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Arriaga分解法對寧夏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差異分解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17:10
目的:利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2013-2015年死因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人口統(tǒng)計情況的歷史數(shù)據(jù),描述寧夏回族自治區(qū)2013-2015年死亡情況及期望壽命變化趨勢,著重分析寧夏居民期望壽命的影響因素,探討不同性別、不同民族及死因別對不同年份期望壽命差異的影響。資料與方法:本研究所用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人口資料和寧夏自治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死因監(jiān)測系統(tǒng)資料。應用蔣氏壽命表法計算總人群、男女性別、回漢民族期望壽命,采用Arriaga分解法計算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人群死亡率對總人群期望壽命的貢獻,并著重分析各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對人群期望壽命變化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2013-201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居民期望壽命不斷增長,增幅為0.7歲。55-79歲之間的人群對于寧夏居民期望壽命的貢獻最大,在2013-2015年期間使期望壽命提高了0.39歲。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損傷和中毒起對于寧夏居民的期望壽命為正貢獻,使期望壽命在2013-2015年期間分別上升了0.67歲、0.11歲、0.36歲。腫瘤使寧夏居民期望壽命在2013-2015年下降了0.19歲,且這種作用主要是由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
【文章來源】: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3-2015年寧夏居民死亡率趨勢;
圖 1 2013-2015 年寧夏居民死亡率趨勢由圖 1 和表 1-1 可以看出,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居民年齡組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0-歲組死亡率較高,但在三年間呈下降趨勢(三年依次為818.42/10 萬、738.24/10 萬、629.95/10 萬);從 55-歲組開始,各年齡段死亡率明顯上升;從 65-歲組起,死亡率的升高進一步加快?傮w來說,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居民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從 2013 年的 436.03/10 萬,上升到 2015 年的 430.34/10 萬。
圖 2 顯示了 2013-2015 年寧夏居民年齡別期望壽命的情況,隨著各年齡段死升,各年齡段的期望壽命總體上呈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中 0-歲到 5-歲的下降趨勢從 5-歲組之后,期望壽命的下降趨勢將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90-2015年中國分省期望壽命和健康期望壽命分析[J]. 周脈耕,李鎰沖,王海東,曾新穎,王黎君,劉世煒,劉韞寧,梁曉峰.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6 (11)
[2]2030的健康新期望[J]. 中國衛(wèi)生. 2016(11)
[3]1990-2013年中國人群傷殘調整壽命年和健康期望壽命變化趨勢分析[J]. 崔芳芳,宇傳華,聶德為,張干深.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16)
[4]1990-2013年全球和中國健康壽命損失年現(xiàn)狀及變化分析[J]. 崔芳芳,曾倩,宇傳華.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6(02)
[5]2015、2020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J]. 蔡玥,孟群,王才有,薛明,繆之文.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6(01)
[6]寧夏農村回族女性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J]. 江曉紅. 回族研究. 2015(04)
[7]1990年與2010年中國慢性病主要行為危險因素的歸因疾病負擔研究[J]. 李鎰沖,劉世煒,王麗敏,周脈耕.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5 (04)
[8]某市2010—2012年三大類疾病死亡原因分析[J]. 左志剛,田齊,夏麗傳,宿涌濤.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5(08)
[9]回漢民族性格差異分析——以銀川市為例[J]. 譚輝曄,劉永. 社會心理科學. 2014(Z2)
[10]寧夏回族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改革探析[J]. 馬莉. 回族研究. 2014(04)
博士論文
[1]城市人群期望壽命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D]. 沈潔.復旦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河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期望壽命研究[D]. 黃洋洋.鄭州大學 2014
[2]1973~2005年我國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疾病死亡率變化對期望壽命的影響初步分析[D]. 梁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3
[3]寧夏居民期望壽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鄧子兵.寧夏醫(yī)科大學 2013
[4]北京市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測算研究[D]. 胡廣宇.首都醫(yī)科大學 2013
[5]寧夏疾病監(jiān)測點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 陳嫻.寧夏醫(yī)科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37058
【文章來源】:寧夏醫(yī)科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3-2015年寧夏居民死亡率趨勢;
圖 1 2013-2015 年寧夏居民死亡率趨勢由圖 1 和表 1-1 可以看出,2013 年、2014 年和 2015 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居民年齡組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0-歲組死亡率較高,但在三年間呈下降趨勢(三年依次為818.42/10 萬、738.24/10 萬、629.95/10 萬);從 55-歲組開始,各年齡段死亡率明顯上升;從 65-歲組起,死亡率的升高進一步加快?傮w來說,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居民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從 2013 年的 436.03/10 萬,上升到 2015 年的 430.34/10 萬。
圖 2 顯示了 2013-2015 年寧夏居民年齡別期望壽命的情況,隨著各年齡段死升,各年齡段的期望壽命總體上呈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中 0-歲到 5-歲的下降趨勢從 5-歲組之后,期望壽命的下降趨勢將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990-2015年中國分省期望壽命和健康期望壽命分析[J]. 周脈耕,李鎰沖,王海東,曾新穎,王黎君,劉世煒,劉韞寧,梁曉峰.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6 (11)
[2]2030的健康新期望[J]. 中國衛(wèi)生. 2016(11)
[3]1990-2013年中國人群傷殘調整壽命年和健康期望壽命變化趨勢分析[J]. 崔芳芳,宇傳華,聶德為,張干深.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16)
[4]1990-2013年全球和中國健康壽命損失年現(xiàn)狀及變化分析[J]. 崔芳芳,曾倩,宇傳華.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6(02)
[5]2015、2020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J]. 蔡玥,孟群,王才有,薛明,繆之文.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6(01)
[6]寧夏農村回族女性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J]. 江曉紅. 回族研究. 2015(04)
[7]1990年與2010年中國慢性病主要行為危險因素的歸因疾病負擔研究[J]. 李鎰沖,劉世煒,王麗敏,周脈耕.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5 (04)
[8]某市2010—2012年三大類疾病死亡原因分析[J]. 左志剛,田齊,夏麗傳,宿涌濤.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5(08)
[9]回漢民族性格差異分析——以銀川市為例[J]. 譚輝曄,劉永. 社會心理科學. 2014(Z2)
[10]寧夏回族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改革探析[J]. 馬莉. 回族研究. 2014(04)
博士論文
[1]城市人群期望壽命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D]. 沈潔.復旦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河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期望壽命研究[D]. 黃洋洋.鄭州大學 2014
[2]1973~2005年我國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疾病死亡率變化對期望壽命的影響初步分析[D]. 梁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3
[3]寧夏居民期望壽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鄧子兵.寧夏醫(yī)科大學 2013
[4]北京市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測算研究[D]. 胡廣宇.首都醫(yī)科大學 2013
[5]寧夏疾病監(jiān)測點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 陳嫻.寧夏醫(yī)科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370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32370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