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腫瘤異常蛋白與結直腸癌化療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10 09:35
本文關鍵詞:血清腫瘤異常蛋白與結直腸癌化療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腫瘤異常蛋白/異常糖鏈糖蛋白 結直腸癌 化療療效 癌胚抗原 糖類抗原125 糖類抗原19-9 堿性磷酸酶 培美曲塞
【摘要】:背景與目的結直腸癌是近年來我國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的惡性腫瘤之一。因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率低,術后極易復發(fā)或轉移,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和復發(fā)或轉移的監(jiān)測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結直腸癌的各項檢查中,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快捷方便,但目前缺乏理想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因此,尋找準確有效的血清腫瘤標志物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結直腸癌患者血清中腫瘤異常蛋白/異常糖鏈糖蛋白(TAP,tumor abnormal protein)的表達情況;探討結直腸癌患者外周血中TAP的表達與結直腸癌臨床病理因素之間的相關性;TAP與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使用PEM(pemetrexed,培美曲塞)為基礎的姑息化療療效之間的相關性,以探討監(jiān)測TAP對評估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化療療效的價值,為臨床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提供依據。同時了解化療療效不同的結直腸癌患者血清中TAP的水平,探討TAP與結直腸癌患者化療療效的相關性,并與臨床常用血清腫瘤標志物,包括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糖類抗原125)、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糖類抗原19-9)和ALP(alkaline phosphatase,堿性磷酸酶)進行比較,探討彼此之間的相關性。材料與方法研究對象為江蘇省腫瘤醫(yī)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間,經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的結直腸癌原發(fā)病例。本研究收集98例首次接受化療并在化療前后檢測TAP的患者進行探討分析,并依據其所接受的治療手段,分為輔助化療組(A 組),姑息化療組(B組)。A組共30例,為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接受以FOLFOX為主的術后輔助化療;B組共68例,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接受以PEM為基礎的姑息化療。通過查閱病案采集病人信息,包括臨床特征、病理學特征、實驗室檢查指標等。TAP檢測參考范圍:TAP正常/無明顯凝聚物:0-121μm2;TAP異常/凝聚物較小:121-225μm2以及TAP異常/凝聚物較大:≥225μm2。通過異常糖鏈糖蛋白檢測試劑盒,采用凝集法使血清中異常糖鏈糖蛋白與凝集素發(fā)生多級偶聯反應,并通過腫瘤異常蛋白檢測系統圖像分析儀對凝聚物面積進行測量來檢測患者外周血清中TAP的表達。A組通過比較化療前后TAP的變化,探討臨床病理學因素與患者血清TAP表達之間的相關性;B組則在此基礎上另外以CT(comput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檢測為標準探討血清TAP水平與化療有效性的關系,以明確是否能將TAP檢測作為結直腸癌病情監(jiān)測的血清腫瘤指標。實驗數據應用STATA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表達陽性率的比較應用卡方檢驗,采用Regression相關性分析對TAP及化療前臨床病理特征進行比較并探討TAP增高與療效的關系,并用correlate和spearman相關分析對臨床病理資料和化療后TAP的改變之間的相關性。P=0.05作為統計學檢驗的顯著性水準。結果(1)不管是A組還在B組的患者在接受化療前血清中TAP表達陽性率均為100%。而接受化療前兩組患者血清中TAP的表達與臨床常用血清腫瘤標志物如CEA、CA125、CA19-9以及ALP的表達無統計學差異。(2)A組患者化療前外周血TAP表達水平與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以及Dukes分期)均無顯著相關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接受化療前其TAP表達水平與腫瘤分化程度之間有顯著相關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與患者年齡、性別、有無遠處臟器轉移無顯著相關性,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腫瘤分化程度越低,A組患者在接受化療前血清中CEA與CA19-9的陽性表達越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B組患者,在接受化療前其CEA、CA19-9、CA125以及ALP的表達水平并沒有受到年齡、性別、腫瘤分化程度以及有無遠處臟器轉移的顯著影響(P0.05)。(3)B組患者在接受以PEM為基礎的姑息化療后,當療效表現為有效時,其血清TAP表達顯著下降,而療效欠佳病情進展的患者血清TAP表達顯著上升(P=0.000)。在B組患者中,其他臨床常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表達變化雖與化療療效亦呈正相關,但僅CEA和CA19-9的表達變化呈統計學意義(P=0.0003,P=0.009)。(4)在B組患者中,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接受以PEM為基礎的姑息化療后與其血清TAP表達水平升高的概率越高,兩者呈正相關性,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4);而在A組患者中,年齡、性別、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以及dukes分期與接受輔助化療后患者血清中TAP升高無明顯相關性(P0.05)。同時對這些臨床病理特征與接受以PEM為基礎的姑息化療后TAP上升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提示低分化病理類型對患者接受化療后血清TAP表達水平的影響最大。結論(1)本研究觀察到不管輔助化療組還是姑息化療組的結直腸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前血清中TAP表達陽性率均為100%,且化療前的TAP表達水平在兩組患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在化療前與常用臨床血清腫瘤標志物(包括CEA、CA125、CA19-9和ALP)的表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2)本研究觀察到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經過以PEM為基礎的姑息化療后血清TAP表達水平與其化療療效有關,病情進展的患者血清TAP顯著升高,而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血清TAP表達顯著降低,因此化療后血清TAP升高可預測晚期結直腸癌的化療效果。(3)病理分化程度是結直腸癌患者(包括晚期和術后患者)化療療效的重要影響因素,應在臨床治療中充分考慮這一因素。
【關鍵詞】:腫瘤異常蛋白/異常糖鏈糖蛋白 結直腸癌 化療療效 癌胚抗原 糖類抗原125 糖類抗原19-9 堿性磷酸酶 培美曲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5.34
【目錄】:
- 中文摘要5-9
- 英文摘要9-14
- 引言14-18
- 材料和方法18-24
- 結果24-34
- 討論34-40
- 結論40-42
- 參考文獻42-47
- 綜述及參考文獻47-60
- 參考文獻55-60
- 主要中英文縮略詞表60-62
- 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和獎勵62-63
- 致謝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厚寶;王炳生;陳惠黎;童賽雄;趙家宏;;膽管癌膽管膽汁中糖蛋白糖鏈結構變化及其酶學機制[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6年06期
,本文編號:6500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500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