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00:04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傳播在全球范圍內導致了巨大的災難,然而至今為止,尚沒有一種艾滋病疫苗被證明能夠有效地預防HIV的感染,F在普遍認為,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應該回歸到基礎研究;而動物模型的不足,己日漸成為相關研究的瓶頸。由于HIV-1不能感染嚙齒類及小型非人靈長類動物并導致疾病,科學家們曾經一度嘗試采用嵌載HIV基因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簡稱SHIV)感染恒河猴為模擬模型?墒,近來科學家們開始質疑該模型的可信度,因為在采用SHIV感染猴模型研發(fā)中確立有效的預防性HIV疫苗已在高危人群中經臨床試驗證實無效。因而,現今被廣泛認可的動物模型仍為SIV感染恒河猴的自然替代模型。其中最為常用的是印度恒河猴模型。但與HIV-1感染人類相比較,此模型的特點為發(fā)病迅速、血漿病毒載量高、抗體反應弱,只能部分反映人類HIV-1感染病程,從而限制了該模型的廣泛應用。因此,近年來國際學界嘗試采用中國恒河猴作為艾滋病模型,初期結果提示,中國恒河猴可能成為更好的動物模型,模擬人類HIV感染的病理進程[1-3]。但由于采用相關研究較少,對模型的...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SIVmac239經不同途徑感染中國恒河猴的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一)
2.1 臨床表現
2.2 漿病毒載量
2.3 清學
2.4 白細胞數及淋巴細胞比例的分析
2.5 CD4+T和CD8+T細胞亞群的變化
2.6 SAIDS的疾病進程
2.7 快速進展型猴艾滋病
2.8 病理學改變
3 討論(一) 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各項生物學參數的變化
4 討論(二) 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的病理學改變
第二部分 SIVmac感染中國恒河猴后V1/V2區(qū)基因變異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
2.1 cDNA測序結果及序列比對
2.2 env區(qū)V1/V2區(qū)cDNA變異的結果與分析
2.3 推導蛋白質序列的比對圖
3 討論——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env V1/V2區(qū)基因變異的情況
結論
文獻綜述
1 HIV/AIDS研究中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歷史與進展
1.1 前言
1.2 SIV在非洲猴的自然感染
1.3 SIV感染動物模型的建立與發(fā)展
1.4 SIV感染猴模型的作用與局限性
1.5 SHIV模型的研究
1.6 小結
2 SIVmac感染模型中實驗猴的相關研究
2.1 前言
2.2 恒河猴的生物學分類與分布
3 SIVmac感染恒河猴后進展成AIDS過程中env V1/V2病毒變異的研究
參考文獻
附圖
博士期間已發(fā)表和待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不同地域恒河猴MHC-Ⅰ型部分等位基因的調查[J]. 萬玉玲,季芳,饒軍華,劉曉明. 動物學雜志. 2007(02)
[2]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結的病理變化[J]. 盧耀增,吳小閑,李國橋,符林春,郭衛(wèi)中,楊書蘭,鄧文娣,羅紅梅,周映云,文靜,陳頌.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3(03)
[3]中國獼猴的分類及分布[J]. 蔣學龍,王應祥,馬世來. 動物學研究. 1991(03)
[4]我國靈長類動物的分類與分布[J]. 全國強,汪松,張榮祖. 野生動物. 1981(03)
本文編號:3627524
【文章來源】: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SIVmac239經不同途徑感染中國恒河猴的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一)
2.1 臨床表現
2.2 漿病毒載量
2.3 清學
2.4 白細胞數及淋巴細胞比例的分析
2.5 CD4+T和CD8+T細胞亞群的變化
2.6 SAIDS的疾病進程
2.7 快速進展型猴艾滋病
2.8 病理學改變
3 討論(一) 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各項生物學參數的變化
4 討論(二) 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的病理學改變
第二部分 SIVmac感染中國恒河猴后V1/V2區(qū)基因變異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2 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
2.1 cDNA測序結果及序列比對
2.2 env區(qū)V1/V2區(qū)cDNA變異的結果與分析
2.3 推導蛋白質序列的比對圖
3 討論——SIVmac239感染中國恒河猴后env V1/V2區(qū)基因變異的情況
結論
文獻綜述
1 HIV/AIDS研究中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歷史與進展
1.1 前言
1.2 SIV在非洲猴的自然感染
1.3 SIV感染動物模型的建立與發(fā)展
1.4 SIV感染猴模型的作用與局限性
1.5 SHIV模型的研究
1.6 小結
2 SIVmac感染模型中實驗猴的相關研究
2.1 前言
2.2 恒河猴的生物學分類與分布
3 SIVmac感染恒河猴后進展成AIDS過程中env V1/V2病毒變異的研究
參考文獻
附圖
博士期間已發(fā)表和待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不同地域恒河猴MHC-Ⅰ型部分等位基因的調查[J]. 萬玉玲,季芳,饒軍華,劉曉明. 動物學雜志. 2007(02)
[2]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結的病理變化[J]. 盧耀增,吳小閑,李國橋,符林春,郭衛(wèi)中,楊書蘭,鄧文娣,羅紅梅,周映云,文靜,陳頌.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3(03)
[3]中國獼猴的分類及分布[J]. 蔣學龍,王應祥,馬世來. 動物學研究. 1991(03)
[4]我國靈長類動物的分類與分布[J]. 全國強,汪松,張榮祖. 野生動物. 1981(03)
本文編號:3627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627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