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角內(nèi)陷式吻合用于腹腔鏡直腸低位吻合療效觀察
本文關鍵詞: 直腸癌 直腸低位前切除術 雙吻合 吻合口漏 預防性造口 出處:《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dog ear"內(nèi)陷式吻合在腹腔鏡下直腸低位前切除吻合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徐州市中心醫(yī)院胃腸外科收治的18例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直腸癌病人臨床資料,均采用"dog ear"內(nèi)陷式吻合技術,觀察并分析術后療效。結果 18例病人均成功實施腹腔鏡下兩端角內(nèi)陷式吻合術,無中轉開放手術病例。手術時間150(120~180)min。術后無吻合口漏病例,1例病人術后發(fā)生吻合口出血。術中均未行預防性造口。術后3個月時隨訪病人平均排便次數(shù)(3.6±1.3)次/d。病人術后總體生活質(zhì)量評價(GQL)為(92.8±12.1)分。結論腹腔鏡"dog ear"內(nèi)陷式吻合在直腸癌手術中安全可行,消除了因"dog ear"存在所造成的潛在吻合口漏風險。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og ear" indentation anastomosis in laparoscopic low rectal anterior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y 2016, 18 cases of gastroenteric surgery in Xuzhou Central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dog ear" technique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There was no conversion to open operation. The operative time was 150 ~ 120 ~ 180 min. No anastomotic leakage occurred in 1 case. No prophylactic stoma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average defecation frequency was 3.6 鹵1.3 times / d after 3 months follow-up. The total quality of life (GQL) was 92.8 鹵12.1.Conclusion Laparoscopic "dog ear" invagination anastomosis is safe and feasible in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potential risk of anastomotic leakage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dog ear" is eliminated.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徐州醫(yī)院胃腸外科徐州市腹腔鏡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發(fā)展項目(No.W2014RQ38)
【分類號】:R735.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葉穎江;高志冬;王杉;;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中吻合器械應用及其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君林,高楓,陳利生,唐宗江,張志勇;經(jīng)肛直腸拖出吻合術后吻合口漏剖析[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0年01期
2 王文躍,Susanne Merkel,Paul Hermanek,Werner Hohenberger;直腸癌切除術后吻合口漏與患者長期預后的關系[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01年06期
3 龐屏,任明揚,黃衛(wèi);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與吻合口漏[J];西部醫(yī)學;2004年03期
4 李向陽,王發(fā)恒,焦峰,趙一奇,周大勇,丁友宏;食管胃胸腔內(nèi)吻合口漏的防治[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4年05期
5 徐強音;周蘇君;王洪敏;;急性結腸癌性梗阻術后12例吻合口漏原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6年21期
6 鄭照正;張貴陽;;低位直腸癌經(jīng)腹前切除術吻合口漏的防治[J];浙江醫(yī)學;2007年07期
7 王純忠;黃宗海;沈三弟;史福軍;陳飛;李建國;張全安;;結腸液囊管一期修復結腸吻合口漏的動物實驗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8 王道榮;趙建國;魚海峰;汪劉華;蔣國慶;李永坤;趙澤坤;陳杰;陳平;羅偉倫;;腹腔鏡下超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吻合口漏的預防和處理[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1年06期
9 王江波;梁浩;程遠方;王相臣;陳晶;;食管癌賁門癌切除術大網(wǎng)膜包埋吻合口預防吻合口漏的術式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2年21期
10 施文;;食管胃胸腔內(nèi)吻合口漏的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屠世良;鄧高里;董全進;鄭伯安;曹鴻峰;葉再元;;新型腸內(nèi)引流預防低位結直腸吻合口漏的臨床研究[A];2008年浙江省肛腸外科學術年會暨繼續(xù)教育培訓班資料匯編[C];2008年
2 陳會林;李建勝;;低位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防治[A];2009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術年會暨腫瘤外科規(guī)范化診治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3 李德川;劉勇;;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的診治和預防[A];首屆華東六省一市肛腸外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林建江;;低位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預防的現(xiàn)狀[A];2006年浙江省肛腸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林建江;;低位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預防的現(xiàn)狀[A];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2006年繼續(xù)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柴建平;;胃癌作全胃或近端胃切除術后吻合口漏12例診治分析[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趙丹;;一例直腸癌術后并發(fā)吻合口漏病人的護理[A];中西醫(yī)結合肛腸病研究新進展[C];2000年
8 韓軍;何鵬飛;余順先;張林剛;;直腸癌前切除術吻合口漏16例治療體會[A];中西醫(yī)結合肛腸病研究新進展[C];2000年
9 王萬臣;韓兵;來永慶;;大腸癌合并低位腸梗阻一期手術吻合口漏的預防——附25例報告[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張玉茹;賈山;于洪順;陳希林;;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后術后吻合口漏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A];北京結直腸肛門病學術交流會暨盧克捷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解放軍305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劉振邦;改進的食道胃吻合術能“雙防”[N];健康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葉鋒;結腸內(nèi)旁路保護低位直腸癌吻合口的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梅勁樺;脫氧土霉素涂層支架I期治療豬結腸吻合口漏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柯海林;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漏對長期預后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一博;經(jīng)腹SiewertⅡ、Ⅲ型AEG根治術后吻合口漏的危險因素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彭家樂;W_(11)-a_(12)促進大鼠小腸吻合口愈合的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4 伍朝德;新輔助放化療對中低位進展期直腸癌患者腫瘤分期及手術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湯可駿;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瘺危險因素分析及Nomogram預測模型的構建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陳敏;結直腸術后發(fā)生吻合口漏的風險因素[D];浙江大學;2011年
7 曹海生;結直腸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的相關因素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顏松齡;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后吻合口出血的防治比較[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江彩云;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漏的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張偉;經(jīng)腹直腸癌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964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49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