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基因導向治療對高血壓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影響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03:42
本文關鍵詞:ACE基因導向治療對高血壓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影響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血壓 ACE 基因多態(tài)性 基因導向治療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摘要】:目的:探討經ACE基因導向治療后對高血壓患者所產生的療效及對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變化的影響,為高血壓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理論依據。方法:隨機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內一科門診及住院治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四組,即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基因導向治療A組(II型)、基因導向治療B組(ID型)、基因導向治療C組(DD型),各20例;驅蛑委烝組選用依那普利15mg,每日一次口服進行治療;基因導向治療B組選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進行治療;基因導向治療C組選用依那普利5mg,每日一次口服進行治療;對照組選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分別于入院當天、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9個月跟蹤回訪行頸動脈彩超檢查,記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變化情況,與此同時監(jiān)測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變化。分別比較四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頸動脈內膜厚度變化及血壓變化。結果:三個基因導向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IMT、IMI/diameter、SBP、DBP隨時間變化逐漸降低(P0.05)。結論: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根據ACE基因多態(tài)性分型進行基因導向治療,可有效降低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有效控制血壓。
【學位授予單位】:佳木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4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司友琴;黃政德;謝雪姣;嚴文廣;;縮血管活性因子內皮素在缺血性心臟病中的作用及中醫(yī)藥干預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23期
2 王谷亮,韓戰(zhàn)營,朱鼎良,詹一鳴,張偉忠,周懷發(fā),茅守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態(tài)性檢測方法的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年04期
,本文編號:11507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xxg/11507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