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藤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22:43
目的:總結(jié)中藥紅藤中已經(jīng)分離得到的化學成分。方法:檢索中英文數(shù)據(jù)庫,并對重復命名的化合物進行核對和歸并,并采用Chem Bio Draw Ultra 14.0繪制化合物的化學結(jié)構(gòu)。結(jié)果:共確定114種小分子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簡單酚酸性化合物、苯丙酸類化合物、木脂素、三萜、黃酮等化學成分。結(jié)論:這將為進一步系統(tǒng)的研究紅藤藥效化學物質(zhì)基礎(chǔ)和開發(fā)該藥材的新的醫(yī)藥用途提供一定的幫助。
【文章來源】: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20年07期 第33-38頁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紅藤中簡單酚酸類和苯乙醇類化合物結(jié)構(gòu)(化合物1~40)
紅藤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治療闌尾炎、風濕痹痛等疾病,前期研究中報道了多種類型的化學成分,但化合物命名時存在同物異名等易讓人混淆的現(xiàn)象。經(jīng)過核對和歸并,最終確定了114種小分子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中酚酸性化合物(簡單分酸類、苯乙醇類、苯丙酸類)和木脂素類化合物在數(shù)量上和質(zhì)量上都占了較大比例,特別是苯丙酸類衍生物含量較高。而三萜類、黃酮類和醌類化合物含量較低[26]。另外,利用GC-MS技術(shù),從紅藤的揮發(fā)油部位共識別了46種化合物,主要成分為δ-蓽澄茄烯、α-杜松醇、δ-杜松醇等倍半萜和單萜類成分[27]。但因該部分未經(jīng)柱色譜純化和波譜鑒定,因此該部分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未在本文中列出。近年來紅藤的研究重點是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而藥理活性研究還停留在提取物和部位活性研究階段,其研究深度遠落后于化學工作,尚缺少紅藤化學成分藥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及作用機制方面的探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助分子對接、高通量篩選等高效手段[28],實現(xiàn)中藥紅藤中活性化合物的高內(nèi)涵篩選,以發(fā)現(xiàn)值得研究的小分子化合物,豐富供新藥篩選的化合物庫,同時也有助于闡明中藥紅藤的藥效物質(zhì)基礎(chǔ)和作用機制。
(β-sitosterol,94)[9]、胡蘿卜苷(daucosterol,95)[9]、谷甾酮(sitosterone,96)[9],6個黃酮類化合物:(-)-表兒茶素((-)-epicatechin,97)[10]、兒茶素(catechin,98)[10]、dulcisflavan(99)[10]、cinchonains Ia(100)[10]、縮合鞣質(zhì)B2(procyanidin B2,101)[10, 20]、procyanidins timers(102)[22]、(2R)-maesopsin-6-O-β-D-glucoside(103)[10]、maesopsin6-O-β-D-glucoside(104)[10],5個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emodin,105)[23]、大黃酚(chrysophanol,106)[17]、大黃素甲醚(physcion,107)[23]、大黃酸(rhein,108)[24]、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109)[24]以及cuneataside E(110)[14]、桂皮苷(cinnamoside,111)[11]、赤松素(pinosylvin,112)[25]、異丹葉大黃素(isorhapontigenin,113)[25]、硬脂酸(stearic acid,114)[23],結(jié)構(gòu)見圖3。4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SCCC法結(jié)合制備型HPLC技術(shù)靶向制備分離與鑒定大血藤中的多酚類化合物[J]. 肖明明,周志紅,趙昕,張羽,何周康. 中醫(yī)藥導報. 2018(23)
[2]分子對接技術(shù)在中藥抗炎活性成分篩選和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J]. 朱銳靈,沈悅,馬飛鴻,劉鵬,湯建.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8(06)
[3]大血藤藥材和飲片中酚類和皂苷類成分的含量[J]. 李浩,趙鳳春,袁賢達,劉曉謙,陳兩綿,閆利華,朱晶晶,高慧敏,王智民. 中國中藥雜志. 2015(10)
[4]大血藤中1個新的木脂素類化合物[J]. 袁賢達,高慧敏,陳兩綿,張啟偉,王智民. 中國中藥雜志. 2013(13)
[5]大血藤藥材的UPLC指紋圖譜分析[J]. 徐鋒,楊燁,舒秋娥,王遠敏,王祥培.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12)
[6]大血藤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馬瑞麗,于小鳳,徐秀泉,湯建,歐陽臻.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2(06)
[7]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中的糖苷類化合物(英文)[J]. 湯建,馬瑞麗,歐陽臻,陳海生. 中國天然藥物. 2012(02)
[8]大血藤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 陳智仙,高文遠,劉岱琳,張鐵軍. 中草藥. 2010(06)
[9]中藥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J]. 田瑛,張慧娟,屠愛萍,董俊興. 藥學學報. 2005(07)
