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酚A通過生物鐘基因Nr1d1影響睪酮合成的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11:34
生物鐘作為生命體中一種重要的調控系統(tǒng),對機體的分子、細胞、生理、生化等各層次的生理功能均起到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大鼠卵巢顆粒細胞,生物鐘基因Nr1d1激動劑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顯著增加StAR的mRNA達量;而且生物鐘基因在小鼠睪丸間質細胞中存在節(jié)律性表達并參與調控小鼠睪酮的合成。雙酚基丙烷又稱雙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化合物,常用于生活日用品的制造。其作為一種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可以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已有研究證明BPA能夠對人和動物的生殖系統(tǒng)產生潛在的影響,并且會影響雄性睪酮的分泌,但具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此外有證據(jù)顯示,暴露于BPA對小鼠神經元細胞的生物鐘基因表達有顯著影響。綜上,我們推測BPA、生物鐘與睪酮合成三者之間應該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本研究對BPA是否通過生物鐘來影響睪酮合成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探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小鼠睪丸間質細胞系(TM3)、原代睪丸間質細胞以及小鼠睪丸等體內、體外模型,借助Kronos AB-2550實時生物節(jié)律熒光檢測系統(tǒng)、RT-qPCR、Western blotting、...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哺乳動物生物鐘分子調控機制(Takahashi2017)
圖 1-2 人類胎兒期和成人期睪酮產生量(Zirkin et al. 2018)Figure 1-2 Fetal and adult periods of testosterone production.(Zirkin et al. 2018)為了更深入的對小鼠睪丸間質細胞類固醇合成機制進行研究,Mario Ascoli 建立了小鼠腫瘤間質細胞系 MA-10(Ascoli 1981)。然而,MA-10 細胞不表達 CYP17A1,因此產生的主要類固醇產物是孕酮。與此同時,Mather1980 年建立了小鼠 TM3 睪丸間質細胞系 (Mather 1980)。雖然 TM3 細胞產生睪酮,但是它與 MA-10 細胞相似,來自于與 MA-10 細胞相同的腫瘤,主要的類固醇產物是孕酮(Zirkin et al. 2018)。雖然上
圖 1-3 睪丸間質細胞類固醇合成途徑(Zirkin 2018)Fig. 1-3 Steroid synthesis pathway of Leydig cells (Zirkin 2018)機體內所有激素水平都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態(tài)狀態(tài),所以當機體睪酮含量過高時,睪酮以負反饋形式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 GnRH 和 LH,從而影響 PKA 的活性,而 PKA能夠通過與 CYP11A1 基因啟動子的相應序列相互作用調節(jié) CYP11A1 基因的轉錄(Miller 2011),而 CYP11A1 是唯一可以將膽固醇轉化為孕烯醇酮的酶,所以對睪酮含量的平衡起到一定調控作用。除了 PKA 對類固醇形成的調控外,在過去 20 年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調控間質細胞分化和功能的調控因子,這些調控因子包括信號分子 PDGF 和DHH,激酶 MAPK、PKG、CAMKI 和 AMPK 以及轉錄因子 MEF2、GATA4 、SF-1、Nur77、SP-1、 PPARs 等 (Tremblay 2015)。此外,細胞自主的 AMPK 依賴機制也能積極抑制類固醇生成,從而防止類固醇激素的過度分泌(Abdou et al 2014)。除了磷酸化和蛋白激酶外,蛋白磷酸酶在調控間質細胞分泌類固醇激素方面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Gorostizaga et al. 2007)。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一些核受體對間質細胞功能調節(jié)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如 NR5A1)( Martin et al. 2010)。但是具體有哪些核受體在間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丘腦-垂體-性腺軸調節(jié)睪酮合成的研究進展[J]. 侯曉鴻,郝衛(wèi)東. 癌變·畸變·突變. 2018(06)
