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理分型與分子生物學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學位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35.2
【部分圖文】:
33%;位于胃體大彎側者為12例,占12%;位于胃體小彎側者18例,占??19%;?27例位于胃竇部,占28%;位于胃角處者共7例,占7%;及1例位于??幽門處(圖1-2)。??同時,計算腫瘤最大直徑,結果顯示:最大者為10.5cm,最小值為??0.5cm,均值為?4.1±2.2cm。??12??
者為Borrmannlll型。Borrmann?I型者為10例,約占總病例的10%;?16例為??Borrmann?II型,占總病例的15%;?Borrmann?III型者為63例,約占總病例的??62%;剩余13例為BorrmannIV型,約占總病例的13%?(圖1-3)。??依據(jù)Lauren分型方法進行病理分型,結果顯示:99例病例可按照Lauren??分型方法進行分型,其中62例為腸型胃癌,占總病例的約61%;?33例為彌漫??型,4例為混合型(圖1-3)。??依據(jù)2010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分型,絕大多數(shù)為腺癌,鱗癌及類癌各1??例和2例。其中管狀腺癌為9例,乳頭狀腺癌為2例,中分化腺癌16例,中-??低分化腺癌33例,低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細胞癌22例,鱗狀??細胞癌1例,類癌2例。??13??
s?i型lhe?.in翌ivm?■揚里這錄沒坌…混合乾無法分類??圖1-3?102例胃癌患者依據(jù)Borrmann分型及Lauren分型各型所占比例??3.1.3病理學分期??所納入102例胃癌腫瘤分化程度均為中分化、中-低分化和低分化。其中中??分化胃癌為29例,占所有病例的29%;中-低分化胃癌為38例,約占37%;??低分化者為35例,占34%。??腫瘤分化程度??_.?|_??-、d??篇低分化您中-S分化i中分化??圖1-4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根據(jù)胃癌的原發(fā)腫瘤(T)、區(qū)域淋巴結(N)及遠處轉移(M)分級計算??腫瘤的病理學分期。原發(fā)腫瘤分級匯總如下:102例胃癌中2例為原位癌,腫??瘤尚未侵犯胃黏膜固有層;腫瘤侵犯至胃黏膜固有層、基層和黏膜下層,但尚??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大志;;胃癌患者關心的幾個問題[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19年01期
2 汪明;;小心胃癌的六個信號[J];農(nóng)村新技術;2019年08期
3 李超;王昕;康倩;潘元明;楊桂彬;;胃脂肪酶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8年08期
4 柴振中;姚利琴;王建娥;崔戈;馮文明;;2型糖尿病與胃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8年23期
5 周亞蘭;;胃癌診斷中X線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年54期
6 張漢語;;胃癌為何“偏愛”東亞特別是中國人[J];飲食科學;2018年05期
7 朱本浩;;防治胃癌重在“早”[J];健康生活;2016年12期
8 樂和;;中國式胃癌為何死亡高發(fā)?[J];健康之家;2016年12期
9 王旭芳;;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在胃癌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分析[J];影像視覺;2016年Z3期
10 李少軍;;探究胃癌的CT表現(xiàn)及診斷價值[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誠;質(zhì)譜分析在發(fā)現(xiàn)胃早癌標志物的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9年
2 趙軼峰;miR-433靶向JNK1促進細胞凋亡抑制胃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9年
3 鄭冬;PET/MR在胃癌診斷術前分期中的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9年
4 許義松;胃癌分子分型及AKR1C2與5-FU/DDP敏感性關系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9年
5 賈妍;miR-1296-5p在胃癌組織細胞中的表達、功能及作用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9年
6 彭興春;ERK通路激動劑抑制胃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7 黃艷霞;LncRNA AK023391介導氧化苦參堿調(diào)控胃癌的分子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8 黃錦宇;Borrmann 4型胃癌的預后價值分析以及LIPC調(diào)控Borrmann 4型胃癌惡性生物學行為的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9 趙博超;MicroRNA-26b通過靶向調(diào)控CDC6表達抑制胃癌細胞增殖、侵襲能力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10 陳小華;能譜CT多參數(shù)成像與胃癌脈管生成的關系及其在臨床預后中的價值[D];鄭州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金娥;LOX/LOXL1對胃癌的影響及機制探索[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周荃;胃癌差異表達lncRNA C5orf66-AS1的診斷效能評價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3 張瑜;EB病毒相關胃癌免疫特性的薈萃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張震;MicroRNA-596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調(diào)控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5 黃淼文;胃癌病理分型與分子生物學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廈門大學;2018年
6 遲洪輝;LincRNA-p21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青島大學;2019年
7 胡世康;多模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胃癌篩查智能輔助決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9年
8 王楠楠;非編碼單鏈RNA在胃癌診斷中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南華大學;2019年
9 成艷麗;基于運氣學說探究胃癌患者體質(zhì)及出生時期分布規(guī)律研究[D];山西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10 趙建娜;CT影像組學在胃癌診斷及病理分型中的可行性研究[D];華北理工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728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872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