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盆底重建中的臨床應用
本文關鍵詞: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盆底重建中的臨床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腹腔鏡 直腸癌經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AR) 盆底重建 Hem-o-lok
【摘要】:第一部分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在腹腔鏡輔助經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盆底重建中的臨床應用目的初步探討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應用于腹腔鏡輔助經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癌根治術盆底重建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總結本手術團隊于2014年7月至12月期間行腹腔鏡輔助APER手術時采用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關閉盆底腹膜的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和隨訪結果,對Hem-o-lok夾關閉盆底腹膜的效果進行評估。結果5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179.0±21.3)min,術中盆底關閉時間(10.5±3.2)min,術中出血量(43.6±32.7)ml,術后造口排氣時間(2.4±0.5)d,骶前引流量(342.2±101.5)ml,引流管拔除時間(6.2±1.3)d,術后住院時間(7.2±1.5)d。全部患者均無術后腸梗阻、會陰部切口感染和排尿障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3個月后復查盆腔CT/MRI均未見會陰盆底疝。結論使用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關閉盆底腹膜的方法,有明顯的操作優(yōu)勢和時間優(yōu)勢,初步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可作為腹腔鏡下盆底重建的可靠選擇!娟P鍵詞】直腸癌;經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腹腔鏡;盆底重建;Hem-o-lok結扎夾第二部分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在腹腔鏡輔助直腸癌經腹前切除術盆底重建中的臨床應用背景:隨著全系膜切除(TME)的廣泛應用,直腸癌手術治療切除標本的環(huán)周切緣陽性率降低,遠期預后明顯改善。另外,隨著腹腔鏡技術日益成熟,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腹腔鏡下直腸癌經腹前切除術(LAR)的開展也日益廣泛。相比開腹手術明顯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加快術后恢復,減少住院時間,但臨床醫(yī)生在開展該手術時往往受制于在腹腔鏡下縫合盆底腹膜及打結時技術要求高、操作不熟練、學習曲線長,導致手術時間延長、盆底重建效果不確切,存在盆底腹膜縫合后撕裂的風險,因此一些外科醫(yī)生往往采取不關閉盆底腹膜的做法,從而增加了術后腹腔內小腸墜入盆腔的風險,容易導致小腸粘連在盆底,造成粘連性腸梗阻;術后病理提示有直腸外膜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往往需要行術后放療,小腸粘連于盆底又會導致小腸進入放射區(qū)域,產生放射性腸炎。因此尋找在腹腔鏡下快速有效簡便關閉盆底腹膜、重建盆底的方法成為了當務之急。方法:入組對象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因低位直腸癌行LAR的患者,共64例患者,據術后關閉盆底腹膜的方法不同,分為連續(xù)縫合關閉盆底腹膜組(A組)、Hem-o-lok關閉盆底腹膜組(B組)和不關閉盆底腹膜組(C組)。三組臨床資料、病理類型及分期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采集患者信息資料,包括:患者一般資料、術前腫瘤分期、腫瘤距肛緣距離、是否行新輔助治療、術中探查情況及手術過程、組織病理學分期。結果:64例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腔鏡輔助直腸癌經腹前切除術,無一例中轉開腹。Hem-o-lok組(B組)平均手術時間及術中盆底關閉時間(min)較連續(xù)縫合組(A組)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em-o-lok組(B組)骶前引流量(ml)與留置引流管時間相比連續(xù)縫合組(A組)(P0.05)無明顯差異。所有患者均無術后死亡。所有患者均在術后一個月內出院。僅不關閉盆底組(C組)發(fā)生1例吻合口瘺,并導致腹腔感染,行二次手術后痊愈,1例術后行輔助放療發(fā)生放射性小腸炎。所有術中關閉盆底腹膜的患者于術后6個月復查盆腔CT均證實小腸未墜入骶前腔隙,未發(fā)生盆底腹膜裂開。結論:我們的研究顯示腹腔鏡直腸癌經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中關閉盆底腹膜重建盆底有其重要的臨床意義,能有效減少術后會陰切口并發(fā)癥、會陰盆底疝、腸梗阻及放射性腸炎等早期或晚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關閉盆底腹膜的方法選擇上,我們認為在腹腔鏡下使用傳統(tǒng)的連續(xù)縫合方法耗時耗力,并且對手術技巧及器械操作的熟練程度有較高的操作要求,會使手術時間延長,增加手術難度;而使用Hem-o-lok關閉盆底腹膜,其效果確實確切并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因此我們認為在腹腔鏡下直腸癌經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中應用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關閉盆底腹膜重建盆底快速有效,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值得在臨床推廣。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3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第二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婦外科學術研討會通知[J];感染.炎癥.修復;2007年03期
2 ;第二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婦外科學術研討會通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年07期
3 ;第三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研討會通知[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9年09期
4 ;第三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研討會通知[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05期
5 ;全國陰式系列婦科手術及盆底重建學習班通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年02期
6 ;全國陰式系列婦科手術及盆底重建學習班通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年02期
7 ;第八屆北京大學女性盆底重建與微創(chuàng)手術研討會[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年03期
8 莫平;李玉玲;;改良式筋膜內子宮全切術中盆底重建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yī)學;2007年04期
9 ;第二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婦外科學術研討會通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年08期
10 ;第二屆中美婦科泌尿、盆底重建婦外科學術研討會通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朱蘭;郎景和;劉珠鳳;孫大為;冷金花;樊慶泊;陳蔚林;;經陰道后路懸吊術在盆底重建中的應用[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王建六;;生物修復材料在盆底重建應用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盆底會場(女性盆底學組、婦科感染協(xié)作組)論文匯編[C];2012年
3 夏志軍;;盆底重建相關手術風險規(guī)避方法淺談[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盆底會場(女性盆底學組、婦科感染協(xié)作組)論文匯編[C];2012年
4 金杭美;;盆底重建的整體理論與實踐[A];第四屆長三角婦產科學術論壇暨浙江省2009年婦產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王建六;魏麗惠;;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療新觀念[A];第三次全國婦產科基層醫(yī)師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5年
6 杜廣輝;管維;陳忠;曾曉勇;袁曉奕;王濤;葉章群;;盆底重建聯(lián)合尿道中段吊帶術治療合并盆底脫垂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胡曉震 本報主任記者 葉青;盆底重建:解除女性難言之隱[N];沈陽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袁捷;Hem-o-lok聚合物結扎夾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盆底重建中的臨床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曹杰;盆底重建修復術與常規(guī)陰式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041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20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