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肝肺綜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是指在慢性肝病和/或門脈高壓基礎上出現(xiàn)的肺內(nèi)血管異常擴張,氣體交換障礙,動脈血氧合作用異常導致的低氧血癥及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與臨床表現(xiàn),通常包括肝硬化、動脈低氧血癥和肺內(nèi)血管擴張三聯(lián)癥。肺內(nèi)毛細血管彌漫性擴張是肝肺綜合征的基本病理改變,它的發(fā)生與擴血管物質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過度增加密切相關。 局部粘著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種非受體型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FAK含有6個可被磷酸化的酪氨酸位點,即Tyr397、407、576、577、861和925,其中Tyr397是主要的自我磷酸化位點。外部因素(如整合素、生長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等)刺激誘導FAK在Tyr397位點自身磷酸化,由此為Src的SH2結構域創(chuàng)建一個高親和力的結合位點,形成FAK/Src信號復合物并激活,FAK激活后可通過一系列信號通路如FAK-Ras-MAPK、FAK-PI3K等信號通路引起各種生物學效應。 10號染色體同源丟失性磷酸酶與張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基因是一具有雙特異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它不僅有脂質磷酸酶活性,而且有蛋白磷酸酶活性。PTEN基因位于染色體10q23,其表達產(chǎn)物PTEN蛋白具有抑制細胞周期進展、誘導細胞凋亡以及抑制細胞遷移、鋪展和局部黏附等生理功能。PTEN激活后通過其磷酸酶活性使P13K的脂類產(chǎn)物PIP3的D3位脫磷酸,進而使PI3K功能喪失,從而阻斷PI3K/AKT信號通路。而PTEN表達的缺失或低表達則促進PI3K的過表達,進而引起PI3K活性的釋放并激活Akt進而引起各種生物學效應。 大量的實驗證實腸細菌移位、腸內(nèi)毒素血癥、肺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激活在HPS的發(fā)病原理中也許發(fā)揮重要作用。肝臟內(nèi)毒素清除的機能失調(diào),并且由于存在門體靜脈分流,最終導致腸源性內(nèi)毒素血癥。內(nèi)毒素誘導和激活體內(nèi)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包括肝臟Kupffer細胞,脾臟巨噬細胞,肺血管巨噬細胞(PIMs)和血單核細胞。由于肝臟解毒減少,肺代償性清除細菌和毒素。隨后,血液單核細胞在肺血管內(nèi)皮積累,然后分化為肺血管巨噬細胞(PIMs).PIMs吞噬作用的功能是增加血中細菌和毒素的清除。清除血液的體內(nèi)異物之后,肺血管巨噬細胞(PIMs)被激活并分泌各種活化物質如NO, TNF-a, CO, IL-1, IL-6, IL-8和其他炎性介質。其中,TNF-α是具有代表性的炎性介質,它能誘導局部釋放單核細胞趨化因子,并可以刺激內(nèi)皮細胞和巨噬細胞表達粘附因子,進一步加劇了肺血管內(nèi)巨噬細胞大量聚集與粘附。TNF-a能激活FAK及使PTEN表達減少,激活的FAK和表達減少的PTEN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進一步作用于NF-κB,而NF-κB參與了包括iNOS和‘TNF-α在內(nèi)的眾多炎癥因子的轉錄。這樣導致了:一方面,巨噬細胞內(nèi)iNOS過度表達,導致了NO過度生成;而另一方面,新生成的TNF-a又能進一步加強NF-κB的作用,從而形成級聯(lián)正反饋,最終使NO過度生成,導致HPS的發(fā)生。 HPS在肝硬化患者中的發(fā)生率約為15%-30%,其增加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預后極差。目前由于HPS的發(fā)病機理仍然不明,因此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滿意。肝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夠有效的治療與逆轉HPS的方法。所以,研究肝肺綜合征的發(fā)病機理,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我們前期應用膽總管結扎(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CBDL)致大鼠肝肺綜合征模型的實驗結果說明手術模型組大鼠血漿TNF-a水平、動脈血氣P(A-a)O2、NO水平較假手術組均明顯升高,而應用TNF-a McAb治療的大鼠的TNF-a等水平較同周的手術模型組均明顯降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發(fā)現(xiàn)應用TNF-a McAb治療的大鼠的肝臟在組織學和生化指標上都有明顯改善。我們的前期實驗還證實了TNF-a是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來實現(xiàn)其對下游因子的作用參與了HPS形成。FAK與PTEN是PI3K信號通路上游的因子,TNF-a可以激活FAK和可以使PTEN表達減少,因此,我們考慮TNF-a激活FAK、使PTEN表達減少,活化的FAK與表達減少的PTEN隨之引起PI3K信號通路的改變可能參與了HPS形成。為此,我們采用TNF-a McAb治療CBDL所致的HPS大鼠,觀察TNF-a McAb干預治療后對FAK、p-FAK. PTEN表達的影響。 方法:應用CBDL致大鼠肝肺綜合征的模型。把6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隨機地分為假手術組(sham組)、CBDL組(分為CBDL1周、2周、3周、4周、5周組五個亞組)及CBDL+TNF-αMcAb干預組(CBDL+TNF-αMcAb,分為膽總管結扎1周后TNF-αMcAb干預治療1周、2周、3周、4周組四個亞組),共10個亞組,每組各6只大鼠。干預治療組于術后1周開始給與腹腔注射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TNF-αMcAb(0.1g/kg/2d),而CBDL組大鼠對應的注射相當劑量的生理鹽水,各組動物均在規(guī)定時間點取材(sham組與CBDL組第五周大鼠同時取材),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法(SP法)檢測FAK和p-FAK在肺組織中的表達定位與表達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檢測FAK、p-FAK和PTEN在肺組織中的蛋白表達。 結果: 1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肺組織FAK和p-FAK的表達 1.1肺組織FAK表達①CBDL組:大鼠肺組織內(nèi)FAK蛋白的陽性表達較多,可見細胞胞漿呈棕褐色細顆粒,陽性表達多集中在肺內(nèi)巨噬細胞胞漿中,于三周時達高峰(0.095±0.011),此后,CBDL組在四周時下降,五周時又見回升,表達均高于sham組(0.040±±0.