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湖泊抗生素產(chǎn)生菌的分離及鑒定
發(fā)布時間:2022-10-18 19:49
湖泊環(huán)境中蘊含著豐富的放線菌資源,是發(fā)現(xiàn)抗生素先導化合物的天然寶庫。本論文建立了一套整體研究方案用于西藏湖泊放線菌來源抗菌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挖掘,取得如下研究結果:從22個湖泊沉積物樣品中分離獲得分屬19個屬、90個種的放線菌純培養(yǎng)物158株,其中優(yōu)勢菌屬為鏈霉菌屬。不同湖泊沉積物樣品中可培養(yǎng)放線菌的種類和數(shù)量存在明顯差異,其中蘆布措湖沉積物樣品中可培養(yǎng)放線菌種類最多。菌株經(jīng)16S rDNA測序和系統(tǒng)進化樹構建,初步鑒定可能為放線菌新種的菌株6株。通過考察秀麗隱桿線蟲液體培養(yǎng)基、致病菌感染時長、致病菌接種濃度、救治時間等因素,構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線蟲體內(nèi)篩選模型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線蟲體內(nèi)篩選模型。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線蟲模型采用20%BHI-M9液體培養(yǎng)基,感染時長為10 h,感染菌濃度5×10~7 CFU/mL,救治時間為24 h;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線蟲模型采用20%BHI-M9液體培養(yǎng)基,感染時長為8 h,感染菌濃度5×10~6 CFU/mL,救治時間為24h。對158株放線菌發(fā)酵產(chǎn)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粗品,采用5種檢定菌和瓊脂擴散法進行體外抗菌活性測定,發(fā)現(xiàn)64株菌株的發(fā)酵產(chǎn)物具有針...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湖泊細菌及放線菌的多樣性
1.3 西藏湖泊及西藏地區(qū)微生物概況
1.4 放線菌活性菌株的篩選
1.4.1 根據(jù)理化性質(zhì)篩選
1.4.2 根據(jù)抗菌活性篩選
1.5 放線菌的多相分類研究
1.6 本研究的立項依據(jù)、目的及意義
1.6.1 立項依據(jù)
1.6.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7 技術路線及研究內(nèi)容
1.7.1 技術路線
1.7.2 研究內(nèi)容
2 西藏湖泊沉積物中放線菌的分離
2.1 試驗材料
2.1.1 西藏湖泊沉積物樣品采集
2.1.2 培養(yǎng)基
2.1.3 主要試劑
2.1.4 主要儀器
2.2 試驗方法
2.2.1 放線菌的分離及保藏
2.2.2 菌株排重指標
2.2.3 16S rDNA序列測定
2.3 結果與分析
2.3.1 菌株分離
2.3.2 菌株16S rDNA序列鑒定結果
2.4 小結與討論
3 秀麗隱桿線蟲感染模型的構建
3.1 試驗材料
3.1.1 致病菌
3.1.2 線蟲
3.1.3 培養(yǎng)基
3.1.4 主要溶液
3.1.5 主要試劑
3.1.6 主要儀器
3.2 試驗方法
3.2.1 E.coli OP50 的保存及培養(yǎng)
3.2.2 秀麗隱桿線蟲的同期化
3.2.3 秀麗隱桿線蟲的保存及傳代
3.2.4 致病菌的復蘇和菌懸液的配置
3.2.5 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的構建
3.2.6 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的構建
3.2.7 結果分析
3.3 結果與分析
3.3.1 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的影響因素考察
3.3.2 優(yōu)化后的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
3.3.3 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的影響因素考察
3.3.4 優(yōu)化后的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
3.4 小結與討論
4 湖泊放線菌發(fā)酵提取液的體內(nèi)外抗菌活性篩選
4.1 試驗材料
4.1.1 致病菌
4.1.2 線蟲
4.1.3 供試菌株
4.1.4 培養(yǎng)基
4.1.5 主要溶液及試劑
4.1.6 主要儀器
4.2 試驗方法
4.2.1 菌株的發(fā)酵培養(yǎng)及供篩樣品制備
4.2.2 體外抗細菌活性檢測
4.2.3 體外抗真菌活性檢測
4.2.4 體內(nèi)抗菌活性篩選
4.2.5 樣品的HPLC分析
4.2.6 體內(nèi)活性樣品的HPLC分離餾分制備
4.2.7 化合物分離純化
4.2.8 化合物的波譜測定
4.3 結果與分析
4.3.1 體外抗菌活性檢測
4.3.2 體內(nèi)抗菌活性篩選
4.3.3 活性菌株發(fā)酵產(chǎn)物的HPLC分析
4.3.4 化合物PF160-C1 的結構確證
4.4 小結與討論
5 活性菌株PF160 的多相分類
5.1 試驗材料
5.1.1 菌株
5.1.2 培養(yǎng)基
5.1.3 主要溶液及試劑
5.1.4 主要儀器
5.2 試驗方法
5.2.1 培養(yǎng)特征及顯微形態(tài)
