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頸椎曲度測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復性比較
本文選題:頸椎 + 曲度。 參考:《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 :比較6種頸椎曲度測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復性。方法 :隨機選取在我科接受頸椎X線檢查的80例患者進行標準頸椎側位拍片,由3名放射科醫(yī)生采用基于距離[1Borden氏測量法;2頸椎曲度指數(shù)(CCI)法;3椎體質心測量法(CCL)測量方法]和基于角度(1C1-C7 Cobb角測量法;2C2-C7 Cobb角測量法;3Harrison氏測量法)共6種測量方法分別測量頸椎曲度。以2周為間隔分別獨自測量兩次,對測量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6種測量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r=0.752~0.968)和可重復性(r=0.703~0.915);诰嚯x的測量方法中可信度以Borden氏測量法最高(r=0.938~0.968),其次為CCL法(r=0.855~0.908)及CCI法(r=0.775~0.821);可重復性以Borden氏測量法最好(r=0.888~0.915),其次為CCI法(r=0.819~0.862)及CCL法(r=0.810~0.859)。基于角度的測量方法中可信度以C2-C7 Cobb角測量法最高(r=0.871~0.895),其次為Harrison氏法(r=0.830~0.885)及C1-C7 Cobb角測量法(r=0.752~0.836);可重復性以Harrison氏法最好(r=0.868~0.880),其次為C2-C7 Cobb角測量法(r=0.859~0.876)及C1-C7 Cobb角測量法(r=0.703~0.837)。結論 :6種不同的頸椎曲度測量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及可重復性。基于距離的曲度測量方法以Borden氏測量法可信度及可重復性最好,基于角度的曲度測量方法以C2-C7 Cobb角測量法可信度最高,以Harrison氏法可重復性最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li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six cervical curv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undergoing cervical X-ray examination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take standard lateral radiographs of cervical vertebrae. A total of 6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by three radiologists based on distance [1Borden's method / 2 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CCI)] and angle based (1C1-C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 2C2-C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 3Harrison's method). Methods the curvature of cervical spine was measured. The two-week interval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ll of the six methods had good reliability (r = 0.7520.968) and repeatability (r = 0.703 / 0.915). Borden's method was the most reliable (r _ (0.938) ~ (0.968), CCL (r _ (0.855) ~ (0.908) and CCI (r _ (0.775) ~ (0.821), Borden's method (r _ (0.8880.915), CCI (r _ (0.819) ~ (0.862) and CCL (r ~ 0.810 ~ (0.859). C2-C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was the most reliable (r _ 2-C _ 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method) (r _ (0.871) ~ (0.895), followed by Harrison's method (r _ (0.830) ~ (0.885) and C _ (1-C _ 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r _ (0.752) ~ (0.836), Harrison's method was the best (r _ 0.8680.880), C _ 2-C _ (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r _ (0.859) ~ (0.876) and C _ (1-C _ 7) Cobb angle measurement (r _ (0.7030.837). Conclusion all 6 different methods of cervical curvature measurement have good reli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Borden's method is the most reliable and repeatable method based on distance, C2-C7 Cobb angle method is the most reliable and Harrison's method is the best.
