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7-05 20:24
[目的]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把握現階段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變(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現狀,為進一步完善該病的動物模型制備提供有益指導。[方法]全面檢索相關期刊論文(CNKI)、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VIP)及萬方數據庫自建庫至2018年7月31日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大鼠實驗研究,納入相關文獻進行分析。[結果]最終納入的140篇文獻涉及153種造模方法,造模實驗動物以雄性、46周齡大鼠為主;造模方法多見于復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MNNG)為主要造模藥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單因素與復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較長周期、較高死亡率的特點,建立穩(wěn)定、理想的實驗動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2.2 排除標準
1.3 文獻篩選及剔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文獻搜索結果
2.2 造模方法統(tǒng)計分布
2.2.1 實驗動物概況
2.2.2 造模方法類型分布
2.2.3 造模方法所致胃黏膜組織病理狀態(tài)分布
2.2.4 造模時間及死亡率統(tǒng)計
3 討論
3.1 實驗動物選擇
3.2 造模方法及藥物的應用
3.3 CAG動物模型評價
本文編號:4001481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2.2 排除標準
1.3 文獻篩選及剔除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文獻搜索結果
2.2 造模方法統(tǒng)計分布
2.2.1 實驗動物概況
2.2.2 造模方法類型分布
2.2.3 造模方法所致胃黏膜組織病理狀態(tài)分布
2.2.4 造模時間及死亡率統(tǒng)計
3 討論
3.1 實驗動物選擇
3.2 造模方法及藥物的應用
3.3 CAG動物模型評價
本文編號:40014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40014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