5.2.2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5.2.3 菌株PF160 的全基因組的測序
5.2.4 生理生化特征
5.2.5 化學組分分析
5.3 結果與分析
5.3.1 培養(yǎng)特征及顯微形態(tài)
5.3.2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5.3.3 菌株PF160 的全基因組序列分析
5.3.4 生理生化特征
5.3.5 化學組分分析
5.4 小結與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TIANGEN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
附圖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成果
致謝
聲明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藏低溫放線菌的多樣性及其生物活性[J]. 尹明遠,何建清,張格杰.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2]西南地區(qū)高山湖泊中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及其所產(chǎn)胞外活性物質(zhì)的特性[J]. 張姜,黃嘉豐,李艷玲,劉丹,吳日幫,廖斌強,雷鳴,肖瀟,武翠玲,何海倫.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9)
[3]新疆艾比湖沉積物中免培養(yǎng)放線菌的多樣性[J]. 呂杰,呂光輝,馬媛. 微生物學報. 2016(09)
[4]我國放線菌系統(tǒng)學研究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 李文均,職曉陽,唐蜀昆. 微生物學通報. 2013(10)
[5]秀麗隱桿線蟲作為抗感染藥物篩選模型的研究進展[J]. 史秋佳,楊劍萍,陳纘光.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3(10)
[6]海洋放線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J]. 趙韻宇,孫偉,彭崇勝,李志勇.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2(26)
[7]艾丁湖沉積物放線菌多樣性[J]. 夏占峰,關統(tǒng)偉,阮繼生,黃英,張利莉. 微生物學報. 2011(08)
[8]活性氧在細菌耐抗生素機制中的作用[J]. 張亞妮,段康民.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0(09)
[9]用秀麗隱桿線蟲觀察43種中藥的體內(nèi)抗菌藥效[J]. 楊再昌,馬小彥,樂意,牛玉樂,喬沖.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0(05)
[10]一株耐堿鏈霉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J]. 鄭丹,姜怡,婁愷,陳云,徐麗華,韓力.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009(05)
博士論文
[1]云南高原程海湖沉積物中的細菌多樣性研究[D]. 王永霞.云南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活體高通量篩選抑制斑馬魚巨噬細胞遷移的中藥[D]. 秦帥.貴陽中醫(yī)學院 2011
[2]西藏地區(qū)土壤放線菌種群多樣性及戈登氏菌的多相分類研究[D]. 羅紅麗.西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92944
【文章頁數(shù)】:10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湖泊細菌及放線菌的多樣性
1.3 西藏湖泊及西藏地區(qū)微生物概況
1.4 放線菌活性菌株的篩選
1.4.1 根據(jù)理化性質(zhì)篩選
1.4.2 根據(jù)抗菌活性篩選
1.5 放線菌的多相分類研究
1.6 本研究的立項依據(jù)、目的及意義
1.6.1 立項依據(jù)
1.6.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7 技術路線及研究內(nèi)容
1.7.1 技術路線
1.7.2 研究內(nèi)容
2 西藏湖泊沉積物中放線菌的分離
2.1 試驗材料
2.1.1 西藏湖泊沉積物樣品采集
2.1.2 培養(yǎng)基
2.1.3 主要試劑
2.1.4 主要儀器
2.2 試驗方法
2.2.1 放線菌的分離及保藏
2.2.2 菌株排重指標
2.2.3 16S rDNA序列測定
2.3 結果與分析
2.3.1 菌株分離
2.3.2 菌株16S rDNA序列鑒定結果
2.4 小結與討論
3 秀麗隱桿線蟲感染模型的構建
3.1 試驗材料
3.1.1 致病菌
3.1.2 線蟲
3.1.3 培養(yǎng)基
3.1.4 主要溶液
3.1.5 主要試劑
3.1.6 主要儀器
3.2 試驗方法
3.2.1 E.coli OP50 的保存及培養(yǎng)
3.2.2 秀麗隱桿線蟲的同期化
3.2.3 秀麗隱桿線蟲的保存及傳代
3.2.4 致病菌的復蘇和菌懸液的配置
3.2.5 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的構建
3.2.6 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的構建
3.2.7 結果分析
3.3 結果與分析
