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蠟狀物中的化學成分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儀器與設備
1.3方法
1.3.1 提取和分離方法
1.3.2 GC-MS工作條件[4]
2 結果
3 結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毛鹿茸草片[J];中草藥通訊;1976年04期
2 梁春媚;楊波;;鹿茸草化學成分研究[J];廣東化工;2020年14期
3 鄭巍;譚興起;郭良君;孔飛飛;陸萍;倪東杰;王萍;;鹿茸草的化學成分(英文)[J];中國天然藥物;2012年02期
4 趙寧;張紫文;李晨晨;楊潤梅;潘瑞樂;;粗壯女貞乙醇提取物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8年05期
5 王曉彤;冉小庫;徐煜彬;Khin Khin Win Aung;薛凡親;竇德強;董鋒;;亞貢葉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6年09期
6 朱瑩瑩;李敏;陳重;許瓊明;李笑然;楊世林;;炎寧顆粒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成藥;2013年05期
7 苗抗立,張建中,吳偉潔,唐志杰;落地生根葉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1997年03期
8 張東東;阮德清;李婧伊;陳凱先;李醫(yī)明;王瑞;;板藍根乙醇提取物中生物堿類化學成分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20年05期
9 邱繼瑩;王偉明;李軍;趙明;王金蘭;張樹軍;;青龍衣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7年12期
10 朱梅菊;譚寧華;熊靜宇;嵇長久;朱紅竹;徐俊駒;羅齊軍;;石菖蒲乙醇提取物的化學成分及體外抗疲勞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2年1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曉凱;觀光木化學成分及抗癌活性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1年
2 陳曉燕;桃仁、桑葉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3 任強;苦蕎麥化學成分及其代謝產物分析和鑒定方法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盧元媛;基于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對復方中藥艾可清化學成分及其調節(jié)細胞色素P450酶作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5 唐云;土貝母的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13年
6 單舒筠;藥食兩用白果種仁和南非葉的化學成分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18年
7 李世哲;中藥“復方夏連膠囊”的化學成分分析及體內作用過程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8 張廣杰;諸葛菜種子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軍事科學院;2018年
9 張永勇;白花蛇舌草化學成分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鄭群雄;三種菊科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昊鈺;鹿茸草中三種苯乙醇苷的分離工藝及抗炎活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2 曹可可;鹿茸草中苯乙醇苷類化學成分對谷氨酸神經毒性的保護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黃周鋒;劍麻渣乙醇提取物化學成分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4 楊燕;桑葉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聶輝;毛桐莖7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化學成分和抗炎活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年
6 李楚文;廣藿香地下部分乙醇提取物化學成分分析及抗炎活性評價[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7 劉軍;江南牡丹草化學成分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4年
8 郭林林;樟樹化學成分的系統(tǒng)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1年
9 趙婉婷;中藥牛膝化學成分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10 張迪;紫薇莖葉的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研究[D];華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869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88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