[2]雙酚A對SD大鼠睪酮含量及P450scc和3β-HSD蛋白表達的影響[J]. 賈江華,滕志海,王亞軒,李景東,常學良,楊書文,黎瑋,韓振偉,肖永強. 河北醫(yī)藥. 2018(04)
[3]雙酚A對體外培養(yǎng)小鼠睪丸睪酮合成的影響及機制[J]. 黃潔,徐華,高志斌,李敏,朱彥鋒,李云. 衛(wèi)生研究. 2013(04)
[4]雙酚A對小鼠生殖內分泌影響的實驗研究[J]. 杜鵑,胡淼,崔克勤.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7(06)
[5]大鼠睪丸Leydig細胞的培養(yǎng)和鑒定[J]. 劉建中,郭海彬,鄧春華,歐詠虹,彭愛萍.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06(01)
本文編號:3055793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哺乳動物生物鐘分子調控機制(Takahashi2017)
圖 1-2 人類胎兒期和成人期睪酮產生量(Zirkin et al. 2018)Figure 1-2 Fetal and adult periods of testosterone production.(Zirkin et al. 2018)為了更深入的對小鼠睪丸間質細胞類固醇合成機制進行研究,Mario Ascoli 建立了小鼠腫瘤間質細胞系 MA-10(Ascoli 1981)。然而,MA-10 細胞不表達 CYP17A1,因此產生的主要類固醇產物是孕酮。與此同時,Mather1980 年建立了小鼠 TM3 睪丸間質細胞系 (Mather 1980)。雖然 TM3 細胞產生睪酮,但是它與 MA-10 細胞相似,來自于與 MA-10 細胞相同的腫瘤,主要的類固醇產物是孕酮(Zirkin et al. 2018)。雖然上
圖 1-3 睪丸間質細胞類固醇合成途徑(Zirkin 2018)Fig. 1-3 Steroid synthesis pathway of Leydig cells (Zirkin 2018)機體內所有激素水平都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態(tài)狀態(tài),所以當機體睪酮含量過高時,睪酮以負反饋形式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 GnRH 和 LH,從而影響 PKA 的活性,而 PKA能夠通過與 CYP11A1 基因啟動子的相應序列相互作用調節(jié) CYP11A1 基因的轉錄(Miller 2011),而 CYP11A1 是唯一可以將膽固醇轉化為孕烯醇酮的酶,所以對睪酮含量的平衡起到一定調控作用。除了 PKA 對類固醇形成的調控外,在過去 20 年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調控間質細胞分化和功能的調控因子,這些調控因子包括信號分子 PDGF 和DHH,激酶 MAPK、PKG、CAMKI 和 AMPK 以及轉錄因子 MEF2、GATA4 、SF-1、Nur77、SP-1、 PPARs 等 (Tremblay 2015)。此外,細胞自主的 AMPK 依賴機制也能積極抑制類固醇生成,從而防止類固醇激素的過度分泌(Abdou et al 2014)。除了磷酸化和蛋白激酶外,蛋白磷酸酶在調控間質細胞分泌類固醇激素方面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Gorostizaga et al. 2007)。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一些核受體對間質細胞功能調節(jié)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如 NR5A1)( Martin et al. 2010)。但是具體有哪些核受體在間質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丘腦-垂體-性腺軸調節(jié)睪酮合成的研究進展[J]. 侯曉鴻,郝衛(wèi)東. 癌變·畸變·突變. 2018(06)
[2]雙酚A對SD大鼠睪酮含量及P450scc和3β-HSD蛋白表達的影響[J]. 賈江華,滕志海,王亞軒,李景東,常學良,楊書文,黎瑋,韓振偉,肖永強. 河北醫(yī)藥. 2018(04)
[3]雙酚A對體外培養(yǎng)小鼠睪丸睪酮合成的影響及機制[J]. 黃潔,徐華,高志斌,李敏,朱彥鋒,李云. 衛(wèi)生研究. 2013(04)
[4]雙酚A對小鼠生殖內分泌影響的實驗研究[J]. 杜鵑,胡淼,崔克勤.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07(06)
[5]大鼠睪丸Leydig細胞的培養(yǎng)和鑒定[J]. 劉建中,郭海彬,鄧春華,歐詠虹,彭愛萍. 中華男科學雜志. 2006(01)
本文編號:30557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0557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