3.3.1 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的影響因素考察
3.3.2 優(yōu)化后的秀麗隱桿線蟲-金黃色葡萄球菌模型
3.3.3 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的影響因素考察
3.3.4 優(yōu)化后的秀麗隱桿線蟲-銅綠假單胞菌模型
3.4 小結與討論
4 湖泊放線菌發(fā)酵提取液的體內(nèi)外抗菌活性篩選
4.1 試驗材料
4.1.1 致病菌
4.1.2 線蟲
4.1.3 供試菌株
4.1.4 培養(yǎng)基
4.1.5 主要溶液及試劑
4.1.6 主要儀器
4.2 試驗方法
4.2.1 菌株的發(fā)酵培養(yǎng)及供篩樣品制備
4.2.2 體外抗細菌活性檢測
4.2.3 體外抗真菌活性檢測
4.2.4 體內(nèi)抗菌活性篩選
4.2.5 樣品的HPLC分析
4.2.6 體內(nèi)活性樣品的HPLC分離餾分制備
4.2.7 化合物分離純化
4.2.8 化合物的波譜測定
4.3 結果與分析
4.3.1 體外抗菌活性檢測
4.3.2 體內(nèi)抗菌活性篩選
4.3.3 活性菌株發(fā)酵產(chǎn)物的HPLC分析
4.3.4 化合物PF160-C1 的結構確證
4.4 小結與討論
5 活性菌株PF160 的多相分類
5.1 試驗材料
5.1.1 菌株
5.1.2 培養(yǎng)基
5.1.3 主要溶液及試劑
5.1.4 主要儀器
5.2 試驗方法
5.2.1 培養(yǎng)特征及顯微形態(tài)
5.2.2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5.2.3 菌株PF160 的全基因組的測序
5.2.4 生理生化特征
5.2.5 化學組分分析
5.3 結果與分析
5.3.1 培養(yǎng)特征及顯微形態(tài)
5.3.2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5.3.3 菌株PF160 的全基因組序列分析
5.3.4 生理生化特征
5.3.5 化學組分分析
5.4 小結與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TIANGEN細菌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
附圖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成果
致謝
聲明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西藏低溫放線菌的多樣性及其生物活性[J]. 尹明遠,何建清,張格杰.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2]西南地區(qū)高山湖泊中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及其所產(chǎn)胞外活性物質(zhì)的特性[J]. 張姜,黃嘉豐,李艷玲,劉丹,吳日幫,廖斌強,雷鳴,肖瀟,武翠玲,何海倫.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9)
[3]新疆艾比湖沉積物中免培養(yǎng)放線菌的多樣性[J]. 呂杰,呂光輝,馬媛. 微生物學報. 2016(09)
[4]我國放線菌系統(tǒng)學研究歷史、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 李文均,職曉陽,唐蜀昆. 微生物學通報. 2013(10)
[5]秀麗隱桿線蟲作為抗感染藥物篩選模型的研究進展[J]. 史秋佳,楊劍萍,陳纘光.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3(10)
[6]海洋放線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J]. 趙韻宇,孫偉,彭崇勝,李志勇.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2(26)
[7]艾丁湖沉積物放線菌多樣性[J]. 夏占峰,關統(tǒng)偉,阮繼生,黃英,張利莉. 微生物學報. 2011(08)
[8]活性氧在細菌耐抗生素機制中的作用[J]. 張亞妮,段康民.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0(09)
[9]用秀麗隱桿線蟲觀察43種中藥的體內(nèi)抗菌藥效[J]. 楊再昌,馬小彥,樂意,牛玉樂,喬沖.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0(05)
[10]一株耐堿鏈霉菌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J]. 鄭丹,姜怡,婁愷,陳云,徐麗華,韓力.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2009(05)
博士論文
[1]云南高原程海湖沉積物中的細菌多樣性研究[D]. 王永霞.云南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活體高通量篩選抑制斑馬魚巨噬細胞遷移的中藥[D]. 秦帥.貴陽中醫(yī)學院 2011
[2]西藏地區(qū)土壤放線菌種群多樣性及戈登氏菌的多相分類研究[D]. 羅紅麗.西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929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929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