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靶向和藥物共載的聚合物納米膠束逆轉(zhuǎn)腫瘤多藥耐藥性及其熒光成像研究
本文選題:膠束 + 主動靶向; 參考:《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前,臨床治療癌癥的主要方式是放療,化療和手術切除等。在臨床實踐中化療遇到了以下瓶頸,以廣譜抗腫瘤藥阿霉素(Doxorubicin,Dox)為例,這種小分子藥物注射后在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可以穿透血管壁,自由擴散進入非腫瘤區(qū)域的正常組織,因而也會對正常組織產(chǎn)生毒性的作用。化療的另一瓶頸是長時間使用藥物而產(chǎn)生的多藥耐藥性。目前研究普遍認為細胞膜表面高表達的三磷酸腺苷結合盒轉(zhuǎn)運體(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是細胞產(chǎn)生耐藥性的主要原因,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作用最為主要。當藥物進入細胞后,P-糖蛋白在ATP供能的情況下會將藥物泵出細胞膜,使細胞內(nèi)的藥物量減少,從而不足以產(chǎn)生對細胞的殺傷作用,因而產(chǎn)生多藥耐藥性;诖,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采用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己內(nèi)酯(PEG-PCL)為載藥的骨架材料,制備了一種生物相容性好的聚合物納米膠束,攜帶化療藥物阿霉素與P-糖蛋白抑制劑依克立達(Elacridar,Ela),通過在納米膠束表面修飾葉酸受體靶向的葉酸分子和熒光成像功能的Cy7熒光分子,成功構筑了一種兼具協(xié)同治療與熒光成像的多功能化靶向納米膠束(FA/Cy7-MCs(Dox/Ela)),可用于成像引導的腫瘤治療。本論文研究結果表明,共載Dox與Ela并修飾FA與Cy7的FA/Cy7-MCs(Dox/Ela)納米膠束在體內(nèi)外均有很好的抗耐藥腫瘤作用,并能實現(xiàn)對腫瘤部位和藥物分布的實時監(jiān)控,有望成為一種應用于臨床的多功能聚合物納米復合藥物,實現(xiàn)對耐藥腫瘤的高效診斷和治療。
[Abstract]:In this study , we use 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 - polycaprolactone ( PEG - PCL ) as the main cause of drug resistance .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9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國內(nèi)新熒光成像技術可清晰呈現(xiàn)血管脈動[J];化學分析計量;2013年01期
2 王懋;李春炎;孫云飛;李敏;翟曉敏;吳東岷;;近紅外小動物活體熒光成像系統(tǒng)的研制[J];光學學報;2013年06期
3 高艷虹;余夢曉;李富友;李定國;易濤;陸漢明;黃春輝;;細胞內(nèi)銅離子的雙光子熒光成像(英文)[J];感光科學與光化學;2007年05期
4 王可;陳廷;;數(shù)碼紫外熒光成像技術與原棉異纖檢測[J];紡織科技進展;2009年06期
5 陳建宏;汪鵬飛;;新型有機熒光染料的設計、合成及在熒光成像中的應用[J];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13年04期
6 王栩;趙謙;孫娟;呂建政;唐波;;細胞內(nèi)活性小分子近紅外熒光成像探針[J];化學進展;2013年Z1期
7 劉亭廷;彭程;馬云川;歐陽津;;碳量子點熒光成像法應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檢測人血清蛋白質(zhì)的研究[J];化學學報;2013年06期
8 敬靜;唐娟;謝達;蔡元博;陳涓涓;張俊龍;;發(fā)光ZnSalen配合物在分子熒光成像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科學:化學;2014年02期
9 林新峰;朱華;洪業(yè);楊志;;CD20靶向Cy7-Rituximab分子探針的制備及在小鼠活體熒光成像中的應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13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薛松超;李晶;馮杭;劉謙;;基于冷凍磨削成像技術的斷層熒光成像系統(tǒng)[A];中國遺傳學會第十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唐波;;細胞內(nèi)活性氧自由基瞬時、動態(tài)、可逆熒光成像研究新進展[A];第八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3年