【作者單位】: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骨二科;
【基金】: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K14-08-02)
【分類號】:R681.55;R816.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軍朋,李義凱,王志宏;四種頸椎曲度測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頸腰痛雜志;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勇;張玉朝;曹瑞化;;哈達瑜伽對大學生頸椎病患者生理弧度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2 宋國軍;趙志英;董立軍;;不同影像學檢查方法對青年人頸椎病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孫武權;謝賢斐;王佳勤;鐘涔;沈國權;房敏;朱國苗;龔利;張杰;張喜林;祝樂群;;脊柱微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與頸椎曲度變化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年09期
4 向選平;陳德玉;何志敏;郭永飛;;頸前路Interfix與Syncage-C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6年04期
5 楊學義;;微調推拿手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單記春;鄒鴻星;邵銀初;胡煒;;頸椎后路單開門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年15期
7 張德雄;范高峰;;俯臥位加壓選擇角度牽引治療頸源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4年04期
8 黃小東;方詩元;王敘進;孫建皖;徐磊;;兩種前路減壓術治療相鄰兩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比較[J];安徽醫(yī)學;2014年04期
9 羅翱翔;林定坤;由天輝;許鴻智;寧飛鵬;溫勇;廖鑫龍;;枕頭高度對中老年頸椎病患者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年03期
10 陳忻;朱立國;于杰;李俊杰;洪毅;;中醫(yī)綜合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曲度變化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葛山鳳;;頸椎病治療應重視針刀加頸操糾曲[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針刀醫(yī)學分會2008年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王軍;劉艷;高利權;;神經根型頸椎病推拿牽引治療臨床療效的研究與評價[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九屆推拿學術年會暨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繼續(xù)教育項目論文匯編[C];2006年
3 王軍;張明明;宋仲濤;高利權;丁玉鑫;王浩樝;;中醫(yī)推拿配合曲度邦治療儀治療頸椎病伴有生理曲度異常60例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次全國中醫(yī)外治學術會議貴州省針灸學會2014年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4年
4 謝賢斐;李飛躍;孫武權;鐘涔;;頸椎測量技術在頸椎病診斷中的作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十四次推拿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5 鐘涔;章家福;孫武權;謝賢斐;;頸椎測量在頸椎病治療與評價中的應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十四次推拿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莫亞仿;陳妙青;;定點旋轉治療頸性肩周痛[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推拿分會第十四次推拿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雄;人工頸椎復合關節(jié)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及山羊體內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姜勁挺;宋貴杰教授學術經驗總結及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1年
3 苗欣;藝術體操運動員脊柱側彎特征及椎旁肌功能變化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4 吳忌;青少年頸痛中醫(yī)證候特點及其與頸椎X線特征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杜偉;頸椎后路手術對于頸椎穩(wěn)定性的生物力學分析與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董立強;兒童頸部在汽車碰撞中的損傷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兵;牽引下微旋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鄭旭;針刺加牽引配合康復訓練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時宗庭;中醫(yī)整脊手法及牽引治療青少年頸椎失衡綜合征前后X線對比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林穎;脊髓型頸椎病后路術后脊髓漂移與術后療效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單華;針刺治療青年頸椎曲度異常療效的影像學評價[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王志杰;頸椎關節(jié)松動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7 朱杏莉;頸椎動態(tài)MRI掃描分析椎管的變化及臨床意義[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8 張躍輝;退變性頸椎反曲畸形與頸椎管有效容積關系及數(shù)學模型[D];鄭州大學;2007年
9 夏剛;頸脊髓病后路減壓術后脊髓后移及功能恢復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戴政文;牽引療法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應與相關因素的探討[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程黎明,賈連順,陳雄生,譚軍;計算機測量脊柱頸曲的臨床意義[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2 李軍朋,李義凱,王志宏;四種頸椎曲度測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頸腰痛雜志;2002年04期
3 錢軍;申才良;荊玨華;田大勝;;頸椎管容積和脊髓體積的MRI測量及其動態(tài)變化[J];頸腰痛雜志;2009年04期
4 方文,石志才,賈連順,李家順,葉曉健;頸椎病患者頸椎曲度的X線測量[J];頸腰痛雜志;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郭偉;趙平;周衛(wèi);衛(wèi)杰;李喜德;劉亮;;動態(tài)投影柵測量系統(tǒng)記錄人體腰背部形態(tài)指標的可重復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48期
2 邱貴興;李其一;王以朋;仉建國;于斌;王亭;余可誼;錢軍;趙宇;李佳憶;沈健雄;翁習生;楊新宇;;脊柱側凸Lenke分型和PUMC分型系統(tǒng)可信度和可重復性的對比分析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年33期
3 付忠泉;關宏剛;曹正霖;霍智銘;肖隆藝;;脊柱結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復性對比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4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朱鋒;邱勇;朱澤章;王斌;李衛(wèi)國;王渭軍;;PUMC協(xié)和分型的可信度與可重復性比較[A];第二屆華東地區(qū)骨科學術大會暨山東省第九次骨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2 邱勇;朱澤章;朱鋒;李衛(wèi)國;王渭君;;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King、Lenke和PUMC(協(xié)和)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復性比較及意義[A];第二屆華東地區(qū)骨科學術大會暨山東省第九次骨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朱鋒;邱勇;朱澤章;李衛(wèi)國;王渭君;;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King、Lenke和PUMC(協(xié)和)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復性比較及意義[A];第八屆全國脊柱脊髓損傷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熊之璋;胸腰段損傷嚴重程度評分系統(tǒng)的可重復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2 丁修龍;TLICS評分的可重復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005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10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