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環(huán)己酮草酰二腙誘導的脫髓鞘模型的特點及大麻素WIN55,212-2對其髓鞘修復作用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雙環(huán)己酮草酰二腙誘導的脫髓鞘模型的特點及大麻素WIN55,212-2對其髓鞘修復作用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 多發(fā)性硬化(MS)是一種多發(fā)于年輕人的慢性炎性脫髓鞘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目前,該疾病還沒有完整的治療措施,因此人們對該疾病的治療研究付出了巨大地努力,例如通過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或者抗炎治療,或者通過降低少突膠質細胞的死亡數(shù)量來保護軸突,防止軸突損傷等。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麻素對MS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應用非選擇性大麻素受體激動劑比單獨應用選擇性CB1或CB2受體激動劑對實驗性自免性腦脊髓炎(EAE)模型能發(fā)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大麻素WIN55,212-2為一種人工合成的大麻素,近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能夠很好的緩解EAE模型的癥狀,治療效果主要是通過其發(fā)揮調節(jié)免疫應答和抗炎作用來實現(xiàn)的,進而能夠促進少突膠質細胞以及少突膠質細胞前體細胞的存活,增加olig-2的表達。但大麻素在非免疫調節(jié)途徑下對MS的治療效果卻是未知,因此我們通過利用受免疫調節(jié)影響較小的Cuprizone(CPZ)誘導的脫髓鞘模型來觀察大麻素WIN55,212-2在非免疫環(huán)境下對MS的治療效果,為大麻素對脫髓鞘疾病的治療機制提供新的補充 目的: 本實驗通過體重和行為學檢測對CPZ模型小鼠的整體狀態(tài)進行分析,然后主要對該模型的髓鞘脫失進行研究,利用LFB、MBP等形態(tài)學手段檢測CPZ模型小鼠髓鞘的變化以及注射大麻素WIN55,212-2后的治療效果,,同時通過GFAP免疫組化染色觀察星形膠質細胞的變化,以探討大麻素WIN55,212-2對膠質瘢痕的影響。 方法: 取6周齡C57BL/6雄性小鼠,體重在15-16g之間,按不同實驗目的分為模型實驗研究部分和藥物注射實驗研究部分。①模型實驗研究部分:分為正常組、CPZ模型組,正常組3只,CPZ模型組15只,共18只。正常組每天喂養(yǎng)普通飼料,CPZ模型組每天喂養(yǎng)含有0.25%CPZ的混合飼料;CPZ模型鼠從喂養(yǎng)鼠糧開始每隔一天進行體重和行為學(旋轉棒,曠場試驗)檢測,從第1周末開始,每周3只灌注取材,連續(xù)5周,第5周末結束(CPZ1周組, CPZ2周組,CPZ3周組,CPZ4周組,CPZ5周組),利用LFB染色觀察胼胝體區(qū)域髓鞘變化,利用GFAP免疫組化染色觀察星形膠質細胞。②藥物注射實驗研究部分:分為正常組、第2周WIN55,212-2給藥組與DMSO對照組、第4周WIN55,212-2給藥組及相應DMSO對照組,每組10只,共50只。正常組每天喂養(yǎng)普通飼料,給藥組每天喂養(yǎng)含有0.25%CPZ的混合飼料,在第2周初和第4周初進行WIN55,212-2注射,DMSO(二甲基亞砜,WIN55,212-2溶劑)對照組則在相同條件下注射10%DMSO:生理鹽水1:1的混合液,繼續(xù)喂養(yǎng)CPZ混合飼料,于第3、5周末通過體質量變化觀察整體狀態(tài);旋轉棒實驗觀察小鼠運動功能,利用LFB和MBP染色觀察胼胝體區(qū)域髓鞘變化,利用GFAP免疫組化染色觀察星形膠質細胞。 結果: 1. CPZ模型小鼠與正常小鼠的比較 與正常組相比,隨著時間延長,在實驗結束時:①同期CPZ模型小鼠體重明顯下降(P0.05);②旋轉棒實驗和曠場實驗發(fā)現(xiàn)運動功能逐漸減退,實驗結束時部分小鼠幾乎不能維持在旋轉棒上(P0.05),曠場試驗中CPZ模型小鼠爬行總路程下降,但通過曠場實驗中央路程比發(fā)現(xiàn)CPZ模型小鼠的探索習性并沒有受到影響(P0.05);③LFB染色發(fā)現(xiàn)模型小鼠的髓鞘逐漸脫失,實驗結束時髓鞘幾乎完全脫失(P0.05);④GFAP組化染色發(fā)現(xiàn)星形膠質細胞數(shù)量逐漸增多(P0.05)。 2.大麻素WIN55,212-2對CPZ模型的治療作用 與同期DMSO對照組比較發(fā)現(xiàn),注射大麻素WIN55,212-2組后:⑴CPZ模型小鼠體重下降趨勢明顯弱于DMSO對照組(P0.05);⑵轉棒實驗發(fā)現(xiàn)給藥組運動功能弱于正常組,與DMSO對照組相比明顯改善(P0.01);⑶LFB染色發(fā)現(xiàn)給藥組髓鞘脫失減緩(P0.01),MBP免疫組化染色也驗證了此結果(P0.01);⑷注射WIN55,212-2組GFAP細胞陽性表達數(shù)量明顯少于對照組。 結論: 1、WIN55,212-2能夠改善CPZ脫髓鞘模型小鼠的體重和運動功能等整體狀態(tài)。 2、CPZ模型小鼠在5周末髓鞘完全脫失,能很好地模擬MS髓鞘脫失的病理變化,注射WIN55,212-2能夠減緩CPZ模型小鼠髓鞘的脫失,促進髓鞘的修復。 3、CPZ模型小鼠星形膠質細胞數(shù)量逐漸增多,這可能加速膠質瘢痕的形成影響髓鞘的修復;WIN55,212-2可能通過減少膠質瘢痕的形成來促進髓鞘的修復。 本次研究主要證明了大麻素WIN55,212-2對受免疫調節(jié)較小的CPZ模型的治療作用,通過行為學證明了大麻素WIN55,212-2能夠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從形態(tài)學證明了大麻素WIN55,212-2能夠促進髓鞘的修復以及減少星形膠質細胞的形成,這也表明大麻素WIN55,212-2可能是通過減少膠質瘢痕的形成促進髓鞘的修復,為大麻素對MS等脫髓鞘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大麻素 多發(fā)性硬化 髓鞘 星形膠質細胞 行為學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44.51;R-332;R285.5