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TNF-αMcAb組:干預治療一周(0.058±0.003)后,與CBDL相比,FAK蛋白表達即被明顯抑制(P0.05),此后,在各時間點FAK的陽性表達均比同時間點的CBDL組弱,基本維持在上述的水平,但是仍明顯高于sham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肺組織p-FAK表達p-FAK蛋白的陽性反應為黃色顆粒,主要定位在肺巨噬細胞的胞漿。①CBDL組p-FAK蛋白陽性表達在術后三周達峰值(0.087±0.004),四周時下降,五周時又有所回升,與sham組(0.034±0.002)相比,陽性細胞數(shù)目和表達強度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TNF-αMcAb干預治療組:各時間點的p-FAK蛋白的陽性表達較CBDL組均有明顯的減少,至治療的第四周(0.035±±0.005)明顯低于同周CBDL組(0.084±0.0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組4周時p-FAK蛋白的陽性表達雖高于sham組,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Western Blot方法檢測肺組織FAK、p-FAK和PTEN的表達 2.1 Western Blot分析FAK①CBDL組FAK蛋白表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于術后第三周達一個高峰值(1.01±0.10),此后呈下降趨勢,均高于sham(0.27±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TNF-αMcAb組治療1周(0.44±0.04)后與同時間的CBDL組相比較,即被明顯的抑制,后三周干預治療組亦低于CBDL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組均高于sham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Western Blot分析p-FAK:(DCBDL組p-FAK蛋白表達于術后第三周達一個高峰值(0.55±0.05),此后呈下降趨勢,均高于sham組(0.1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TNF-αMcAb組治療1周(0.18±±0.01)后與同時間的CBDL組相比較,即被抑制。后三周干預治療組均明顯低于CBDL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組均高于sham組,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Western Blot分析p-FAK/FAK:p-FAK/FAK在CBDL組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至第四周時達到高峰(0.72±±0.05),與sham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TNF-αMcAb干預治療組與CBDL組的p-FAK/FAK整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各個時間點整體均較同周CBDL組的值低,且有明顯的差異(P0.05),而第一周(0.40±±0.04)、第四周(0.42±±0.03)與sham組(0.38±±0.06)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2.4 Western Blot分析PTEN:①CBDL組PTEN蛋白表達呈下降的趨勢,于術后第2周最低(0.52±±0.03),3周時升高,此后又有所下降,均低于sham組(1.01±±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TNF-αMcAb組治療1周(0.62±±0.02)后與同時間的CBDL組相比較,即明顯的升高,后三周干預治療組亦高于CBDL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組與sham組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 HPS的發(fā)生過程中伴隨著PTEN表達的明顯降低,存在PTEN信號轉導通路的改變,說明PTEN信號轉導通路參與了HPS發(fā)生 2 HPS的發(fā)生過程中伴隨著FAK表達的明顯增加,p-FAK水平增多,存在FAK信號轉導通路的活化,說明FAK信號轉導通路參與了HPS發(fā)生 3 TNF-a McAb對HPS的治療可能是通過FAK、PTEN等信號分子發(fā)揮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575;R5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茅惠娟;楊樹平;;肝硬化大鼠肺組織血紅素氧合酶活性的變化[J];江蘇醫(yī)藥;2011年13期
2 李艷;扈昕虹;郭素紅;袁忠海;侯毅鞠;郝峰;張磊;許會靜;李正垎;;林蛙油對大鼠肝纖維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5期
3 文焰林;鄧顯忠;崔曙;姜果;鮮述彥;廖波;;睪丸肉膜囊固定術在大鼠精索扭轉模型中的應用[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程晨;林英立;陳業(yè)剛;劉曉強;孫光;;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模型的實驗研究[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0年08期
5 劉翱;;肝硬化伴肝肺綜合征影像學表現(xiàn)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年14期
6 陸一竹;陳曉旭;蔡琦玲;王學嶺;;中醫(yī)寒凝血瘀證模型大鼠血清游離鈣和細胞流變學變化[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魏莉;黃華;秦榕;李旭;劉玉;;實驗性脂肪肝大鼠胃竇Ghrelin的研究[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1年03期
8 韋袞政;韋莽;;唯消廷湯對大鼠糖尿病皮膚潰瘍模型的影響[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0年08期
9 梁旭滿;陳旭秒;;肝肺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22期
