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聯合治療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04-09 17:14
本文關鍵詞: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聯合治療的臨床觀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分析對比脛骨高位截骨+前交叉韌帶重建聯合手術與單純脛骨高位截骨術及單純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治療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臨床療效。2012120151方法收集年月至年月期間,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骨科醫(yī)院(唐山市第二醫(yī)院)隨機抽取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72例,術前膝關節(jié)功能基本相同,依據手術方法將其分為3組,其中行脛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 osteotomy,HTO)+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術聯合治療者即聯合組30例,行單純HTO術治療者即HTO組22例,行單純ACL重建治療者即ACLR組20例。全部手術均由同一名術者主刀。術前及術后3、6、12個月及末次通過國際膝關節(jié)文獻委員會評分(IKDC),膝關節(jié)Lysholm評分及術前、術后3個月、術后末次膝關節(jié)站立位股脛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術前、術后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Marshall評分比較膝關節(jié)功能提高情況。15.51226結果所有患者均獲隨訪,平均隨訪個月(~個月)。聯合手術治療組術后下肢力線恢復正常,膝關節(jié)內側壓痛減輕或消失,Lachman試驗陰性,無關節(jié)不穩(wěn);單純HTO組下肢力線恢復正常,膝內側高壓癥狀好轉,仍存在關節(jié)不穩(wěn),Lachman試驗陽性;單純ACL組無關節(jié)不穩(wěn),Lachman試驗陰性,下肢力線及膝內側高壓癥狀無明顯改善。三組患者術后與術前Lysholm評分及2000IKDC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術后12個月及末次Lysholm評分及2000IKDC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個月及末次評分中聯合組明顯優(yōu)于HTO組,HTO組明顯優(yōu)于ACL重建組。HTO+ACLOAACL結論重建聯合術式治療膝內翻合并損傷的病例中,通過改良的手術方式,將單純HTO與ACL重建術合二為一,彌補了單一手術治療的不足,改善下肢力線、減輕關節(jié)疼痛并且恢復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早、中期療效可靠。
【關鍵詞】:膝內翻 前交叉韌帶 脛骨高位截骨 聯合手術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87.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英文縮略表8-9
- 引言9-11
- 第1章 臨床研究11-39
- 1.1 材料與方法11-12
- 1.1.1 研究對象11
- 1.1.2 病例選擇11-12
- 1.2 手術方法12-20
- 1.2.1 脛骨高位截骨+前交叉韌帶重建聯合治療組12-13
- 1.2.2 單純脛骨高位截骨治療組13-14
- 1.2.3 單純ACL重建治療組14-20
- 1.3 術后康復20-22
- 1.3.1 聯合治療及單純ACL重建組20-21
- 1.3.2 單純HTO組21-22
- 1.3.3 單純ACL重建組22
- 1.4 臨床評估及數據監(jiān)測22-23
- 1.4.1 觀測指標與方法22-23
- 1.4.2 統(tǒng)計學方法23
- 1.5 結果23-25
- 1.5.1 三組間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Lysholm功能評分比較23-24
- 1.5.2 三組間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2000IKCD評分比較24
- 1.5.3 三組間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股脛角(FTA)測量比較24-25
- 1.5.4 三組間手術前后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專用的Marshall評分比較25
- 1.6 討論25-32
- 1.6.1 膝關節(jié)ACL損傷及骨性關節(jié)炎發(fā)病機制25-26
- 1.6.2 研究膝內翻畸形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治療的意義26-27
- 1.6.3 HTO+ACL重建治療較其他聯合治療的優(yōu)勢27-29
- 1.6.4 單純HTO治療及單純ACL重建治療現狀及理論依據29-30
- 1.6.5 HTO+ACL重建聯合手術治療內翻畸形OA合并ACL損傷的適應癥及手術注意事項30-32
- 1.7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9
- 第2章 綜述 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治療的研究進展39-52
- 2.1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認識與研究39-40
- 2.2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認識和研究40-41
- 2.3 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41-46
- 2.3.1 膝內翻骨關節(jié)炎合并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非手術治療41-42
- 2.3.2 傳統(tǒng)內翻性骨關節(jié)炎伴有ACL損傷的聯合手術治療42-44
- 2.3.3 脛骨高位截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聯合治療44-46
- 2.3.4 單純脛骨高位截骨或ACL重建治療46
- 參考文獻46-52
- 結論52-53
- 附錄A Lysholm膝關節(jié)評分表53-54
- 附錄B 2000 IKDC膝關節(jié)功能主觀評價表54-56
- 致謝56-57
- 導師簡介57-58
- 作者簡介58-59
- 學位論文數據集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鴻業(yè);趙松令;梁岱瑛;;膝內翻截骨的新器械-半園形擺動式弧形鋸[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1984年01期
2 楊述華;楊家玉;杜靖遠;饒振玉;劉基仁;羅懷燦;陳汝輕;朱通伯;;外傷性膝內翻機理探討及治療[J];創(chuàng)傷雜志;1987年01期
3 范達剛;雙膝內翻一次性矯正并延長一例報告[J];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88年02期
4 張超然,胡波;老年性膝內翻的力學改變與支墊療法(附52例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1990年01期
5 周游;李新志;盧國強;韓慶斌;曾勇;黃晶;;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膝內翻原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年04期
6 魏tD;盧中道;;外傷性膝內翻的治療[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年10期
7 曾忠友;金才益;裴仁模;陸金榮;周殿閣;張建喬;江春宇;;合并膝內翻骨性關節(jié)炎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處理[J];臨床骨科雜志;2009年05期
8 高海燕,王佩玲;膝內翻矯型術外固定支架的護理[J];黑龍江醫(yī)學;1999年08期
9 秦泗河,王明新,吳鴻飛,陳艷霞;成年人膝內翻的分型與手術方式選擇[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年10期
10 韋z延
本文編號:2957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2957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