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場不同處理時間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與分化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電磁場不同處理時間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與分化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研究頻率50 Hz強度1.8 m T下的不同處理時間正弦交變電磁場對體外培養(yǎng)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增殖與分化的影響。方法體外分離培養(yǎng)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傳代后隨機分為6組,每天于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MTT測定細胞增殖;10 d、12 d、14 d和16 d測定ALP活性;15 d行茜素紅鈣化結節(jié)染色以及17 d行vonkossa染色;第13 d ALP組織化學染色;在磁場處理后的4 d和6 d行Real-time RT-PCR檢測Ⅰ型膠原(Collagen-Ⅰ)和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BMP-2)mRNA表達量的變化。結果 0.5 h組可促進細胞增殖;磁場處理10 d~12 d后細胞出現(xiàn)鈣化趨勢;2.5 h組在SEMFs處理16 d和18 d后ALP活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1.5 h組、2.0 h組和2.5 h組鈣化結節(jié)茜素紅染色面積均高于對照組(P0.01,P0.05);1.5 h組Collagen-ⅠmRNA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2.0 h和2.5 h組ALP組織化學染色面積、Collagen-Ⅰ、BMP-2 mRNA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結論 50 Hz 1.8 m T的正弦交變磁場能促進體外培養(yǎng)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成骨性分化,尤以處理2.5 h促進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成骨性分化最為明顯。
【作者單位】: 蘭州軍區(qū)蘭州總醫(yī)院骨科研究所;
【關鍵詞】: 間質干細胞 臍帶 電磁場 細胞分化
【基金】:國家自然科技基金(81270963,81471090) 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資助項目(09ZNKDA025)
【分類號】:R329.2
【正文快照】: 隨著組織工程醫(yī)學和再生醫(yī)學工程發(fā)展,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EMFs)能促進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成骨細胞成骨性成熟分化[1]。有研究報道50 Hz、1.8 m T的正弦交變電磁場(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為促進成骨細胞成熟分化的一個效應窗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莉娜;王穎;張艷艷;關偉軍;;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28期
2 李陳;肖玉周;;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差異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3 李麗春;李劍平;;基因轉染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治療:特點與問題[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4 殷海斌;田新;楊春會;高曉慧;;間充質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臨床應用(英文)[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5 許琴,朱依純,肖雁冰,田虹;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及培養(yǎng)[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張明偉,郭子寬,劉曉丹,吳英,侯春梅,毛寧;小鼠骨骼肌源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3年05期
7 李府;間充質干細胞的來源、特性及臨床應用前景[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4年02期
8 陳光輝 ,王燕,李天德,邵建華;自成人脂肪組織分離與培養(yǎng)間充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4年06期
9 鞠曉東,婁思權,田華,王衛(wèi)國,劉延青;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及向成骨細胞誘導分化的實驗研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4年06期
10 孫昭,姜學英,趙春華;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欽;劉艷寧;何東南;閆曦;曹瑩;趙春華;;分離和鑒定小腸上皮干細胞及其可塑性與間充質干細胞的比較[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房佰俊;宋永平;張龔莉;魏旭東;胡杰英;趙春華;;臍帶源間充質干細胞促造血恢復的實驗研究[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劉元林;于曉Y
本文編號:4146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41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