【目錄】:
- 縮略語表4-5
- Abstract5-8
- 摘要8-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第二章 急性期 CPZ 脫髓鞘模型的特點13-26
- 2.1 材料與方法13-18
- 2.2 結果18-23
- 2.3 討論23-24
- 2.4 結論24-26
- 第三章 大麻素 WIN55,212-2 對 CPZ 脫髓鞘模型髓鞘修復作用的研究26-37
- 3.1 材料與方法26
- 3.2 結果26-34
- 3.3 討論34-36
- 3.4 結論36-37
- 全文總結37-38
- 參考文獻38-40
- 文獻綜述40-49
- 參考文獻45-49
- 在讀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文章49-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澄;大麻素可以削弱恐懼性記憶[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3年03期
2 屠愛萍 ,王秉O;大麻素治療的前景[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5年04期
3 劉若卓;大麻素CB-2受體對外周抗感受傷害的調整[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4 邸春霞,王智明,李云慶;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與疼痛[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5 彭濤;王林;;從大麻中發(fā)現(xiàn)新藥[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2006年02期
6 劉萍,邊強;大麻素類藥物的治療作用[J];藥學進展;2002年02期
7 陳子f^;陳懷紅;;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與帕金森病[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8年02期
8 錢敏;;植物源性大麻素對錨蛋白-1和melastatin-8的瞬時受體電位通道的調節(jié)活性[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09年04期
9 張晶;劉建平;;大麻素類[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6年05期
10 張小明;;大麻——一個可能的新藥來源[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198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蓓;王強;劉卓拉;;探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合成酶臨床的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馬雅萍;宋璐;劉振國;;大麻素CB1受體在成年大鼠腦分布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李茜;馬會杰;史敏;張翼;;內源性大麻素物質Anandamide抗大鼠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學研究[A];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一屆張錫鈞基金全國青年優(yōu)秀生理學學術論文交流及評獎會議綜合摘要[C];2011年
4 姚蕾;楊小軍;錢偉;侯曉華;;大麻素1型受體在急性、慢性束縛應激大鼠內臟敏感性調節(jié)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2007年
5 馬雅萍;宋璐;劉振國;;大麻素CB1受體在帕金森病大鼠基底節(jié)的表達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李璽;袁海峰;張智燕;;腦爾康對AD模型小鼠腦內caspase-3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三屆海峽兩岸中西醫(yī)結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江佩芳;夏哲智;江克文;楊翠薇;水泉祥;;癲癇誘發(fā)后CB1受體在睡眠剝奪大鼠海馬表達的研究[A];2006(第三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兒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陳青陽;鄭琴;楊明;胡鵬翼;;大麻古今臨床應用概述[A];第九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及論文集[C];2007年
9 馬雅萍;宋璐;劉振國;;大麻素CB1受體在帕金森病運動并發(fā)癥大鼠基底節(jié)的表達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10 任惠明;郭旭;王小同;;慢性低02高CO2模型小鼠海馬p38MAPK及caspase-3活性的變化[A];2011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康復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人體大麻素可能引發(fā)骨質疏松[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5年
