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乙素胃漂浮緩釋微球的制備
【圖文】:
圖1微球形態(tài)Fig.1Microspheres’morphologies微球的平均粒徑為518.5μm,在20~40目范圍內者占總量的78.66%。圖2微球粒徑分布Fig.2Microspheres’particlesizedistribution2.10.3載藥量和包封率測定取適量微球,按“2.6”項下方法測定其載藥量和包封率,結果見表4,可知兩者均較高,而且穩(wěn)定。表5微球載藥量和包封率(n=3)Tab.5Microspheres’drugloadingsandencapsulationefficiencies(n=3)批號載藥量/%包封率/%2011120140.0693.472011120240.4894.452011120340.4094.26x±s40.31±0.2294.06±0.522.10.4體外漂浮性能評價取3批微球,按“2.7”下方法評價其體外漂浮性能。結果,微球在體外介質中均能立即起漂,放置12h后仍均呈現(xiàn)漂浮狀態(tài),體外漂浮性能較好。2.10.5體外釋放行為評價取微球適量,按“2.8”下方法評價其體外釋放行為,發(fā)現(xiàn)其釋藥平穩(wěn)緩慢,12h基本釋放完全,緩釋性能較好。具體見圖3。圖3微球體外釋藥曲線Fig3Microspheres’invitrodrugreleasecurves2.10.6粉體學特性取3批微球,將其從漏斗上方緩慢加入,從漏斗底部漏出的微球在水平面上形成圓錐狀堆積體,精密測量堆積體底部半徑R和圓錐高度H,由公式tanθ=H/R計算,測得微球休止角為23.66°,表明其流動性較好。再稱取適量微球,使其緩慢通過漏斗,置于10mL量筒中,桌面上輕敲至體積不再減小為止,測定其堆容積和質量,計算出微球堆密度(微球質量/堆容積)為0.452g/mL,適合裝膠囊,并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3討論延胡索乙素為脂溶性藥物,故本實驗采用O/W型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微球,發(fā)現(xiàn)其為中空結構,使其自身具備較好的漂浮能力。單因素試驗表明,以乙酸乙酯為有機相的成球效果更好,無黏連[9-11]。以聚乙烯醇為乳化劑時,可?
圖1微球形態(tài)Fig.1Microspheres’morphologies微球的平均粒徑為518.5μm,在20~40目范圍內者占總量的78.66%。圖2微球粒徑分布Fig.2Microspheres’particlesizedistribution2.10.3載藥量和包封率測定取適量微球,按“2.6”項下方法測定其載藥量和包封率,結果見表4,可知兩者均較高,而且穩(wěn)定。表5微球載藥量和包封率(n=3)Tab.5Microspheres’drugloadingsandencapsulationefficiencies(n=3)批號載藥量/%包封率/%2011120140.0693.472011120240.4894.452011120340.4094.26x±s40.31±0.2294.06±0.522.10.4體外漂浮性能評價取3批微球,按“2.7”下方法評價其體外漂浮性能。結果,,微球在體外介質中均能立即起漂,放置12h后仍均呈現(xiàn)漂浮狀態(tài),體外漂浮性能較好。2.10.5體外釋放行為評價取微球適量,按“2.8”下方法評價其體外釋放行為,發(fā)現(xiàn)其釋藥平穩(wěn)緩慢,12h基本釋放完全,緩釋性能較好。具體見圖3。圖3微球體外釋藥曲線Fig3Microspheres’invitrodrugreleasecurves2.10.6粉體學特性取3批微球,將其從漏斗上方緩慢加入,從漏斗底部漏出的微球在水平面上形成圓錐狀堆積體,精密測量堆積體底部半徑R和圓錐高度H,由公式tanθ=H/R計算,測得微球休止角為23.66°,表明其流動性較好。再稱取適量微球,使其緩慢通過漏斗,置于10mL量筒中,桌面上輕敲至體積不再減小為止,測定其堆容積和質量,計算出微球堆密度(微球質量/堆容積)為0.452g/mL,適合裝膠囊,并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3討論延胡索乙素為脂溶性藥物,故本實驗采用O/W型乳化-溶劑揮發(fā)法制備微球,發(fā)現(xiàn)其為中空結構,使其自身具備較好的漂浮能力。單因素試驗表明,以乙酸乙酯為有機相的成球效果更好,無黏連[9-11]。以聚乙烯醇為乳化劑時,可?
