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甘肅道地藥材當歸為研究對象,基于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傳統(tǒng)功效,完成三方面研究:篩選出當歸潤腸通便、補血、活血的有效部位;明確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藥效物質基礎;對當歸藥材中主要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方法及結果如下:1、以市面上各種當歸制劑的提取制備方法為依據(jù),制備當歸7個不同的提取物。采用復方地芬諾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以首次排黑便時間、6 h內排便數(shù)量、糞便重量、小腸推進率、腸水分為觀察指標,比較7個不同提取部位潤腸通便的作用;采用環(huán)磷酰胺(CTX)與乙酰苯肼(APH)合用建立小鼠血虛模型,以胸腺指數(shù)(TI)、脾指數(shù)(SI)、紅細胞數(shù)(RBC)、白細胞數(shù)(WBC)、血小板數(shù)(PLT)、血紅蛋白數(shù)(HCT)、紅細胞壓積(HGB)的變化為觀察指標,比較7個不同提取部位補血的作用;以皮下注射鹽酸腎上腺素(Adr)結合冰水浴建立急性大鼠血瘀模型,以血漿粘度(PV)、全血粘度(WBV)、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含量(FIB)為觀察指標,比較7個不同提取部位活血的作用。數(shù)據(jù)首先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以?x±S表示,再采用基于變異系數(shù)權重的模糊物元模型進行綜合評價。2、采用柱色譜、制備液相等方法對篩選出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純化,根據(jù)理化性質和波譜數(shù)據(jù)(~1H-NMR,~(13)C-NMR,DEPT等)對化合物的結構進行解析;采用超高效液相單級四極桿質譜(UPLC-MS)建立該有效部位的指紋圖譜,用所掌握的對照品確定部分主要的化學成分,再根據(jù)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推測出其他的化合物。同時,采用超高效液相建立有效部位中多成分(阿魏酸、洋川芎Qg酯I、洋川芎Qg酯H、阿魏酸松柏酯、Z-正丁基苯酞、藁本內酯、Z-丁烯基苯酞、歐當歸Qg酯A)的定量分析方法。結果發(fā)現(xiàn):1、潤腸通便實驗: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組首次排黑便時間延長,6h內排便粒數(shù)減少,糞便重量減輕,碳末推進率降低、腸重量減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部位1、部位2、部位3、部位5和部位6均能明顯縮短首便排出時間,增加排便粒數(shù)及糞便重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部位1、部位2、部位5和部位6均能明顯促進小腸運動,增強小腸推進性蠕動,增長碳末推進長度,提高碳末推進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部位1、部位2、部位3、部位5、部位6腸重量均顯著增加(P0.05)。模糊物元模型計算得到的貼進度最大值為0.70(部位2,70%乙醇浸漬部位)。2、補血實驗: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動物胸腺指數(shù)降低(p0.01)、脾臟指數(shù)增加(p0.01),RBC、WBC、PLT、HCT、HGB均降低(P0.01),與模型組比較,陽性組(p0.01)、部位1(p0.05)組均能升高小鼠胸腺指數(shù);陽性組及部位1-7均能降低小鼠的脾臟指數(shù)(p0.01),陽性組及當歸各個給藥組對小鼠RBC、WBC、PLT、HCT、HGB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當歸水提組及浸漬組的效果最為明顯(P0.01),7個部位中,模糊物元模型計算得到的貼進度最大值為0.50(部位2,70%乙醇浸漬部位)。3、活血實驗: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組WBV及PV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T、APTT和TT時間縮短,其中APTT、T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FIB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部位1、部位2的TT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部位2的PT及TT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p0.01),7個部位中,模糊物元模型計算得到的貼進度最大值為0.527(部位2,70%乙醇浸漬部位)。4、分離、純化,共得到20個化合物,最終確定了16個化合物的結構,分別為發(fā)卡二醇(1),歐當歸Qg酯A(2),7羥基-6-甲氧基香豆素(3)、咖啡酸乙酯(4),阿魏酸(5),4?,10?-香木蘭烷二醇(6),菠菜甾醇(7),4-羥基-苯乙酮(8),亞油酸(9),亞油酸三甘酯(10),亞油酸甲酯(11),β-谷甾醇(12),胡蘿卜苷(13),香草醛(14),2-丙基苯酚(15),Tokinolide B(16)。5、應用UPLC-MS鑒定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通過與對照品、其他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及相關參考文獻比對,確認了8個、推測了4個化合物所代表的藥效物質基礎。在優(yōu)化的色譜條件下,阿魏酸、洋川芎Qg酯I、洋川芎Qg酯H、阿魏酸松柏酯、Z-正丁基苯酞、藁本內酯、Z-丁烯基苯酞、歐當歸Qg酯A分別在0.00174~0.0348、0.00958~0.1916、0.0016~0.032、0.00646~0.1292、0.00326~0.0652、0.00842~0.1648、0.01036~0.2072、0.00766~0.1532 mg/m 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精密度、重復性、穩(wěn)定性的RSD均小于3%。通過以上實驗,篩選出了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有效部位為70%乙醇浸漬部位;從有效部位中明確了16個化合物的結構,其中4?,10?-香木蘭烷二醇(6),2-丙基苯酚(15)屬首次從當歸中分離得到;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準確、靈敏度高,可為更加全面控制當歸藥材的質量提供實驗依據(jù)。