2 陸志城;導致骨質疏松癥 大麻素樣物質是元兇?[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3 麥迪信;大麻素可抑制皮膚癌[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4 張稼 編譯;抑制過敏大麻樹皮乳劑新用途[N];大眾科技報;2007年
5 何屹;骨質疏松與大麻素有關[N];科技日報;2005年
6 陳微笑;大麻素受體拮抗劑類減肥藥可能影響大腦發(fā)育[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7 王振嶺;中藥治療血管性癡呆研究取得新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靖九江;CB_(1)受體阻滯劑值得期待[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9 ;大棗多糖是大棗補氣生血的主要活性成分[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10 齊繼成;減出健康 減出美[N];醫(yī)藥經濟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靜;大麻素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的優(yōu)化及其成癮機制的初步探討[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大龍;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在抑郁癥發(fā)生機制中的作用[D];山東大學;2011年
3 王強;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與OSA及其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劉志強;大麻素誘導的VTA DA神經元的LTD[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薇;大麻素對大鼠三叉神經節(jié)神經元上TRPV1受體的調制及其機制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萍;內源性大麻素anandamide和蟲卵抗原對血吸蟲肝纖維化小鼠體內/外影響的初步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沈蕾;精神因素和應激在IBS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李茜;內源性大麻素物質anandamide對大鼠的心臟保護作用及其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張玲玲;軸突生長抑制因子重組疫苗對阿爾茨海默癥APP/PS1轉基因模型小鼠的預防[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10 曲敏;EphB2受體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表達差異及其對tau蛋白磷酸化的影響和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穆建坤;雙環(huán)己酮草酰二腙誘導的脫髓鞘模型的特點及大麻素WIN55,212-2對其髓鞘修復作用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秦維山;大麻素WIN55,212-2對體外培養(yǎng)牛眼小粱細胞cAMP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張建國;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對去勢大鼠骨質疏松影響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朱麗;大麻素對大鼠腦出血神經元的保護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趙越超;大麻素WIN55,212-2對體外培養(yǎng)牛眼小梁細胞MMP-3,MMP-9及TIMP-1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安永超;大麻素Ⅰ型受體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麗蓉;大麻素CB_2受體通路拮抗內毒素休克的作用及機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8 吳永濤;大麻素CB1、CB2受體在腦組織中分布及其表達特性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9 吳娟;內源性大麻素對熱應激反應的調節(jié)效應[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吳文杰;脂筏在CB2受體介導的內源性大麻素AEA抑制大鼠肝星狀細胞增殖活性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雙環(huán)己酮草酰二腙誘導的脫髓鞘模型的特點及大麻素WIN55,212-2對其髓鞘修復作用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56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8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