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分析對比食管癌調強放療中局部病變同期整合加量及序貫加量的臨床研究結果,進一步探討同期整合加量調強放療技術的臨床遠期療效,包括并發(fā)癥及局部區(qū)域復發(fā)的具體結果及影響因素,為食管癌放化療綜合治療個體化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據(j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療且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330例,均采用淋巴引流區(qū)預防野照射,其中同期整合加量放療組135例和序貫加量放療組195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局控率、生存率、毒副反應。對可能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如性別、年齡、進食情況、病變部位、病理類型、食管鋇餐造影長度、周圍組織器官受侵情況、GTV體積大小、臨床T分期、臨床N分期、臨床TNM分期、化療、處方劑量等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Kaplan-Meier法計算局控率、生存率,采用傾向性評分配比校正混雜因素,計量資料進行兩獨立樣本間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判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全組患者的生存及影響因素:隨訪截止至2016年12月1日,失訪5例,隨訪率為98.5%。全組患者1、3、5年總生存率為80.9%、42.7%、26.3%;1、3、5年局部控制率為75.4%、50.1%、43.6%。單因素分析顯示進食情況、聲音嘶啞、食管鋇餐造影顯示病變長度、GTV體積、周圍組織器官受侵、T分期、N分期、TNM分期、化療及化療方式均為食管癌患者治療后總生存的影響因素;同樣,進食情況、聲音嘶啞、食管鋇餐造影顯示病變長度、GTV體積、周圍組織器官受侵、T分期、N分期、TNM分期均為治療后局部控制的影響因素。Cox多因素分析顯示聲音嘶啞、GTV體積、T分期、N分期、化療、放療方式為患者總生存的獨立影響因素;聲音嘶啞癥狀、GTV體積、T分期、N分期為患者局部控制的獨立影響因素;2放射治療同期加量組與序貫加量組的比較:同期加量組135例,序貫加量組195例,兩組1、3、5生存率分別為81.4%、51.9%、43.5%和80.5%、37.9%、22.3%,兩組生存率比較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6.050,p=0.014);兩組1、3、5年局控率分別為80.1%、58.3%、46.7%和72.1%、44.9%、40.5%,兩組局控率比較亦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3.829,p=0.050)。對兩組患者進一步分層分析,頸段、胸上段病變給予同期加量調強放療局控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4.518,p=0.034);食管鋇餐造影顯示病變長度5cm時,同期加量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35.7%和10.5%,亦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4.406,p=0.036);當gtv體積35cm3時,仍然是同步加量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38.7%和9.9%,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5.364,p=0.021);同樣,當t分期為t3+t4期時,同期加量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35.5%和2.7%,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6.323,p=0.012);有淋巴結轉移時,亦可見到同期加量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6.985,p=0.008),并且此時局控率兩組比較亦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5.152,p=0.023);臨床分期為Ⅲ期和Ⅳ期時,兩組生存率和局控率比較均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6.830,p=0.009和χ2=4.363,p=0.037),均是同期加量組明顯好于序貫加量組;放療合并應用化療對兩組患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均未見明顯影響,但進一步分層比較發(fā)現(xiàn),同期放化療時,同期加量組局控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亦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4.429,p=0.035)。按照處方劑量中位值劃分,當放療劑量≥61.8gy時,兩組患者的生存率及局控率均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8.013,p=0.005和χ2=4.890,p=0.027),均是同步加量組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3為最大限度的消除影響因素帶來的誤差,使研究結果更加可靠,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和治療資料進行傾向性評分(psm)配比后再進一步分析比較。放射治療同期整合加量組與序貫加量組各有105例進行比較,結果兩組的生存率及局控率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進一步分層分析,當單純放療時,同期加量組局控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χ2=5.570,p=0.018),而生存率接近統(tǒng)計學差異(χ2=3.609,p=0.057);當放療劑量63gy時,同期加量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序貫加量組,可見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09,p=0.040),而局控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4同期加量組與序貫加量組相比,2級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均未見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進一步比較心臟、雙肺及脊髓接受劑量發(fā)現(xiàn)同期加量組和序貫加量組的雙肺Dmean、肺V5、肺V10、心臟Dmean、心臟V25、心臟V30、心臟V40、心臟V45、心臟V50均可見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分別為0.003、0.000、0.000、0.017、0.005、0.000、0.000、0.000、0.000),均是同期加量組明顯低于序貫加量組;5觀察DVH圖及治療計劃中劑量體積參數(shù)后,發(fā)現(xiàn)當CTV1D98、CTV1D95、PTV1D95接受的照射劑量較高時,局部區(qū)域復發(fā)率會明顯偏低,且均可見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33、0.046、0.033),并且此時食管病變局部的復發(fā)率也較低,均可見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分別為0.036、0.037、0.035)。當CTV1V50≥99%時,食管病變局部復發(fā)率較低,與99%組比較接近統(tǒng)計學意義(χ2=3.393,P=0.065);當PTV1V50≥98%時,食管病變局部復發(fā)率也偏低,與98%組比較,同樣接近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39,P=0.064);當PTV1V45≥99%時,食管病變局部復發(fā)率37.3%,明顯低于99%組的56.3%,兩組比較可見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54,P=0.039)。結論:1腫瘤T分期、N分期、GTV體積和聲嘶為影響全組患者局控及生存的獨立影響因素,另外,化療和放療方式不同為影響全組患者總生存的獨立影響因素。經PSM后,同期加量組與序貫加量組相比,療效相近。2同期加量放療方式更有利于靶區(qū)周圍正常組織的保護。3食管癌根治性放療中,靶區(qū)體積獲得更高的劑量時,可能會降低局部區(qū)域復發(fā)或食管病變局部復發(fā),從而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能超;何志杰;張濤;王曉敏;王麗霞;王慧濤;朱青山;孫曉東;趙一電;;食管癌同步加量調強放療與常規(guī)調強放療臨床對照研究[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6年04期
2 陳志明;薛強;陳曉玨;施健;馬劍波;季斌;陳不尤;;同步加量調強放療聯(lián)合尼妥珠單抗治療局部晚期食管癌[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年08期
3 祝淑釵;么偉楠;李娟;李紅云;劉志坤;沈文斌;閆可;;食管癌非手術治療臨床分期新標準的對比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6年02期
4 白文文;周志國;甄嬋軍;宋玉芝;張若輝;劉明;李靜;喬學英;;159例頸及胸上段食管癌調強放療長期療效分析[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16年01期
5 祝淑釵;董輝;劉志坤;沈文斌;李娟;蘇景偉;許金蕊;;早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療不同照射范圍的比較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5年06期
6 秦文娟;陳龍華;薛玉花;徐輝;;同步整合加量調強放射治療原發(fā)性食管癌的臨床療效[J];新醫(yī)學;2015年01期
7 董輝;祝淑釵;蘇景偉;沈文斌;劉志坤;李娟;;食管癌根治性放療中ENI與IFI失敗模式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4年06期
8 李多杰;李紅偉;何斌;汪庚明;蔡漢飛;段詩苗;沈學明;江浩;彭開桂;;食管癌適形調強放療累及野和擴大野的比較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3年20期
9 孔潔;李曉寧;韓春;王瀾;高超;張靖;田華;肖愛勤;麻國新;;792例食管癌三維技術放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年05期
10 李娟;祝淑釵;王玉祥;劉志坤;沈文斌;蘇景偉;;375例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長期療效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年04期
,
本文編號:
23965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39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