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噻嗪酮類化合物和雜唑并嘧啶類化合物抗血吸蟲作用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4 00:50
【摘要】:血吸蟲病是一種不被人們所重視的寄生蟲疾病,卻在全球影響著超過兩億六千萬人。然而目前治療血吸蟲病的唯一藥物為吡喹酮,該藥便宜,口服方便且副作用小;但已使用了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存在耐藥的可能。實驗室也已誘導出了對吡喹酮有耐藥性的曼氏血吸蟲。因此研發(fā)一種新型藥物變得至關重要。我們實驗室通過高通量篩選發(fā)現(xiàn)苯并噻嗪酮類化合物和雜唑并嘧啶類化合物對日本血吸蟲存在殺滅作用。本文從這兩個結構出發(fā),對苯并噻嗪酮類化合物和雜唑并嘧啶類化合物進行結構改造,分別設計合成了 32個噻嗪酮類(其中27個為新化合物)與10個雜唑并嘧啶類化合物(其中4個為新化合物),并對這些化合物全部進行體外抗血吸蟲活性和部分化合物的體內(nèi)減蟲實驗。對苯并噻嗪酮類化合物,先導化合物A1對日本血吸蟲童蟲的LD50和IC50分別為7.1μM 和6.9μM。且體內(nèi)減蟲效果不佳。在此基礎上,對這個化合物進行結構改造,得到效果更好的化合物A18。對日本血吸蟲童蟲的LD50和IC50分別為14.3μM和12.2μM;對日本血吸蟲成蟲的LD50和IC50分別為10.8μM和6.8μM,同樣,其體內(nèi)減蟲效果不夠理想。對于雜環(huán)并嘧啶類化合物,對日本血吸蟲童蟲有效的化合物有一個,化合物B6,其對日本血吸蟲童蟲的LD50和IC50分別為22.6μM和21.4μM;對日本血吸蟲成蟲有效的化合物為B3,對日本血吸蟲成蟲的LD50和IC50分別為22.6μM和20.2μM。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965
【圖文】:
1.2.2吐根堿逡逑生物堿-吐根堿,在1817年首次從植物的根中分離出來,最初被用于治療阿米疾[20>21]。吐根堿在治療患有血吸蟲病的阿米巴痢疾病人時發(fā)現(xiàn)其對曼氏血吸蟲有然療效很好,但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反復注射[22]。治療劑量的吐根堿會引起嘔臟毒性和神經(jīng)毒性[23_24]。為了尋找毒性更小的衍生物,研發(fā)出了邋2,3-去氫依米是因為其治療的時間與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最終導致其棄用[25_28]。逡逑
圖1.3邋2,,3-去氫吐根素化學結構逡逑
本文編號:2712008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965
【圖文】:
1.2.2吐根堿逡逑生物堿-吐根堿,在1817年首次從植物的根中分離出來,最初被用于治療阿米疾[20>21]。吐根堿在治療患有血吸蟲病的阿米巴痢疾病人時發(fā)現(xiàn)其對曼氏血吸蟲有然療效很好,但是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反復注射[22]。治療劑量的吐根堿會引起嘔臟毒性和神經(jīng)毒性[23_24]。為了尋找毒性更小的衍生物,研發(fā)出了邋2,3-去氫依米是因為其治療的時間與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最終導致其棄用[25_28]。逡逑
圖1.3邋2,,3-去氫吐根素化學結構逡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柴寶山;付曉辰;孫旭峰;李青;李志念;;辛唑嘧菌胺的合成與生物活性[J];農(nóng)藥;2012年09期
2 羅遠超;血吸蟲病治療進展和預防(下)[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27120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120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