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噬菌體隨機肽庫篩選膀胱癌EJ細胞導向肽的實驗研究
【學位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37.14
【部分圖文】: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 果1.細胞培養(yǎng)人移行性膀胱癌 EJ 細胞和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細胞常規(guī)培養(yǎng)于含 1%雙抗、10%FBS 的 RPMI-1640 培養(yǎng)液中,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貼壁生長,狀態(tài)良好,細胞膜完整、胞漿飽滿,EJ 細胞多呈梭形(圖 1),人膀胱正常上皮細胞多呈不規(guī)則形(圖 2)。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 果1.細胞培養(yǎng)人移行性膀胱癌 EJ 細胞和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細胞常規(guī)培養(yǎng)于含 1%雙抗、10%FBS 的 RPMI-1640 培養(yǎng)液中,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細胞貼壁生長,狀態(tài)良好,細胞膜完整、胞漿飽滿,EJ 細胞多呈梭形(圖 1),人膀胱正常上皮細胞多呈不規(guī)則形(圖 2)。
圖 3. ELISA 法鑒定噬菌體克隆與 EJ 細胞的結合情況菌體單鏈 DNA 的測序及分析 17 個陽性噬菌體的 DNA 測序結果顯示,R2、R5、R9、R12、R24 八個噬菌體克隆的序列均為 AVEAAKT(圖 4),R6、R20、隆的序列均為 SILPVTR,R11 噬菌體克隆測序失敗,其他噬間無重復(表 2)。登錄 NCBI/BLAST 網站,選擇 protein b析,結果顯示,AVEAAKT 與現(xiàn)有的基因和蛋白質無同源性。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27R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安偉;許傳亮;;長鏈非編碼RNA:膀胱癌研究的新熱點[J];上海醫(yī)學;2018年01期
2 樊長暉;許長寶;郝斌;吳國清;趙興華;;缺氧下膀胱癌細胞黏附能力和侵襲能力的變化[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5期
3 葉濤;葉章群;;膀胱癌研究的新進展[J];現(xiàn)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17年04期
4 張川;祝青國;趙亞坤;金承洛;劉偉;陳照彥;杜言凱;仇宇;;雷帕霉素抑制膀胱癌細胞生長及轉移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2年03期
5 梅志強;劉曉燕;李娟;段承剛;;槲皮素誘導膀胱癌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J];科技資訊;2012年17期
6 陳平鋒;;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誘導膀胱癌細胞凋亡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年35期
7 楊德林;宋波;張超;王海峰;王凱;徐鴻毅;;膀胱癌細胞在尿液中適應性生存的研究[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李功成,張旭,李龍承,葉章群;曲古抑菌素A對膀胱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5年07期
9 張睿,張建軍,何祖根,程書鈞,高燕寧;膀胱癌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癌癥;2003年01期
10 賀大林,南勛義,Chang KS,Chung LWK;PML生長抑制因子過表達對膀胱癌細胞生長和克隆能力的影響[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明杰;miR-22在膀胱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2 張青;miR34a/GOLPH3軸介導膀胱癌干性維持和化療耐藥的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3 黃曉靜;異染色質蛋白1γ促進膀胱癌化療耐藥作用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4 王輝;胱抑素C與膀胱尿路上皮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8年
5 曾蜀雄;ANLN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6 張堅;環(huán)氧化酶2在膀胱癌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治療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3年
7 鄒琳;c-myc和mad1對膀胱癌中人端粒酶逆轉錄酶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萬江華;核基質蛋白22、細胞角質素20和存活素在膀胱癌診斷和復發(fā)預測中的價值[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燕翔;Survivin在膀胱癌的表達及其反義基因聯(lián)合重組融合蛋白治療膀胱癌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王亞軒;人端粒酶逆轉錄酶啟動子調控的單純皰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重組腺病毒的構建及治療膀胱癌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芃琛;DAPK在膀胱癌細胞中的表達及功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2 畢玉行;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膀胱癌治療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D];蘭州大學;2018年
3 劉強照;光動力輔助內鏡和窄帶成像輔助內鏡診斷及治療膀胱癌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D];蘭州大學;2018年
4 柳曉晨;CUL4B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及其機制初步探究[D];山東大學;2018年
5 龐波;干擾RhoGDI2對膀胱癌T24細胞轉移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6 易橋勇;利用CRISPR/cas9技術研究ATF4對膀胱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劉夢男;MicroRNA-612通過靶向調控ME1抑制膀胱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年
8 逯曉青;利用噬菌體隨機肽庫篩選膀胱癌EJ細胞導向肽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9 朱峰宇;SOX2作為體內膀胱癌干細胞標記物的鑒定與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年
10 潘大慶;膀胱癌中GDF15基因啟動子區(qū)甲基化檢測及逆轉其甲基化狀態(tài)對5637膀胱癌細胞增殖、遷移、侵襲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411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84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