【作者單位】: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基金】: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公益技術研究社會發(fā)展項目(2015C33124) 浙江省中醫(yī)藥科技計劃項目(2009CA103)
【分類號】:R9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曉黎;崔書亞;陳興國;胡之德;;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離子液體-毛細管電泳法測定[J];分析測試學報;2009年02期
2 劉潤民;趙守訓;劉成基;王明時;閔知大;;延胡索乙素還原工藝改進[J];醫(yī)藥工業(yè);1982年01期
3 薛連海,辛世崇,邱德昆,孟祥金;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楊繩武;;全合成延胡索乙素工業(yè)性生產試驗通過技術鑒定[J];精細化工信息;1988年10期
5 莊有光,楊茂濤;活血消腫合劑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J];吉林中醫(yī)藥;1998年04期
6 賈澤慧;王春濤;李華;;多元曲線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應用于延胡索藥材指紋圖譜中重疊峰分辨及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測定[J];應用化學;2013年03期
7 劉廣;齊娜;孫考祥;張延惠;;延胡索乙素柔性脂質體的制備與透皮吸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年08期
8 龐志功,汪寶琪,汪叢瑩,黃泓;延胡索乙素在兔體內臟的分布滯留研究[J];分析化學;1994年06期
9 馬穩(wěn),段香芝,李丹;薄層掃描法測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馮剛;劉力;金慧敏;朱霞石;;超聲輔助離子液體液-液萃取熒光光譜法測定人血清及藥物樣品中延胡索乙素[J];分析科學學報;201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賀帥;姚育發(fā);張忠義;;應用超高壓技術提取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研究[A];廣東省藥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洪戰(zhàn)英;范國榮;柴逸峰;聞俊;殷學平;吳玉田;;元胡白芷配伍對延胡索乙素藥代動力學的影響[A];2006年全國藥物質量分析學術研討會——《藥物分析雜志》第二屆普析通用杯優(yōu)秀論文評選頒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宋平順;趙建邦;丁永輝;趙燕;;不同醋制方法對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堿含量的影響[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4 馮漢鴿;羅火昆;彭利霞;;HPLC測定痛風安顆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湖北省藥學會第十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沈夕坤;許恒;;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SY片劑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6 洪戰(zhàn)英;鄭振;聞俊;范國榮;柴逸峰;吳玉田;;固相萃取HPLC/DAD法測定大鼠尿樣中的延胡索乙素[A];2008年《藥物分析雜志》第三屆普析通用杯論文集[C];2008年
7 竇志英;張敏;田麗莉;劉莉;萬琴;李浩杰;;以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堿規(guī)范延胡索醋炙炮制工藝的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四大懷藥與地道藥材研究論壇暨中藥炮制分會第二屆第五次學術會與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8 馮彬彬;張建海;李金玲;徐曉玉;;RP-HPLC法同時測定內異消大鼠血漿中藥物含量[A];藥品研究原始記錄與注冊現(xiàn)場核查要求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存龍 王潤芳;加快中藥材三分天下的市場開發(fā)[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洪戰(zhàn)英;延胡索乙素手性藥代動力學及元胡白芷配伍影響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施婷婷;元胡止痛方有效組分的成藥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楊娟;延胡索乙素抗血栓作用及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3 馬守成;元胡不同配伍對延胡索乙素溶出量的影響及藥效關系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程龔;運動損傷外用中藥乳膏中延胡索乙素經皮給藥滲透量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5 吳佩盛;延胡索乙素吸收及代謝的立體選擇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李楊;四妙君逸軟膏制備工藝及體外經皮與經黏膜給藥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趙鳴;延胡索乙素的立體選擇性代謝及其對肝臟藥物代謝酶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8 朱麗玲;復方香夏膠囊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518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5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