3 林幸筍;孫飛;王玨;馬輝;趙靜波;季梁;陳瓞延;;血管彈力纖維雙光子自熒光成像與分析[A];第三屆全國現(xiàn)代生物物理技術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4 謝樹森;李步洪;陸祖康;;一種新型鼻咽癌診斷與定位的熒光成像裝置[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5 郭亨長;Hossein Aleyasin;Scott Howard;Bryan C Dickinson;Renee Haskew-Layton;Demirhan Kobat;Vivian S Lin;David Rivera;Christopher J Chang;Rajiv R Ratan;許春輝;;細胞內(nèi)可控過氧化氫的產(chǎn)生和熒光成像[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6 成康民;李艷周;呂豐;武莉;高麗麗;劉鑒峰;劉金劍;劉天軍;;水溶性糖酞菁近紅外熒光成像分子探針的合成與評價[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30次學術年會暨生物醫(yī)學工程前沿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喻碧鶯;蔡嚇妹;李志芳;陳海宇;李暉;;大鼠早期急性心肌缺血的雙光子熒光成像及分析[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8 陳小慧;梁淑彩;劉衍斌;余慧;高晨;鄢國平;;萘酰亞胺/PEI熒光納米粒的制備及細胞雙光子熒光成像[A];2012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2年
9 周治國;李富友;黃春輝;;過渡金屬離子的熒光化學傳感與細胞熒光成像[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光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10 劉秀麗;全廷偉;曾紹群;;低信噪比和非線性神經(jīng)網(wǎng)絡鈣信號的解析[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九屆全國學術會議暨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華凌;新熒光成像技術可清晰呈現(xiàn)血管脈動[N];科技日報;2012年
2 莊愉;熒光成像技術在藥劑學研究中漸受矚目[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洋;多功能納米膠束體系聯(lián)合聲動力與化療靶向治療肝癌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鐘旖菱;熒光硅納米顆粒的制備及其在生物熒光成像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朱鎮(zhèn)峰;聚集誘導發(fā)光染料的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研究及生物成像應用[D];浙江大學;2016年
4 陳丹丹;近紅外聚合物量子點的設計制備及活體熒光成像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5 柳萬國;納米熒光材料經(jīng)硬膜外腔給藥實現(xiàn)脊髓快速熒光成像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6 黎作鵬;體域納米網(wǎng)絡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4年
7 張正飛;一維氧化鎢納米材料無催化劑生長的原位透射電鏡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8 劉敬東;銅納米顆粒合成及其低溫燒結互連行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9 秦毓辰;鉑/金基新型納米結構催化劑的水熱和微波合成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年
10 李軍帥;Ⅲ-Ⅴ族半導體納米線的摻雜制備及其在光探測器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成晨;葉酸靶向和藥物共載的聚合物納米膠束逆轉(zhuǎn)腫瘤多藥耐藥性及其熒光成像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2 鮑軍芳;肝靶向糖基化納米診療膠束的制備及體外研究[D];廣州醫(yī)科大學;2017年
3 許春雨;靶向性混合納米膠束的制備及其體內(nèi)外抗炎效果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4 陳東菊;微波法快速制備β-NaYF_4/NaGdF_4:Nd~(3+)近紅外發(fā)光納米粒子及應用[D];暨南大學;2016年
5 張婉君;熒光金納米簇在生物成像和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6 馬鈺慧;紫外熒光成像系統(tǒng)的研制[D];華僑大學;2014年
7 魏晨;不同鏈長的聚乙二醇—聚己內(nèi)酯納米膠束的制備及評價與體內(nèi)外腫瘤穿透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7年
8 楊秀娟;金納米簇的合成與性質(zhì)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7年
9 孫怡文;銅鋅錫硫納米結構的制備、相變與光電性能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7年
10 朱笑天;金納米棒的制備與修飾及其在環(huán)境污染物檢測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994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94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