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維重建在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氣道狹窄中的應用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21:10
目的通過多層螺旋CT及三維重建技術觀察氣道狹窄的影像學表現(xiàn),研究氣道異常與不同類型的先天性心臟病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經(jīng)心臟超聲和64排螺旋CT確診心血管畸形且合并氣管支氣管狹窄的患者共46例,按照狹窄位置的不同進行分類,分析其相對應的心臟大血管畸形類型。結果 46例先心病并發(fā)氣管支氣管狹窄患兒中,按照狹窄部位分類后以Ⅲ型支氣管狹窄(29例,63%)最多見,其次為Ⅱ型氣管下段狹窄和Ⅳ型氣管、支氣管兩處以上狹窄,均為7例(15%),Ⅰ型氣管上段狹窄發(fā)生較少(3例,7%)。并發(fā)氣管支氣管狹窄的先心病類型包括非紫紺型、紫紺型、梗阻型及血管環(huán)等,其中以非紫紺型導致氣管支氣管狹窄的發(fā)生率(35.6%)最高。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較非復雜型更容易合并氣管支氣管狹窄的發(fā)生。結論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容易伴發(fā)氣管支氣管狹窄,狹窄部位主要位于主支氣管及氣管下段,累及兩處時狹窄程度更為嚴重,氣管上段狹窄較少,最易導致氣管支氣管狹窄的是復雜型/非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文章來源】:江西醫(yī)藥. 2020,55(1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側位VR圖像顯示氣管上段狹窄位于無名動脈后方,圖2為VR透明圖,圖3為側位顯示氣管上段局部受血管壓迫變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氣道異常患兒的臨床分析[J]. 劉慧,劉曉燕.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5(05)
[2]先天性心臟病和支氣管發(fā)育異常相關性的探討[J]. 曾雙林,李亞軍,黃霆,譚利華,梅習龍,孫劍寧.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1(11)
[3]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氣管、支氣管疾病中的應用[J]. 古君海,劉小華,曾新暉,袁春霞,張少興,林志勇. 江西醫(yī)藥. 2011(08)
[4]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伴氣管狹窄的影像學診斷[J]. 薛瀲滟,朱銘,杜雋,仲卿雯,邵虹,施美華.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6(07)
本文編號:3044922
【文章來源】:江西醫(yī)藥. 2020,55(1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側位VR圖像顯示氣管上段狹窄位于無名動脈后方,圖2為VR透明圖,圖3為側位顯示氣管上段局部受血管壓迫變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氣道異常患兒的臨床分析[J]. 劉慧,劉曉燕.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5(05)
[2]先天性心臟病和支氣管發(fā)育異常相關性的探討[J]. 曾雙林,李亞軍,黃霆,譚利華,梅習龍,孫劍寧.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1(11)
[3]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氣管、支氣管疾病中的應用[J]. 古君海,劉小華,曾新暉,袁春霞,張少興,林志勇. 江西醫(yī)藥. 2011(08)
[4]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伴氣管狹窄的影像學診斷[J]. 薛瀲滟,朱銘,杜雋,仲卿雯,邵虹,施美華.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6(07)
本文編號:30449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449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