[10]大血藤揮發(fā)性成分研究[J]. 高玉瓊,趙德剛,劉建華,霍昕. 中成藥. 2004(10)
碩士論文
[1]中藥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抗癌活性成分的分離與鑒定[D]. 毛水春.中國海洋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5799
【文章來源】: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20年07期 第33-38頁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紅藤中簡單酚酸類和苯乙醇類化合物結(jié)構(gòu)(化合物1~40)
紅藤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治療闌尾炎、風濕痹痛等疾病,前期研究中報道了多種類型的化學成分,但化合物命名時存在同物異名等易讓人混淆的現(xiàn)象。經(jīng)過核對和歸并,最終確定了114種小分子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中酚酸性化合物(簡單分酸類、苯乙醇類、苯丙酸類)和木脂素類化合物在數(shù)量上和質(zhì)量上都占了較大比例,特別是苯丙酸類衍生物含量較高。而三萜類、黃酮類和醌類化合物含量較低[26]。另外,利用GC-MS技術(shù),從紅藤的揮發(fā)油部位共識別了46種化合物,主要成分為δ-蓽澄茄烯、α-杜松醇、δ-杜松醇等倍半萜和單萜類成分[27]。但因該部分未經(jīng)柱色譜純化和波譜鑒定,因此該部分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未在本文中列出。近年來紅藤的研究重點是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而藥理活性研究還停留在提取物和部位活性研究階段,其研究深度遠落后于化學工作,尚缺少紅藤化學成分藥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及作用機制方面的探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助分子對接、高通量篩選等高效手段[28],實現(xiàn)中藥紅藤中活性化合物的高內(nèi)涵篩選,以發(fā)現(xiàn)值得研究的小分子化合物,豐富供新藥篩選的化合物庫,同時也有助于闡明中藥紅藤的藥效物質(zhì)基礎(chǔ)和作用機制。
(β-sitosterol,94)[9]、胡蘿卜苷(daucosterol,95)[9]、谷甾酮(sitosterone,96)[9],6個黃酮類化合物:(-)-表兒茶素((-)-epicatechin,97)[10]、兒茶素(catechin,98)[10]、dulcisflavan(99)[10]、cinchonains Ia(100)[10]、縮合鞣質(zhì)B2(procyanidin B2,101)[10, 20]、procyanidins timers(102)[22]、(2R)-maesopsin-6-O-β-D-glucoside(103)[10]、maesopsin6-O-β-D-glucoside(104)[10],5個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emodin,105)[23]、大黃酚(chrysophanol,106)[17]、大黃素甲醚(physcion,107)[23]、大黃酸(rhein,108)[24]、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109)[24]以及cuneataside E(110)[14]、桂皮苷(cinnamoside,111)[11]、赤松素(pinosylvin,112)[25]、異丹葉大黃素(isorhapontigenin,113)[25]、硬脂酸(stearic acid,114)[23],結(jié)構(gòu)見圖3。4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SCCC法結(jié)合制備型HPLC技術(shù)靶向制備分離與鑒定大血藤中的多酚類化合物[J]. 肖明明,周志紅,趙昕,張羽,何周康. 中醫(yī)藥導報. 2018(23)
[2]分子對接技術(shù)在中藥抗炎活性成分篩選和作用機制研究中的應用[J]. 朱銳靈,沈悅,馬飛鴻,劉鵬,湯建.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8(06)
[3]大血藤藥材和飲片中酚類和皂苷類成分的含量[J]. 李浩,趙鳳春,袁賢達,劉曉謙,陳兩綿,閆利華,朱晶晶,高慧敏,王智民. 中國中藥雜志. 2015(10)
[4]大血藤中1個新的木脂素類化合物[J]. 袁賢達,高慧敏,陳兩綿,張啟偉,王智民. 中國中藥雜志. 2013(13)
[5]大血藤藥材的UPLC指紋圖譜分析[J]. 徐鋒,楊燁,舒秋娥,王遠敏,王祥培.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3(12)
[6]大血藤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馬瑞麗,于小鳳,徐秀泉,湯建,歐陽臻.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12(06)
[7]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中的糖苷類化合物(英文)[J]. 湯建,馬瑞麗,歐陽臻,陳海生. 中國天然藥物. 2012(02)
[8]大血藤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 陳智仙,高文遠,劉岱琳,張鐵軍. 中草藥. 2010(06)
[9]中藥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J]. 田瑛,張慧娟,屠愛萍,董俊興. 藥學學報. 2005(07)
[10]大血藤揮發(fā)性成分研究[J]. 高玉瓊,趙德剛,劉建華,霍昕. 中成藥. 2004(10)
碩士論文
[1]中藥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抗癌活性成分的分離與鑒定[D]. 毛水春.中國海洋大學 2003
本文編號:29057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9057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