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中藥琥珀質量標準系統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3 22:49
琥珀為樹脂化石類中藥,呈不規(guī)則的團塊狀、鐘乳狀及散粒狀。有時內部包含著植物或昆蟲的化石。散在煤或砂質黏土中。一般采自地層中、黏土中者,質酥,體較輕,稱琥珀。采自煤層中的質較堅硬,稱為“煤珀”。琥珀大部分產于晚古生代石炭紀至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第三紀、距今約30.2億年前的粘土層、砂層或煤層中。中藥琥珀作為藥用的歷史較為悠久,一些著名中藥方劑和中成藥中都選用了琥珀作為原料,如琥珀抱龍丸、琥珀還睛丸、前列通片、琥珀安神丸、慶余辟瘟丹、靈寶護心丹、局方至寶散、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但其質量標準尚不完善,除1977版中國藥典外,尚未有國家標準和湖北省藥品標準收載琥珀的藥材標準。琥珀的鑒定方法,散見于各種藥學著作,多為性狀鑒別方法以及區(qū)別松香的理化鑒別方法。琥珀的偽品較多,它是一種難以從原植物、原動物或原礦物鑒別來源的中藥材。因此,本研究主要為了完善琥珀質量標準,首先對琥珀的基源、藥用歷史及沿革上進行了整理和歸類,對琥珀藥材的外觀性狀、理化鑒別等項目進行了補充研究,并通過氣質聯用技術,對琥珀中化合物成分進行了鑒定,確定琥珀中的特征成分,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薄層色譜方法;采用紅外光...
【文章來源】: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琥珀樣品特征圖
表面黃棕色、血紅色、及黑褐色,有的具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有的顏色不一,手捻有澀感,無臭,味淡,嚼之無沙感。樣品圖片見圖 1-1;煤珀是琥珀的另一種來源,呈多角形不規(guī)則塊狀、顆粒狀,少數滴乳狀,大小不一。表面淡黃色、黃棕色、紅褐色及黑褐色,有光澤。質硬,斷面有玻璃光澤。嚼之無沙感。煤珀樣品見圖 1-2。圖 1-1 琥珀樣品特征圖
圖 1-3 不同類型的橄欖樹脂圖松香:松香是琥珀藥材中最為常見的偽品,其來源為松科松屬植物未經地質作用除去揮發(fā)油后的樹脂。松香為不規(guī)則半透明的塊狀,顏色或質地較為一,商品上一般多為大小不等的碎塊。表面黃色、淡黃色,常有一層黃白色的霜粉。常溫時質堅而脆,易碎,斷面光亮,似玻璃狀。有松節(jié)油臭氣,味苦。加熱則軟化,然后溶化,燃燒時產生棕色濃煙。其質輕硬度小,用手可捏成粉末,密度與琥珀接近。燃燒時有芳香味。樣品圖片見下圖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產地琥珀的有機成分分析[J]. 黃睿,邢秋雨,虞瀾,祖恩東.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7(02)
[2]基于近紅外光譜和SVM算法對琥珀摻偽的定性鑒別與定量分析[J]. 明晶,陳龍,陳科力,黃必勝. 中藥材. 2017(01)
[3]琥珀及其仿制品的鑒定[J]. 歐陽妙星,岳素偉,高孔.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6(01)
[4]不同產地琥珀有機元素組成及光譜學特征[J]. 房笑淳,陳迎斌.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4(S2)
[5]追溯最古老的琥珀——樹脂植物的起源與演化[J]. 宗普,薛進莊,唐賓.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4(S2)
[6]琥珀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J]. 程松,潘英妮,孫琦,劉曉秋. 中國藥房. 2014(27)
[7]不同產地琥珀有機元素組成及變化規(guī)律研究[J]. 王雅玫,楊明星,牛盼.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4(02)
[8]應用穩(wěn)定同位素示蹤琥珀的產地[J]. 王雅玫,牛盼,謝璐華.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3(03)
[9]琥珀、柯巴樹脂、松香的光譜學特征[J]. 饒之帆,謝劼,董鹍. 光譜實驗室. 2013(02)
[10]琥珀的藥學研究[J]. 倪士峰,鞏江,侯寶龍,李智選,仝瑛,駱蓉芳,吳一飛.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9(12)
本文編號:2955627
【文章來源】: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琥珀樣品特征圖
表面黃棕色、血紅色、及黑褐色,有的具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有的顏色不一,手捻有澀感,無臭,味淡,嚼之無沙感。樣品圖片見圖 1-1;煤珀是琥珀的另一種來源,呈多角形不規(guī)則塊狀、顆粒狀,少數滴乳狀,大小不一。表面淡黃色、黃棕色、紅褐色及黑褐色,有光澤。質硬,斷面有玻璃光澤。嚼之無沙感。煤珀樣品見圖 1-2。圖 1-1 琥珀樣品特征圖
圖 1-3 不同類型的橄欖樹脂圖松香:松香是琥珀藥材中最為常見的偽品,其來源為松科松屬植物未經地質作用除去揮發(fā)油后的樹脂。松香為不規(guī)則半透明的塊狀,顏色或質地較為一,商品上一般多為大小不等的碎塊。表面黃色、淡黃色,常有一層黃白色的霜粉。常溫時質堅而脆,易碎,斷面光亮,似玻璃狀。有松節(jié)油臭氣,味苦。加熱則軟化,然后溶化,燃燒時產生棕色濃煙。其質輕硬度小,用手可捏成粉末,密度與琥珀接近。燃燒時有芳香味。樣品圖片見下圖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產地琥珀的有機成分分析[J]. 黃睿,邢秋雨,虞瀾,祖恩東.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7(02)
[2]基于近紅外光譜和SVM算法對琥珀摻偽的定性鑒別與定量分析[J]. 明晶,陳龍,陳科力,黃必勝. 中藥材. 2017(01)
[3]琥珀及其仿制品的鑒定[J]. 歐陽妙星,岳素偉,高孔.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6(01)
[4]不同產地琥珀有機元素組成及光譜學特征[J]. 房笑淳,陳迎斌.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4(S2)
[5]追溯最古老的琥珀——樹脂植物的起源與演化[J]. 宗普,薛進莊,唐賓.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4(S2)
[6]琥珀揮發(fā)油成分的GC-MS分析[J]. 程松,潘英妮,孫琦,劉曉秋. 中國藥房. 2014(27)
[7]不同產地琥珀有機元素組成及變化規(guī)律研究[J]. 王雅玫,楊明星,牛盼.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4(02)
[8]應用穩(wěn)定同位素示蹤琥珀的產地[J]. 王雅玫,牛盼,謝璐華.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3(03)
[9]琥珀、柯巴樹脂、松香的光譜學特征[J]. 饒之帆,謝劼,董鹍. 光譜實驗室. 2013(02)
[10]琥珀的藥學研究[J]. 倪士峰,鞏江,侯寶龍,李智選,仝瑛,駱蓉芳,吳一飛.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9(12)
本文編號:2955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95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