【圖文】:
圖 1 阿魏酸含量隨浸漬次數(shù)的變化圖re of ferulic acid content with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imp劑的提取制備方法為依據(jù),制備了當歸 7 不同的提、水+70%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浸膏得率均在 50%以上粉末,置干燥器內保存,以備做藥效試驗。第二節(jié) 當歸潤腸通便有效部位的篩選

圖 5 70%乙醇浸漬物樣品的總離子流色譜圖Fig.5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a 70% ethanol impregnated sample在正離子模式下得到保留時間為 14.372 min 的色譜峰,MS 圖譜中檢測到母離子 m/z243.1[M+H]+,m/z 264.4[M+Na]+,與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對比,推測該化合物為肉豆蔻酸甲酯(methyl myristate),分子式為 C15H30O2,質譜圖見附錄。在正離子模式下得到保留時間為 20.896 min 的色譜峰,MS 圖譜中檢測到母離子 m/z237.1[M+H]+,m/z 259.2[M+Na]+,與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對比,推測該化合物為順丁烯二酸(4-hydroxy-2,5-dimethylphenyl)maleic acid),分子為 C12H12O5,質譜圖見附錄。在正離子模式下得到保留時間為 36.568 min 的色譜峰,MS 圖譜中檢測到母離子m/z 427.3[M+H]+,m/z 449.3[M+Na]+,與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對比,,推測該化合物為羊毛甾醇(lanosterol),分子式為 C29H50O,質譜圖見附錄。在正離子模式下得到保留時間為 40.522 min 的色譜峰,MS 圖譜中檢測到母離子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285.5;R2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中璇;劉鼎;陳勇;葉信;盧森華;;當歸藤抗炎、鎮(zhèn)痛及抗凝血有效部位的研究[J];中藥材;2015年11期
2 賈梅;鄭傳柱;張麗;姚衛(wèi)峰;宿樹蘭;唐于平;丁安偉;段金廒;;膠艾湯與四物湯對血虛模型大鼠補血功效的比較研究[J];中草藥;2015年11期
3 羅沛宜;羅茂;朱燁;莊元春;張春;;基于葉綠體trnL-F和rpoC1序列對當歸及其混偽品的分子鑒定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5年10期
4 袁宇鵬;楊玉華;王蓮萍;孫裕;;基于《中國藥典》和《歐洲藥典》的當歸藥材質量標準對比研究[J];中成藥;2015年05期
5 石偉;李家春;劉漢清;王振中;楊素德;孫仙玲;靳瑞婷;李云;蕭偉;;基于多成分定量測定的六味地黃濃縮丸質量分析[J];中草藥;2015年07期
6 祝飛美;李俊龍;倪小清;詹雁;阮佳;徐超群;劉小康;;芷歸片對復方地芬諾酯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療作用研究[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5年01期
7 王寶君;楊櫻;;不同產地當歸的鑒別及現(xiàn)代藥理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年22期
8 席駿鉆;錢怡云;段金廒;嚴輝;趙玉洋;張潔;郭玲;錢大瑋;;對照提取物用于當歸藥材質量控制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年19期
9 楊晶;袁博;顏紅;張熙;彭買姣;賀菊喬;;當歸揮發(fā)油中藁本內酯對實驗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鎮(zhèn)痛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年08期
10 李淑嬌;唐于平;李偉霞;沈娟;郭建明;段金廒;;當歸-紅花不同配比對血虛小鼠補血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婷;苦丁茶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生物活性評價[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2 郭延生;當歸不同炮制品質量評價模式的建立[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盧衛(wèi)紅;中藥蓬子菜藥效物質基礎及質量標準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萬彩;當歸正丁醇部位化學成分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6年
2 陳麗君;垂子買麻藤的化學成分及其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活性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3 韓陽;兩株植物內生真菌和一種藥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王曉曉;五種“當歸類”藥材之間化學成分和補血活性的比較[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張明;甘肅不同產地當歸質量及補血活血作用的比較研究[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原名:甘肅中醫(yī)學院);2015年
6 張金霞;中藥當歸丙酮提取物抗菌活性及成分鑒定[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7 張文卓;參紅補血顆粒對血虛動物模型造血及免疫功能影響的作用機理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李文濤;中國栽培當歸品質評價及優(yōu)良種質資源篩選[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趙曉玲;中藥材地骨皮的質量評價方法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10 王婕;當歸藥材的質量標準與道地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6193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619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