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健脾化積方對胃癌化療患者臨床療效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益氣健脾化積方對胃癌化療患者臨床療效評價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益氣健脾化積方 中醫(yī)藥療法 胃癌 化療 臨床研究
【摘要】:化療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化療耐藥成為了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益氣健脾化積方為劉沈林教授治療胃癌的經驗效方,臨床療效肯定,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運用能增效減毒。為進一步評價該方在配合化療中的臨床效應,本研究將按GCP規(guī)范,采用隨機雙盲、基礎治療加中藥及模擬劑對照方法,評價常規(guī)化療與配合中藥效方的療效差異,為臨床推廣應用提供客觀證據(jù)。理論歸納研究首先從理論角度對胃癌的病因、發(fā)病及診治現(xiàn)狀進行了總結、概述。胃癌屬中醫(yī)“胃脘痛”、“反胃”、“噎膈”、“伏梁”、“嘔吐”、“鼓脹”、“癥瘕”、“積聚”等范疇,中醫(yī)普遍認為,其發(fā)病與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勞倦內傷及外感邪毒內犯等內外因素相關,脾胃虧虛,運化失司,導致食積、痰結、氣滯、血瘀、熱毒等為其主要病理屬性。中醫(yī)治療多從辨證論治、基本方加減、中西醫(yī)結合及針灸外治等方法,綜觀臨床現(xiàn)狀,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胃癌的發(fā)生與HP感染、EB病毒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及行為、遺傳因素、環(huán)境和種族、宿主自身因素等密切相關。多采用手術、化療、放療等常規(guī)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運用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新方法的開展,臨床獲得了肯定的療效,其研究獲得了顯著的進展,但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損傷機體免疫機制等毒副反應明顯。文獻歸納研究表明,配合中醫(yī)藥在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抗腫瘤效應、減少毒副反映及預防復發(fā)轉移等方面顯示出潛在的療效優(yōu)勢。益氣健脾化積方,臨床應用多年,部分樣本有研究表明,與化療藥物配合使用能增效減毒,減輕化療副反應,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因此有必要對其療效作用進行科學的評價。臨床研究 目的:按GCP規(guī)范進行臨床設計,采用隨機雙盲、基礎治療加中藥效方及模擬劑的平行對照方法,進行常規(guī)化療與配合益氣健脾化積方差異性療效評價研究。方法:搜集符合入組標準的胃癌的患者68例,分為試驗組(DC方案+益氣健脾化積方免煎顆粒)和對照組(DC方案+益氣健脾化積方模擬顆粒),觀察比較兩組化療2個療程(56天)后的生命體征、生活質量、中醫(yī)癥狀體征狀態(tài)及體力狀態(tài)積分的變化情況。結果:試驗組在胃癌患者體力狀態(tài)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級積分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尤其在癥狀體征改善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結論:益氣健脾化積方可明顯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益氣健脾化積方 中醫(yī)藥療法 胃癌 化療 臨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2
【目錄】: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理論與文獻研究12-19
- 一、祖國醫(yī)學對胃癌相關疾病的認識12-16
- 1、古代文獻對胃癌相類的病證的記載12
- 2、有關對胃癌相類病癥的病因病機認識12-13
- 3、中醫(yī)對胃癌治法概要13-16
- 二、現(xiàn)代醫(yī)學對胃癌的認識16-19
- 1、發(fā)病機制與因素16-17
- 2、診治方法17-19
- 第二部分 臨床研究19-37
- 一、研究設計19
- 1、試驗設計19
- 2、樣本量的確定19
- 3、分組方法19
- 4、治療方法和藥物19
- 二、臨床研究內容19-37
- 1、臨床資料19-21
- 1.1 病例來源19-20
- 1.2 一般資料20-21
- 1.3 訪視資料21
- 1.4 藥物21
- 2、方法21-29
- 2.1 診斷方法21-22
- 2.2 納入標準22
- 2.4 脫落及終止標準22
- 2.5 觀察指標分級量化方法22-24
- 2.6 隨機分組方法24
- 2.7 治療方法24
- 2.8 觀測方法24
- 2.9 療效評價方法24-25
- 2.10 藥物編碼與盲法25
- 2.11 藥物分配及保存和管理方法25-26
- 2.12 質量控制方法26
- 2.13 不良事件記錄與報告方法26-27
- 2.14 病例的脫落與處理方法27-28
- 2.15 倫理原則28-29
- 2.16 臨床研究資料記錄要求和方法29
- 2.17 統(tǒng)計分析方法29
- 3、結果29-34
- 3.1 病例完成情況29-30
- 3.2 一般生命體征的情況30
- 3.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情況比較30-32
- 3.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評分比較32-33
- 3.5 兩組治療前后體力狀態(tài)評分比較33-34
- 3.6 不良事件34
- 4、討論34-37
- 4.1 益氣健脾化積方的組方結構34
- 4.2 胃癌化療的證機變化與益氣健脾化積方“方證相應”分析34-35
- 4.3 益氣健脾化積方的現(xiàn)代藥理作用35-36
- 4.4 益氣健脾化積方的療效分析36
- 4.5 益氣健脾化積方發(fā)生療效的時間分析36
- 4.6 存在的問題及不足36-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2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論文42-43
- 致謝4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金階;益氣健脾為主防治疰夏[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91年06期
2 許靖;重用益氣健脾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63例報告[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袁運碩;;“益氣健脾飲”治療老年糖尿病性腹瀉46例[J];江蘇中醫(yī)藥;2008年07期
4 俄靜;夏小軍;;益氣攝血湯治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30例[J];西部中醫(yī)藥;2013年03期
5 牛勝利;;益氣健脾軟肝湯治療早期肝硬變例[J];陜西中醫(yī);2013年05期
6 袁云成;自擬益氣止呃湯治療癌癥呃逆11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1993年01期
7 程益春,孫豐雷;益氣健脾法治療消渴病源流初探[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8 趙麗;李敬林;;益氣健脾治療糖尿病腸病[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4年03期
9 王寧;唐廣義;殷東風;;益氣健脾抗癌法對腸癌脾虛本質的影響及抗腫瘤作用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年05期
10 王偉蘭,裘雅玲;益氣健脾復方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概況[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一平;馬崢;;益氣健脾法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癥的臨床觀察[A];江西省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江一平;馬崢;;益氣健脾法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癥的臨床觀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暨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肝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2年
3 江一平;馬崢;;益氣健脾法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癥的臨床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10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4 曹田梅;張李興;張庭基;;益氣健脾法對失眠為主亞健康108例干預及分析(摘要)[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換屆選舉暨“‘治未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李偉;周鐵剛;;治療糖尿病針藥并用重在益氣健脾瑣談[A];第四屆全國糖尿。ㄏ什。⿲W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6 楊如意;;益氣合劑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運用[A];2008全國消化腫瘤新技術治療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譚善忠;張e,
本文編號:6501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5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