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茶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品,飲茶習慣和茶文化一直流傳。茶葉有很多種,有些是中醫(yī)治療的配伍成分,有些則是中醫(yī)飲食治療的方法之一。茶葉在胃粘膜損傷與保護中的作用,目前尚有爭議。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茶葉及其提取物具有提高胃粘膜的防御能力、抗腫瘤、抗氧化、降糖降脂、保護腦神經(jīng)、預防口腔疾病等作用~([6])。然而有些人群,尤其是不常飲茶或空腹飲茶的人飲茶后會有上腹部不適、惡心等癥狀。但目前尚沒有證據(jù)表明茶葉對胃粘膜有直接的損傷作用。要完全闡明茶葉與機體胃粘膜防御機制的關(guān)系,仍需要系統(tǒng)的和采用最新且被國際所公認的檢測方法的動物實驗。胃部保護機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機械屏障和化學屏障。其檢測指標也可分為兩大類:解剖學指標和生化指標。對于解剖學指標,目前國際上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仍采用H?jgaard L~([7])于在1991年發(fā)表的關(guān)于胃粘膜保護機制的理論。該理論認為胃粘膜保護機制可劃分為3層:胃粘液屏障、胃粘膜屏障、胃粘膜血流。根據(jù)此理論,國內(nèi)外研究多將胃粘液厚度、胃粘膜厚度、胃粘膜血流量作為評價胃粘膜的解剖學指標。此外,胃粘液層中松散層和緊密層的構(gòu)成比例也是常用的解剖學指標。而對于生化指標,國內(nèi)外多通過測定胃部的前列腺素E(PGE)及氨基己糖含量。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s E)對胃腸系統(tǒng)的保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公認的內(nèi)源性胃粘膜保護因子。而粘膜組織的屏障作用及功能與其氨基己糖的含量關(guān)系密切。目前國內(nèi)外已將胃粘膜氨基己糖測定作為判斷胃粘膜屏障功能,研究胃潰瘍等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確定藥物療效的重要生化指標。而在胃疾病診治的研究進展中監(jiān)測血清胃蛋白酶原可反映胃粘膜狀態(tài),預測萎縮性胃炎、胃癌的發(fā)生,也可用于幽門螺桿菌根除療效的判定,還能反映胃酸分泌情況。此外,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各種損傷或應激因素造成胃運動功能紊亂也是胃粘膜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個實驗證明,胃強烈收縮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在胃粘膜皺褶部可出現(xiàn)糜爛或潰瘍等損傷表現(xiàn)。同時也有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胃收縮運動的紊亂導致胃排空障礙及十二指腸胃反流也是胃潰瘍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通過測定胃粘液厚度、胃粘膜炎癥反應程度、前列腺素E2、氨基己糖、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及胃排空率,作為評價不同濃度綠茶對胃粘膜影響的指標。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通過給予SD(Sprague Dawley)大鼠不同濃度的綠茶浸液4周,觀察綠茶浸液對大鼠胃粘液厚度、胃粘膜炎癥反應程度、前列腺素E2、氨基己糖、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水平及胃排空率等方面的影響。旨在探究不同濃度的綠茶水浸液對機體胃部是否存在保護作用或不良影響,從而為廣大人群提供健康的飲食建議。研究目的通過喂養(yǎng)雄性SD大鼠綠茶水浸液4周,研究不同濃度的綠茶浸液對大鼠胃粘膜保護屏障和胃排空是否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了解哪個濃度的綠茶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哪個濃度具有不良影響,以及各個濃度對胃排空的影響,從而為廣大人群提供健康的飲食建議,以期指導人們正確的生活方式及預防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本實驗選用體重為150-180g的5周齡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共48只,每組6只,按隨機數(shù)字表將大鼠隨機分為1.5g組、3g組、6g組及空白對照組,分別采用1.5g、3g、6g茶葉和200毫升自來水煮制后的茶水喂養(yǎng)。喂養(yǎng)4周后空腹48小時后(禁食不禁飲),通過相應處理后使用試劑及儀器檢測完成胃粘液厚度、胃粘膜炎癥反應程度、胃酸分泌量、PGE_2、血清胃蛋白酶原、氨基己糖、胃排空率指標的測定。