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化學成分的抗菌活性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7 05:59
目的:研究芫荽莖葉和芫荽籽的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和細胞毒性,以及其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方法:采用活性追蹤的方法,通過多種分離技術(正相硅膠柱層析、反向硅膠柱層析、羥丙基葡聚糖凝膠和制備型高相液相色譜儀),分別對芫荽的正己烷提取物和芫荽籽的50%乙醇提取物進行分離,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譜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結構解析和鑒定。采用連續(xù)稀釋法對化合物的MIC值進行測定,再確定MBC值。通過控制變量法分析pH、光照和溫度對芫荽、肉桂、厚樸及其組成的復方揮發(fā)油穩(wěn)定性及抗菌活性的影響。結論:從新鮮芫荽莖葉正己烷提取物中分離得到3個化合物,分別是:芫荽異香豆精(1)、棕櫚醇(2)、二棕櫚酸甘油酯(3),從芫荽籽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離得到9個化合物,分別是:胡蘿卜苷(4)、齊墩果酸(5)、亞油酸(6)、β-谷甾醇(7)、香草醛(8)、醉魚草醇C(9)、烏蘇酸(10)、杜鵑素(11)、9-E,11-E-十八碳二烯酸甲酯(12)。其中芫荽異香豆精、齊墩果酸、亞油酸、烏蘇酸、杜鵑素、9-E,11-E-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對耐藥菌、革蘭氏陽性菌及大腸桿菌都具有抗菌活性,MTT實驗結果表明:芫荽異香豆精、齊墩果酸、亞油酸、杜鵑...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細菌和抗菌藥
1.2 芫荽的性狀和資源分布
1.3 芫荽揮發(fā)油的研究
1.4 芫荽功效的研究
1.4.1 抗菌活性研究
1.4.2 抗氧化活性研究
1.4.3 抗糖尿病研究
1.4.4 抗炎作用研究
1.4.5 其他活性研究
1.5 討論
第二章 實驗內容
2.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2 抗菌實驗
2.2.1 實驗用菌株
2.2.2 培養(yǎng)液和培養(yǎng)基的制備
2.2.3 細菌的培養(yǎng)
2.2.4 MIC值測定
2.2.6 MBC值測定
2.3 芫荽莖葉的提取分離
2.3.1 實驗藥材
2.3.2 預實驗
2.3.3 芫荽莖葉的提取
2.3.4 芫荽莖葉化學成分的分離
2.4 芫荽籽的提取分離
2.4.1 實驗藥材
2.4.2 預實驗
2.4.3 芫荽籽的提取
2.4.4 芫荽籽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學成分分離
2.5 化合物的MIC和MBC值測定
2.6 化合物細胞毒性測定
2.7 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抗菌活性和穩(wěn)定性實驗
2.7.1 實驗藥材
2.7.2 實驗方法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
3.1 化合物結構鑒定
3.2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3.3 化合物細胞毒性
3.4 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抗菌活性
3.5 pH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3.6 光照和避光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3.7 溫度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第四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香菜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J]. 盧冬梅,藺紅萍,文靜,周鮮嬌,肖生鴻. 食品工業(yè). 2015(07)
[2]芫荽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楊洋,朱曉華,李煜彬.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5(06)
[3]miR-181a抑制唾液腺腺樣囊性癌侵襲、轉移機制的實驗研究[J]. 何倩婷,劉中華,招洛丹,趙婷婷,王安訓.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 2015(01)
[4]山藍化學成分的初步研究[J]. 葛利,藍柳鳳,暴惠賓,楊克迪. 廣西植物. 2014(02)
[5]肉桂揮發(fā)油抗菌活性研究[J]. 蒲忠慧,王雄清.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08)
[6]青霉素的發(fā)展[J]. 張蕾. 河北企業(yè). 2013(06)
[7]維生素E對蛋種雞卵巢等級前顆粒細胞增殖的影響[J]. 郭小虎,張宏馨,陳輝,黃仁錄,吳鵬威,葛帥. 中國家禽. 2013(04)
[8]厚樸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李星彩. 食品科技. 2013(01)
[9]威靈仙總皂苷對HL60細胞株體外作用的研究[J]. 黃莉,黃純蘭.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23)
[10]芫荽的研究進展[J]. 劉香榮,魯海波,朱海泉,王龍祥. 中國調味品. 2012(06)
博士論文
[1]屎腸球菌EF1對仔豬小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D]. 黃怡.浙江大學 2012
[2]長沙市醫(yī)保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D]. 劉敬偉.中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黑胡蘿卜花色苷結構鑒定、穩(wěn)定性及生物學作用研究[D]. 姜紅.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車前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D]. 茍成.延邊大學 2015
