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中國古代邏輯史研究
本文選題:胡適 + 中國古代邏輯史 ; 參考:《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摘要】:20世紀初期,在西方邏輯學東漸的背景下,諸多學者開啟了中國古代邏輯史研究。作為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胡適不僅從事了諸多中國古代邏輯史料的發(fā)掘和研究工作,而且對于自身研究具有明確的價值期待和方法論意識。其研究不僅是為了在中國古文獻中尋找試驗論理學的類似學說,以有效吸收試驗論理學說,而且也是為中國再造新文明做準備。為達成該目的,胡適提出了一套包括述學、明變、求因和評判在內(nèi)的研究程序,其述學中的貫通方法頗重西學的比較參證作用。胡適的這一工作為后來的中國古代邏輯史研究提供了一個典范,其廣義的邏輯觀念和研究程序?qū)τ诮裉斓闹袊糯壿嬍费芯糠椒ㄕ撘廊痪哂薪梃b意義。
[Abstract]: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astwar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logic, many scholars bega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history.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Hu Shi has not only engaged in the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of many ancient Chinese logic historical materials, but also has a clear value expectation and methodological consciousness for his own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not only to search for similar theories of experimental theor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o as to absorb the theory of experimental theory effectively, but also to prepare for the re-creation of new civiliz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Hu Shi put forward a set of research procedures including narrative, Ming change, cause and judgment. This work of Hu Shi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later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history, and its broad sense of logic concept and research procedure still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method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logic history research today.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哲學系;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廣義邏輯的春秋政治論辯研究”(16CZX053)
【分類號】:B2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郎需瑞;;中國易學邏輯思想研究述評[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2 鞠實兒;何楊;;基于廣義論證的中國古代邏輯研究——以春秋賦詩論證為例[J];哲學研究;2014年01期
3 張棟豪;;中國邏輯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從胡適的邏輯方法看[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4 曾昭式;;“中國邏輯”合法性之辯護:從胡適到沈有鼎[J];學術研究;2012年03期
5 鞠實兒;;論邏輯的文化相對性——從民族志和歷史學的觀點看[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6 李先q;試評胡適對中國古代邏輯的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小青;;文化模型的理論與方法[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7年04期
2 張小麗;;推類思維視角下的生態(tài)翻譯學詮釋[J];外國語文;2017年02期
3 何楊;;胡適的中國古代邏輯史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4 劉明明;;關于推類的“必然地得出”問題[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5 甘偉;;簡帛《五行》篇“圣人論”探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7年02期
6 夏世英;;錦屏縣文斗村規(guī)約文化邏輯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7 徐盛桓;;賦詩言志:含義與類比思維[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年01期
8 朱諭;;論跨文化說理中的沉默——基于對中德大學生互助學習的會話分析[J];邏輯學研究;2016年04期
9 李德虎;;對李密《陳情表》的博弈分析[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06期
10 景燦燦;;從笛卡爾邏輯思想看今后邏輯學的發(fā)展[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鞠實兒;;論邏輯的文化相對性——從民族志和歷史學的觀點看[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2 翟錦程;;用邏輯的觀念審視中國邏輯研究——兼論邏輯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鞠實兒;;邏輯學的問題與未來[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4 丁進;;春秋賦詩的真相[J];學術月刊;2006年03期
5 崔清田;推類:中國邏輯的主導推理類型[J];中州學刊;2004年03期
6 卡羅林·布萊特爾 ,徐魯亞;資料堆中的田野工作——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與資料來源[J];廣西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7 朱志凱;《周易》的類推思維方法[J];河北學刊;1992年05期
8 馮契;;《易傳》的辯證邏輯思想[J];周易研究;1991年04期
9 張家龍;;從數(shù)理邏輯觀點看《周易》[J];哲學動態(tài);1989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中原;日本學者對中國古代邏輯的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04期
2 柳路;;中國古代邏輯中的概念論[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7年04期
3 孫中原;;中國古代邏輯中的判斷論[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8年01期
4 孫中原;;中國古代邏輯中的思維規(guī)律論[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9年02期
5 徐陽春;;中國古代邏輯的推論形式——說[J];紹興師專學報;1992年02期
6 徐陽春;;簡論中國古代邏輯的命題——辭[J];紹興師專學報;1993年02期
7 許世茂;中國古代邏輯問題的語言哲學分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8 鄭立群;中國古代邏輯學者的邏輯謬誤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曾昭式;從語言與邏輯關系看古代漢語與中國古代邏輯思想[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王婉玲;;從先秦時期看中國古代邏輯的特色[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陽春;;從漢語特點看中國古代邏輯[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2 趙繼倫;;論中國古代邏輯類推的思維特征[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3 王克喜;;古代漢語與中國古代邏輯[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4 楊武金;;論三個層次的中國古代邏輯研究[A];2007年現(xiàn)代邏輯與邏輯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董志鐵;;疑義相與析——略論中國古代推理的特點[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6 關興麗;;墨家的言語行為思想和中國古代邏輯[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7 姬三鳳;;研究中國古代邏輯的新維度——評《人文思維的邏輯——語用學與語用邏輯的維度》[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8 劉培育;;名辯學與中國古代邏輯[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9 張曉芒;鄭立群;;如何對待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研究[A];改革開放以來邏輯的歷程——中國邏輯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文集(上卷)[C];2009年
10 程仲棠;;中國古代無邏輯學新論——《“中國古代邏輯學”解構》概要[A];改革開放以來邏輯的歷程——中國邏輯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文集(上卷)[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司季勤;重新解讀中國先秦邏輯中的概念理論[D];貴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075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10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