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的生物活性與構效關系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1-01-14 08:28
植物甾醇類化合物具有改善機體膽固醇水平,調(diào)節(jié)免疫活性,抗腫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但目前對其生物活性研究都是以單個化合物為對象,很少有報道對不同結構的植物甾醇進行比較分析。此外,植物甾醇抗腫瘤、抗炎、降膽固醇等生物活性的分子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此本文對常見的植物甾醇(麥角甾醇、麥角甾醇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星魚甾醇)的抗炎、抗腫瘤、降膽固醇等生物活性進行研究,并探究它們的作用機理。首先,本文研究了抗炎活性與植物甾醇結構之間的關系。植物甾醇作用于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建立炎癥反應模型,結果表明5種植物甾醇均通過減弱炎癥模型下的細胞活力、降低吞噬能力以及NO、TNF-α的生成從而減輕LPS誘導的巨噬細胞模型的炎癥反應癥狀。另一方面,與甾醇相比,其酯化物更顯著抑制細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而在吞噬活性和TNF-α分泌上,甾醇有更好的作用效果,推測這可能是由于C-3位的羥基和酯基差異引起的。另外不同種類的甾醇在同種濃度下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炎癥模型下的NO和吞噬活性的降低與植物甾醇的雙鍵個數(shù)和支鏈構型有關,而TNF-α分泌的抑制效果則與甾醇的分子量有關...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常見植物甾醇結構式Fig.1.1StructureofCommonphytosterols
49圖 4.1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6 種不同的植物甾醇在(25、50、100 和 200 μM)對 Caco-2 細胞膽固醇的吸收水平的變化(Con-正常組;P-陽性對照組;A-麥角甾醇酯組;E-麥角甾醇組;C-菜油甾醇組;B-β-谷甾醇組;S-豆甾醇組;STE-星魚甾醇組)Fig4.1 Changes in cholesterol uptake in Caco-2 cells by 6 kinds of phytosterols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Con-Control; P-Positive; A-Ergosterol Acetate; E- Ergosterol;C-Campesterol; B-β-sitosterol; S-Stigmasterol; STE-Stellastero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β-谷甾醇的結構修飾研究進展[J]. 袁金偉,王帆,買文鵬,楊亮茹,肖詠梅,毛璞,屈凌波.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2)
[2]米糠甾醇對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孟海波,毛春季,劉湘新,毛宇,賀建華. 營養(yǎng)學報. 2015(01)
[3]小腸膽固醇吸收的研究進展[J]. 王麗娟,宋保亮. 生命的化學. 2014(03)
[4]植物甾醇對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黃瀅璋,趙雁武,周振中. 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 2012(03)
[5]植物甾醇研究與應用[J]. 左玉. 糧食與油脂. 2012(07)
[6]南瓜籽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研究[J]. 徐雅琴,龐麗萍,齊會娟,楊昱,楊玉玲.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2(05)
[7]巴西菇麥角甾醇抗腫瘤活性及作用機理初探[J]. 高虹,史德芳,楊德,郭鵬,周明. 中國食用菌. 2011(06)
[8]燕麥油脂中甾醇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魏決,萬萍,羅雯,楊洋.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1(09)
[9]植物甾醇的功能及應用前景[J]. 楊曉波,吳潔,齊懿鳴. 中國乳業(yè). 2011(03)
[10]甾醇氧化特性及其在食品中應用研究進展[J]. 龐敏,姜紹通. 食品科學. 2010(23)
碩士論文
[1]雞蛋主要蛋白及氨基酸調(diào)控Caco-2細胞膽固醇吸收轉運及其機理研究[D]. 黃晶.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2]赤蘚糖醇植物甾醇酯的制備及抗腫瘤功效研究[D]. 張敏.江南大學 2015
[3]玉米須甾醇的提取純化及抑菌活性[D]. 吳海成.吉林大學 2013
[4]豆甾醇衍生物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的研究[D]. 肖志鵬.南昌大學 2013
[5]黑靈芝甾醇類的結構表征及其提取物活性和指紋圖譜研究[D]. 申明月.南昌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76570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常見植物甾醇結構式Fig.1.1StructureofCommonphytosterols
49圖 4.1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6 種不同的植物甾醇在(25、50、100 和 200 μM)對 Caco-2 細胞膽固醇的吸收水平的變化(Con-正常組;P-陽性對照組;A-麥角甾醇酯組;E-麥角甾醇組;C-菜油甾醇組;B-β-谷甾醇組;S-豆甾醇組;STE-星魚甾醇組)Fig4.1 Changes in cholesterol uptake in Caco-2 cells by 6 kinds of phytosterols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Con-Control; P-Positive; A-Ergosterol Acetate; E- Ergosterol;C-Campesterol; B-β-sitosterol; S-Stigmasterol; STE-Stellastero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β-谷甾醇的結構修飾研究進展[J]. 袁金偉,王帆,買文鵬,楊亮茹,肖詠梅,毛璞,屈凌波.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2)
[2]米糠甾醇對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孟海波,毛春季,劉湘新,毛宇,賀建華. 營養(yǎng)學報. 2015(01)
[3]小腸膽固醇吸收的研究進展[J]. 王麗娟,宋保亮. 生命的化學. 2014(03)
[4]植物甾醇對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 黃瀅璋,趙雁武,周振中. 糧食科技與經(jīng)濟. 2012(03)
[5]植物甾醇研究與應用[J]. 左玉. 糧食與油脂. 2012(07)
[6]南瓜籽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研究[J]. 徐雅琴,龐麗萍,齊會娟,楊昱,楊玉玲. 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 2012(05)
[7]巴西菇麥角甾醇抗腫瘤活性及作用機理初探[J]. 高虹,史德芳,楊德,郭鵬,周明. 中國食用菌. 2011(06)
[8]燕麥油脂中甾醇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魏決,萬萍,羅雯,楊洋.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1(09)
[9]植物甾醇的功能及應用前景[J]. 楊曉波,吳潔,齊懿鳴. 中國乳業(yè). 2011(03)
[10]甾醇氧化特性及其在食品中應用研究進展[J]. 龐敏,姜紹通. 食品科學. 2010(23)
碩士論文
[1]雞蛋主要蛋白及氨基酸調(diào)控Caco-2細胞膽固醇吸收轉運及其機理研究[D]. 黃晶.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2]赤蘚糖醇植物甾醇酯的制備及抗腫瘤功效研究[D]. 張敏.江南大學 2015
[3]玉米須甾醇的提取純化及抑菌活性[D]. 吳海成.吉林大學 2013
[4]豆甾醇衍生物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的研究[D]. 肖志鵬.南昌大學 2013
[5]黑靈芝甾醇類的結構表征及其提取物活性和指紋圖譜研究[D]. 申明月.南昌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765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765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