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原代小鼠肝細胞體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建立原代小鼠肝細胞體外模型用于致癌物作用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毒理基因組學 小鼠原代肝細胞體外模型 致癌性試驗 三明治模型 遺傳毒性致癌物 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
【摘要】:目的:建立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致癌性試驗原代小鼠肝細胞體外替代模型,以毒理基因組學方法對遺傳毒性致癌物和非遺傳毒性致癌物的潛在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方法:改良兩步膠原酶灌流法分離C57BL/6小鼠肝細胞構建原代小鼠肝細胞三明治培養(yǎng)模型。原代小鼠肝細胞分別給予2個遺傳毒性致癌物黃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和2個非遺傳毒性致癌物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匹立尼酸(WY-14643,WY)共培養(yǎng)24h及48h后,使用Affymetrix公司小鼠轉錄組分析基因芯片1.0(GeneChip~?Mouse Transcriptome Assay 1.0)進行時間依賴差異表達基因分析。對差異表達基因使用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功能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分層聚類分析(HCA)等進一步研究了致癌物可能的作用機制。結果:遺傳毒性致癌物的差異表達基因的數量比非遺傳毒性致癌物多。AFB1和BAP雖然影響化學性致癌通路和上調p53信號通路,但其致癌途徑有一定差異。TAA影響氧化還原酶活性,可能造成氧化損傷。WY顯著上調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和脂肪合成與代謝通路,可能造成細胞內脂質代謝紊亂。通過延長致癌物暴露時間能得出更多信息用于進一步分析。結論:成功建立了原代小鼠肝細胞三明治體外模型,可用于研究遺傳毒性致癌物和非遺傳毒性致癌物的作用機制,有望作為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致癌性試驗體外替代候選模型之一。
【作者單位】: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國家藥物安全評價監(jiān)測中心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動物資源研究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關鍵詞】: 毒理基因組學 小鼠原代肝細胞體外模型 致癌性試驗 三明治模型 遺傳毒性致癌物 非遺傳毒性致癌物 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
【基金】: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專項課題(2012ZX09302001)資助項目
【分類號】:R965
【正文快照】: 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用藥安全,是新藥研發(fā)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致癌性試驗是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內容;瘜W致癌作用是多階段的過程,包括起始、促進、進展等階段[1];瘜W致癌物根據其作用機制分為遺傳毒性致癌物和非遺傳毒性致癌物。遺傳毒性致癌物在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君;吳永寧;;遺傳毒性致癌物風險評估的新技術[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2009年06期
2 YoshikawaK;沙門氏菌遺傳毒物與嚙齒類動物致癌物的不同一性:非遺傳毒性致癌物與遺傳毒性非致癌物[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1996年05期
3 王志萍,于建樂;非遺傳和遺傳毒性化學物致癌機理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1997年05期
4 陳君石;;食品中遺傳毒性致癌物的危險性評價[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5 顧曉軍,田素芬;農藥與癌癥[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5年02期
6 王紅兵,王起恩,吳衛(wèi)東,朱惠剛,劉世杰;三種非遺傳毒性致癌物對細胞周期及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的影響[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1998年03期
7 傅中滇,顧劉金;CACE對誘變性和非誘變性致癌物分子結構的識別[J];癌變.畸變.突變;1993年02期
8 王穎;王雪;李波;;兩階段細胞轉化試驗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3年10期
9 王紅兵,劉世杰;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和苯巴比妥鈉對細胞間隙通訊和細胞內Ca~(2+)濃度的影響[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10 劉云崗;劉玉清;李壽祺;詹承烈;;石棉致癌的遺傳和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199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君石;;遺傳毒性致癌物危險性評價的新動向[A];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張?zhí)鞂?;藥物致癌性的研究現(xiàn)狀和動態(tài)(摘要)[A];2010年全國藥物毒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創(chuàng)業(yè);永生化人支氣管上皮細胞惡性轉化過程中不同形態(tài)集落來源細胞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5年
,本文編號:11187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1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