奇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價值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盧卡奇早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zhì)的探索[J]. 張志兵.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5)
[2]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體論意義——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闡釋[J]. 楊建梓.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2)
[3]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J]. 梁樹發(fā).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03)
[4]從解讀馬克思追尋者的角度來解讀馬克思主義本體——讀《盧卡奇與馬克思》有感[J]. 劉學文. 南京社會科學. 2002(08)
[5]反思批判與價值彰顯——盧卡奇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題及其價值向度[J]. 楊樂強.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2(03)
[6]試論盧卡奇對第二國際庸俗馬克思主義的批判[J]. 李雙翼.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2(02)
[7]論青年盧卡奇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觀[J]. 李紫電. 東疆學刊. 2002(01)
[8]盧卡奇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新探[J]. 張和平.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1)
[9]回到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盧卡奇——讀孫伯鐘癸教授的《盧卡奇與馬克思》[J]. 張量. 江蘇社會科學. 2001(01)
[10]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探索與重構(gòu)──兼論盧卡奇思想的理論主題及其當代影響[J]. 王雨辰. 青海社會科學. 2000(04)
本文編號:32056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20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