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研究
本文關鍵詞: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通過在手術顯微鏡下對前交通動脈復合體及其毗鄰結構進行解剖測量,為該區(qū)域的神經外科手術提供解剖學基礎。 方法在10例(20側)經10%福爾馬林液固定后的成人頭顱標本上,采用翼點入路,在手術顯微鏡下對前交通動脈復合體進行顯徽解剖、測量和拍照,描述其毗鄰關系、供血范圍及各種變異,所得數據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大腦前動脈左側A1段直徑為2.55±0.55mm,右側直徑為2.44±0.46mm,雙側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p=0.4710.05);左側A1段穿支數目為3.80±1.32支,右側A1段穿支數目為4.30±1.42支,穿支動脈中發(fā)自A1近側1/3段的占53.1%;發(fā)自A1中1/3段的占7.4%;發(fā)自A1遠側1/3段的占39.5%。前交通動脈缺如占10%,簡單型占80%,復雜型占10%,前交通動脈平均長度1.98±0.98mm;胤祫用}起點位于ACoA水平上下3mm內者占71.5%,位于A1段ACoA水平3mm以外者占9.5%,位于A2段ACoA水平3mm以外者占19.0%。 結論本組標本雙側A1段直徑無明顯差異;前交通動脈形態(tài)、長度變異大;A1中1/3段穿支數量少,可作為前交通動脈瘤手術臨時阻斷A1的部位;Heubner回返動脈多起自ACoA水平上下3mm以內,手術時應仔細加以辨別、分離并保護。
【關鍵詞】:前交通動脈復合體 顯微解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651;R322
【目錄】:
- 致謝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1 材料和方法11-13
- 2 結果13-16
- 3 討論16-23
- 結論23-24
- 參考文獻24-29
- 附圖29-37
- 綜述37-46
- 參考文獻42-46
- 作者簡歷4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勤,付萬新,柳浩然,朱蔚林,彭志強;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解剖學研究[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2年01期
2 付萬新;徐如祥;彭志強;康春華;;鎖孔翼點入路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研究[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3 汝覓祿;任海軍;高俊瑋;鞏麥林;王健偉;;大腦前動脈A1段及其穿通支的顯微解剖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15期
4 莫萬彬,杜貽慶,蔣常文,袁賢瑞,駱耐香;翼點入路對Heubner's回返動脈的顯微解剖及臨床意義[J];華夏醫(yī)學;2002年04期
5 莫萬彬;杜貽慶;蔣常文;駱耐香;王文波;周曉坤;;翼點入路對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及臨床應用[J];華夏醫(yī)學;2008年04期
6 羅濱,辛贛海,李啟華,鄒連生;Heubner回返動脈顯微外科解剖及其臨床應用[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孫學進,龐瑞麟,李莉媛,趙衛(wèi),后嘉麟;腦底動脈環(huán)應用解剖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0年03期
8 徐輝;顧志愷;施煒;李正益;;翼點入路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研究[J];交通醫(yī)學;2009年06期
9 謝元亮;金朝林;張樹桐;陳發(fā)祥;謝偉;;64排CTA對前交通動脈復合體變異類型與前交通動脈瘤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08期
10 顧斌賢,薛絳宇,徐濤;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外科解剖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2年03期
本文關鍵詞:前交通動脈復合體的顯微解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6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32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