[3]安息香化學成分分離與鑒定[D]. 王一波.廣東藥學院 2015
[4]枸骨莖的化學成分研究[D]. 李杉杉.蘇州大學 2014
[5]葵花籽的化學成分研究[D]. 費永和.蘇州大學 2014
[6]附子的化學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吳克紅.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13
[7]茶皂素超聲水提物的純化工藝及其機理研究[D]. 袁紅江.重慶理工大學 2012
[8]甘草中化學成分的研究[D]. 孫明謙.吉林大學 2006
[9]滿山紅有效部位的化學研究[D]. 周媛媛.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12359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細菌和抗菌藥
1.2 芫荽的性狀和資源分布
1.3 芫荽揮發(fā)油的研究
1.4 芫荽功效的研究
1.4.1 抗菌活性研究
1.4.2 抗氧化活性研究
1.4.3 抗糖尿病研究
1.4.4 抗炎作用研究
1.4.5 其他活性研究
1.5 討論
第二章 實驗內容
2.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2 抗菌實驗
2.2.1 實驗用菌株
2.2.2 培養(yǎng)液和培養(yǎng)基的制備
2.2.3 細菌的培養(yǎng)
2.2.4 MIC值測定
2.2.6 MBC值測定
2.3 芫荽莖葉的提取分離
2.3.1 實驗藥材
2.3.2 預實驗
2.3.3 芫荽莖葉的提取
2.3.4 芫荽莖葉化學成分的分離
2.4 芫荽籽的提取分離
2.4.1 實驗藥材
2.4.2 預實驗
2.4.3 芫荽籽的提取
2.4.4 芫荽籽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學成分分離
2.5 化合物的MIC和MBC值測定
2.6 化合物細胞毒性測定
2.7 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抗菌活性和穩(wěn)定性實驗
2.7.1 實驗藥材
2.7.2 實驗方法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
3.1 化合物結構鑒定
3.2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3.3 化合物細胞毒性
3.4 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抗菌活性
3.5 pH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3.6 光照和避光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3.7 溫度對芫荽、厚樸、肉桂揮發(fā)油及其復方揮發(fā)油的穩(wěn)定性和抗菌活性影響
第四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香菜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J]. 盧冬梅,藺紅萍,文靜,周鮮嬌,肖生鴻. 食品工業(yè). 2015(07)
[2]芫荽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楊洋,朱曉華,李煜彬.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5(06)
[3]miR-181a抑制唾液腺腺樣囊性癌侵襲、轉移機制的實驗研究[J]. 何倩婷,劉中華,招洛丹,趙婷婷,王安訓. 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 2015(01)
[4]山藍化學成分的初步研究[J]. 葛利,藍柳鳳,暴惠賓,楊克迪. 廣西植物. 2014(02)
[5]肉桂揮發(fā)油抗菌活性研究[J]. 蒲忠慧,王雄清.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08)
[6]青霉素的發(fā)展[J]. 張蕾. 河北企業(yè). 2013(06)
[7]維生素E對蛋種雞卵巢等級前顆粒細胞增殖的影響[J]. 郭小虎,張宏馨,陳輝,黃仁錄,吳鵬威,葛帥. 中國家禽. 2013(04)
[8]厚樸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李星彩. 食品科技. 2013(01)
[9]威靈仙總皂苷對HL60細胞株體外作用的研究[J]. 黃莉,黃純蘭.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23)
[10]芫荽的研究進展[J]. 劉香榮,魯海波,朱海泉,王龍祥. 中國調味品. 2012(06)
博士論文
[1]屎腸球菌EF1對仔豬小腸黏膜屏障功能的影響[D]. 黃怡.浙江大學 2012
[2]長沙市醫(yī)保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D]. 劉敬偉.中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黑胡蘿卜花色苷結構鑒定、穩(wěn)定性及生物學作用研究[D]. 姜紅.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2]車前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D]. 茍成.延邊大學 2015
[3]安息香化學成分分離與鑒定[D]. 王一波.廣東藥學院 2015
[4]枸骨莖的化學成分研究[D]. 李杉杉.蘇州大學 2014
[5]葵花籽的化學成分研究[D]. 費永和.蘇州大學 2014
[6]附子的化學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吳克紅.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2013
[7]茶皂素超聲水提物的純化工藝及其機理研究[D]. 袁紅江.重慶理工大學 2012
[8]甘草中化學成分的研究[D]. 孫明謙.吉林大學 2006
[9]滿山紅有效部位的化學研究[D]. 周媛媛.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123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7123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