實驗完成后及時把數(shù)據(jù)錄入電腦Excel表中,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jié)果(一)解剖學指標:(1)胃粘液厚度測定:空白對照組胃粘液厚度最大,不同濃度的茶葉組略低于空白對照組,3g組和6g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_(3g)=0.025,P_(6g)=0.02,均0.05),但1.5g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_(1.5g)=0.131大于0.05)且各實驗組之間的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2)胃粘膜炎癥反應程度:空白對照組胃粘膜基本無明顯炎癥反應,隨著綠茶濃度的增加,胃粘膜炎癥反應程度有所增加,1.5g組平均積分(2.5分/只)、3.0g組平均積分(4.8分/只)、6.0g組平均積分(6.0分/只),各組炎癥平均積分均比空白對照組高,1.5g組、3.0g組、6.0g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3.0g組、6.0g組分別與1.5g組比較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3.0g組與6.0g組之間比較P0.05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二)生化指標測定:(1)胃酸測定:空白對照組1 h胃酸總量最少,隨著綠茶濃度的增加,胃酸總量也有少量增加,但將各組之間的胃酸測定結(jié)果比較后P0.05,差異不明顯。(2)前列腺素E_2(PGE_2):各組之間的PGE_2濃度比較相差不大P0.05,無顯著性差異。(3)血清胃蛋白酶原測定:各組之間的PG I和PG II濃度相差不大,P0.05,無顯著性差異。(4)氨基己糖測定:空白對照組胃粘膜組織氨基己糖含量最多,不同濃度的茶葉組略低于空白對照組,3g組和6g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_(3g)=0.012,P_(6g)=0.005,均0.05),但1.5g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_(1.5g)=0.056大于0.05),而各實驗組之間的差異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三)胃排空率測定:空白對照組胃排空率最低,不同濃度的綠茶組胃排空率均高于空白對照組,1.5g、3g組、6g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_(1.5g)=0.002,P_(3g)0.001,P_(6g)0.001,均0.05),而且隨著綠茶濃度增加胃排空率亦相應增高,3g組與1.5g組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7),6g組與1.5g組之間的差異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但當茶濃度進一步增加后得出6g組與3g組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98大于0.05)。研究結(jié)論綠茶可減少大鼠胃粘液層厚度及胃粘液組織中氨基己糖含量,加重胃粘膜炎癥反應,并促進胃排空且與濃度相關(guān)。
【圖文】:
腺胃粘膜表面粘液凝膠層結(jié)構(gòu)

3g 6 574364 29 4.8 8.0436g 6 548784 36 6.0 7.746圖-2 空白對照組大鼠胃粘膜,基本無炎性細胞浸潤。HE×20圖-3 1.5g 組大鼠胃粘膜充血水腫,固有層輕度單個核炎細胞浸潤。HE×40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85.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妍妍;金黑鷹;談tD忠;劉秀芳;丁義江;;HES1、JAG1、MT2A和MAFA介導茶多酚抑制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結(jié)直腸癌[J];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報;2010年09期
2 王曉露;解方為;歐陽學農(nóng);;茶多酚對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0年03期
3 戴功建;金黑鷹;丁義江;夏建國;劉秀芳;劉飛;談tD忠;耿建祥;;茶多酚對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結(jié)直腸癌裸小鼠的抗腫瘤作用及其作用機制[J];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報;2008年12期
4 楊曉云;趙維萍;李延青;孫子淵;張燕;郭玉婷;袁俊華;朱強;王敏;;核因子E2p45相關(guān)因子2基因在茶多酚調(diào)節(jié)結(jié)腸癌細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zhuǎn)移酶1A及其同工酶表達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年02期
5 韓馳;;茶葉防癌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5年03期
6 鄒盛勤;茶葉的藥用成分、藥理作用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茶葉加工;2004年03期
7 紀開宇,胡伏蓮,李愛東,李江;幽門螺桿菌與吲哚美辛在Balb/c小鼠胃粘膜損傷中的相互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年09期
8 汪東風,謝曉鳳,王世林,鄭俊,嚴俊,嚴鴻德,王澤農(nóng);茶多糖的組分及理化性質(zhì)[J];茶葉科學;1996年01期
9 徐肇敏,,張志宏,陳戴融,孫春紅;幽門螺桿菌破壞胃粘膜屏障的研究[J];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5年09期
10 錢偉;侯曉華;謝小平;張錦坤;;消化性潰瘍與粘膜中糖蛋白含量的關(guān)系[J];中華消化雜志;1993年04期
本文編號:
26216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62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