10 俞曉軍;胡志前;;基因芯片技術在休克中的應用[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超;閔蘇;孫善全;;在內(nèi)毒素腦損傷大鼠模型中內(nèi)毒素劑量和作用時間對腦紅蛋白表達變化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2 常越;張建中;;高血糖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海馬CA3區(qū)神經(jīng)元中胞漿磷脂酶A2表達的上調(diào)[A];第八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趙小貞;林清;林凌;王瑋;;擬癡呆大鼠海馬線粒體膜電位、細胞色素C和Bax蛋白的變化[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4 牛朝詩;楊艷艷;;泛素連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腦的表達及其意義[A];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jīng)外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桂定坤;顧勇;彭艾;林善錟;;黃芪水提物對阿霉素腎病大鼠ANP抵抗的改善作用[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6 馬曦;韓鵬飛;李德發(fā);;大鼠模型研究α-硫辛酸對大豆抗原glycinin致敏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營養(yǎng)學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楊禮騰;劉欣;程德云;方洵;穆茂;胡曉波;聶莉;;迷迭香二萜芬提取物調(diào)控大鼠肺損傷間質過度修復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8 韓紀昌;李紅兵;張逸捷;李四紅;王伯章;;阿魏酸鈉對慢性低氧大鼠肺動脈壓的影響及機理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修麗娟;魏品康;林暉明;龐彬;;消痰解郁方對慢性應激后荷瘤大鼠的行為學影響及機制研究[A];第三屆江浙滬中西醫(yī)結合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楊鑒冰;孟巧絨;陳梅;劉東平;朱麗紅;;祛異康對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模型大鼠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的影響[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雪敏;及早診治肝肺綜合征[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2 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董宇翔;多基因影響肝肺綜合征發(fā)病[N];健康報;2011年
3 劉華;雌二醇可減輕大鼠模型急性胰腺炎的器官損害[N];醫(yī)藥導報;2004年
4 ;電針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抗氧化酶有影響[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5 張艷 方素清 姜凱 宋婷婷;慢心衰氣虛血瘀證大鼠模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6 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中醫(yī)學院 任秀玲;“肺氣虛”大鼠模型微觀基礎表達的實驗研究[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7 姜之炎 吳玉晶;小兒敷貼粉可改善哮喘大鼠氣道反應[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8 張超群 范曉莉;山西醫(yī)大用新法制備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9 張中橋;中藥能調(diào)節(jié)胃泌素水平[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10 記者 王華鋒;用中藥抗老年性癡呆前景看好[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楓;鋅對大鼠肝臟硬脂酰輔酶A去飽和酶-1(SCD-1)的影響及其調(diào)控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周春雷;五肽化合物PLNPK對大鼠抗GBM腎炎的治療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云宇;缺血后處理抗大鼠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4 周海洋;外周神經(jīng)損傷對中樞核團的影響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外周神經(jīng)損傷后中樞逆行性病變的可行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劉明;梓醇對腦缺血損傷大鼠恢復早期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沙瑩;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療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李國;白介素-6中和抗體及索拉菲尼對野百合堿誘導大鼠肺動脈高壓的作用及其機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莫雪安;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血管性癡呆大鼠模型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鄒彬;電刺激干預對廢用性肌萎縮大鼠線粒體生物合成和呼吸功能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10 張新穎;烏司他丁對內(nèi)毒素性急性肺損傷大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楠;TNF-α單克隆抗體治療大鼠肝肺綜合征作用機制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黃學;TNF-α單克隆抗體治療大鼠肝肺綜合征的分子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宋標;大鼠腦基底動脈EDHF反應及外源性EDHF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許黎忠;螺內(nèi)酯對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纖維化的干預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詹增土;慢性全腦低灌注大鼠側腦室旁白質改變及MMP-2,3和7的表達[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向永紅;慢性間斷性低氧大鼠氧化應激狀態(tài)與RAS相關性研究及NAC干預作用[D];中南大學;2010年
7 袁浩;紅霉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GFβ_1、SLPI表達水平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年
8 舒如明;1.碳酸酐酶抑制劑對大鼠精子發(fā)生和精子成熟的影響 2.三種人類精子質膜完整性檢測方法比較[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危智盛;不同劑量甲潑尼龍治療EAE的療效及其與GR亞型、SRp30c的相關性[D];廣東藥學院;2010年
10 薛榮;矽肺大鼠肺纖維化過程中差異基因的表達及關鍵信號轉導通路的探討[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
27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