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圖文】:
表 2 兩組患者的造血重建及恢復情況項目 用藥組(n=30) 未用藥組(n=29) P 值血小板植入 10(9-12) 10(9-12) 0.562粒細胞植入 11(10-12) 10(9-11) 0.172血小板恢復至 50 109/L 時間 15.5(14-25) 15(13-31) 0.819血小板恢復至 100 109/L 時間 52(16-105) 50(17-123) 0.404輸注血小板數量 2.5(2-3) 3 (2-4) 0.0443.3 用藥組與未用藥組預后分析用藥組與未用藥組:移植相關死亡率 TRM(6.60%vs.6.80%,p=0.972),1 年 OS(96.70%vs.90%,p=0.276),1 年 PFS(72.70%vs.82.80%,p=0.447),3 年 OS(83.40%vs.81%,p=0.798),,3 年 PFS(51.90%vs.74.90%,p=0.214),5 年 OS(83.40%vs.81%,p=0.798),5 年 PFS(51.90%vs.59.90%,p=0.228),詳見圖 1。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3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于泰;;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9年11期
2 劉楊;;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慢性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年04期
3 楊默;邱明慧;;血小板生成素的發(fā)現及應用[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8年04期
4 鐘輝;閆曉紅;崔翠花;侯杰;張斌;;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預防吉西他濱化療相關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癌癥進展;2016年10期
5 李林國;楊帆;宣建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中國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預算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療保險;2017年02期
6 徐長榮;金阿榮;李玲;李麗梅;;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觀察[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年10期
7 趙曉華;;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胃癌患者化療后血小板降低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年10期
8 沈軍;;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年40期
9 陶紅;何正梅;史文婷;張權娥;丁邦和;王春玲;;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效果分析及對炎癥因子的調控作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年08期
10 胡曉萍;;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曉麗;劉延方;孫慧;謝新生;姜中興;孫玲;萬鼎銘;劉林湘;;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觀察[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2 魏昱;侯明;;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A];第13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1年
3 劉琳;;血小板減少癥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的測定[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4 華寶來;鄒農;樊曉紅;趙永強;;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多療程治療難治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魏昱;侯明;;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三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暨“血栓栓塞性疾。ㄑㄅc止血)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論文摘要匯編及學習班講義[C];2011年
6 沈建良;黃友章;尹文杰;岑堅;鄭培浩;宮立眾;張燕;;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對基質細胞培養(yǎng)的影響[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7 李珊珊;蔣慧;夏敏;;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體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兒的表達[A];第十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2016年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6年
8 鄭秋惠;王淑萍;王燕虎;孫芳;王法林;李清梅;賈小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93例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屆岐黃論壇——血液病中醫(yī)藥防治分論壇論文集[C];2014年
9 王妍;馬懷幸;劉天舒;;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腫瘤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薈萃分析[A];第八屆全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鄭杰;馬靜瑤;蘇雁;楊菁;張瑞東;吳潤暉;;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兒童難治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7例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三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與止血)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論文摘要匯編及學習班講義[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艾陽;“863”新成果“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沈誕生[N];遼寧日報;2005年
2 楊玲玲;世界首個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獲準上市[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3 陳詠梅;促血小板生成素臨床應用前景廣闊[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4 記者 金振蓉;國家一類新藥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研制成功[N];光明日報;2003年
5 ;國家一類新藥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研制成功[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3年
6 光聞;血小板減少癥新戰(zhàn)略[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7 吳瀚;血小板減少不再可怕[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8 ;十年磨礪陽光品牌[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9 陶春祥;TPO診斷治療血小板疾病的研究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10 記者 聶翠蓉 何建昆;自主創(chuàng)新使三生領先國際市場[N];科技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利剛;血小板生成素、右丙亞胺在心肌損傷中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寧云山;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初步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楊驚;血小板生成素及T、B淋巴細胞功能異常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劉雪娜;TPO受體激動劑治療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相關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王小云;HBV慢性感染患者血小板動力異常及其血小板減少的免疫機制[D];復旦大學;2013年
6 張旭;妊娠合并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及其鑒別診斷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詩文;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劉方媛;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對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復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9年
3 魯淵國;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的臨床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黃璐璐;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進惡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緣臍血移植術后造血重建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9年
5 孫瓊;重組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對ITP患者淋巴細胞亞群及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D];江漢大學;2019年
6 王君妍;血小板生成素對化學性缺氧誘導的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徐晶;促血小板生成素雙熒光素酶活性檢測方法的建立[D];蘭州大學;2013年
8 王浩;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對脂多糖誘導體外血小板凋亡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Joyce Tumaini Massaro;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治療兒童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薈萃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王苗苗;地塞米松聯(lián)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成人ITP一線治療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713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67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