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創(chuàng)傷性事件主要指對生命、軀體完整性構成威脅或造成嚴重傷害的生活事件或災難,包括喪失親人、意外事故、外傷、癌癥、戰(zhàn)爭或政治迫害、自然災害、危險經歷等,創(chuàng)傷性事件會給個體身心帶來負面影響。最初對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研究多側重于考察事件對個體心理造成的負性影響,直到1996年,Tedeschi和Calhoun在對該現象的測量中,首次把個體能從負性事件中獲得成長這種現象命名為創(chuàng)傷后成長(posttraumaticgrowth, PTG)。創(chuàng)傷后成長主要表現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認識、重新設置人生中重要事務的主次順序、個體力量的增強、新的可能性的發(fā)生、與他人更親近、積極的精神改變。創(chuàng)傷后成長屬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它不是指個體恢復到其創(chuàng)傷前的身心狀態(tài),而是指個體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是個體在遭遇創(chuàng)傷性事件后嘗試重新建立一些對生存有益的、基本的認知向導的結果。 癌癥作為一種特殊性的創(chuàng)傷事件,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它不僅會給個體身軀帶來巨大的痛苦,還會給個體心理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近年來癌癥的發(fā)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其病死率僅次于腦血管疾病,位居第二。隨著醫(yī)學科技的進步,部分癌癥患者帶病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但與疾病相關的非生理因素對癌癥患者的不良影響也日趨顯現。國內已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慮、恐懼、悲觀、煩躁、易怒、依賴性增強和孤獨絕望等不同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可導致不良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還有研究表明,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低于正常人,也低于其它病種的患者。這種生活質量的下降,除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損害作用外,還與患者的心理、家庭以及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部分非生理因素的潛在作用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影響疾病轉歸和患者身心康復。 隨著現代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針對癌癥患者的臨床心理研究逐漸受到重視,國內外心理學者也越來越關注癌癥患者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臨床研究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癌癥患者在得知病情后都只表現出消極情緒,部分患者在與癌癥抗爭的過程中也體驗到心理方面的正性變化并獲得成長。國外多項研究已證明,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出現可以降低癌癥患者的負性心理體驗、改善心理狀況、提升健康行為。這些變化不僅能為患者戰(zhàn)勝疾病創(chuàng)傷帶來更多希望、為其更好的接受相關治療打下基礎,還可以通過改變患者對疾病及自我的認知,促進其身心健康,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對創(chuàng)傷后成長進行初步探討,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心理學概念、測評工具、意外事件和自然災難的創(chuàng)傷后成長方面,而對于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研究相對較少。通過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源檢索到關于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研究論文共有11篇,其中實證研究的報道更是屈指可數。本研究擬通過對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更全面了解癌癥患者的心理狀況,為指導其有效應對、促進康復進程提供科學依據,并對癌癥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獲得更好的心理疏導、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方法 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重慶市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腫瘤科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間住院治療、被確診為癌癥6個月以上且愿意參與本調查研究的患者共230例。納入標準為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病情許可,且無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最后收集到資料完整的有效問卷216份,其中,男83例,女133例;年齡20~81歲(46.00±3.12歲);宮頸癌56例,卵巢癌32例,滋養(yǎng)細胞腫瘤14例,食管癌40例,肺癌22例,乳腺癌38例,鼻咽癌4例,膀胱癌3例,,肝癌7例。 2.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問卷當場發(fā)放并當場回收,每份問卷由基本信息和8個量表組成。由于測試題量較大,由患者在住院期間分3次測完全部問卷。八個量表分別是:(1)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2)心理彈性問卷(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3)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4)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Scale,PANAS);(5)情緒調節(jié)方式問卷(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6)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7)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8)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scale,PSSS)。 3.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方法有t檢驗、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歸分析。 結果 1.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狀況 癌癥患者PTG總均分是49.83±21.90,其中各因子得分分別為:人際關系17.82±7.97、新的可能性11.33±6.11、個人力量9.66±5.01、精神變化3.65±2.32和欣賞生活7.35±3.31。 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2.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的關系 本研究測得癌癥患者心理彈性的總均分為63.97±16.71,PTG高分組在心理彈性的得分顯著高于低分組,心理彈性總分及各因子與PTG總分及各因子呈顯著正相關。 3.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高分組、低分組在人格、積極消極情感、情緒調節(jié)、應對方式、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的比較 將全部216名癌癥患者的PTG得分按從高到低排序,根據27%的劃界原則,分為PTG高分組和低分組。結果發(fā)現,PTG高分組在正性情緒、情緒調節(jié)、積極應對、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低分組(P0.01),而內外向得分顯著低于低分組(P0.01)。在負性情緒、消極應對和神經質的得分雖然略高于低分組,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4.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人格、積極消極情感、情緒調節(jié)、應對方式、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 PTG總均分及各因子與正性情緒、宣泄調節(jié)、抑制調節(jié)、積極應對、自我效能、家庭內支持、家庭外支持呈顯著正相關(P0.01),與內外向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神經質、負性情緒和消極應對相關不顯著。 5.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積極消極情感、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的回歸分析 選取心理彈性、正性情緒、積極應對、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等與創(chuàng)傷后成長相關顯著的變量對創(chuàng)傷后成長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心理彈性、正性情緒、積極應對、自我效能可以預測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發(fā)生,解釋率為58.8%。 結論 癌癥患者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能獲得心理方面積極正性的改變,出現創(chuàng)傷后成長。心理彈性、正性情緒、情緒調節(jié)、積極應對、自我效能、內外向和社會支持都是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影響因素,其中心理彈性、正性情緒、積極應對和自我效能是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重要預測因素。提示:醫(yī)護人員在對癌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時,應加強對患者的正面引導,如對不良情緒的宣泄、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應激事件、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幫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使其更快更多地獲得創(chuàng)傷后成長。
【關鍵詞】:創(chuàng)傷后成長 癌癥患者 心理彈性 情緒 社會支持 自我效能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95.1
【目錄】:
- Abstract4-8
- 中文摘要8-12
- 第一章 前言12-17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的理論依據14-15
- 1.3 研究思路15-17
- 第二章 正文17-28
- 2.1 研究對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9
- 2.3 結果19-23
- 2.4 討論23-26
- 2.5 小結26-28
- 全文總結28-31
- 參考文獻31-35
- 文獻綜述35-46
- 參考文獻43-46
- 附錄46-55
- 碩士在讀期間發(fā)表論文55-56
- 致謝5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鈺;李敏;張佳佳;胡光濤;張麗麗;李培培;韋美;汪濤;;應激回彈力問卷在軍人中的信效度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2 涂陽軍;陳建文;;創(chuàng)傷后成長:概念與測量[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年05期
3 陳瓏;唐棠;彭李;繆毅;李敏;;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年22期
4 汪際;陳瑤;王艷波;劉曉虹;;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的修訂及信效度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年14期
5 汪娟;張平;宋旭紅;李曉燕;;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化療期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年06期
6 李霞;;婦科惡性腫瘤病人生存質量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年22期
7 蔣曉安;劉瑛;;我國護理人員對癌癥病人生存質量研究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08年19期
8 王玨;王軍;;癌癥病人應對方式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10年17期
9 王會穎;劉均娥;李藝影;金寧寧;華琳;蘇婭麗;;乳腺癌病人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年06期
10 金奕;劉燕;;103例顱腦損傷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天津護理;2012年03期
本文關鍵詞: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57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7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