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臨床株的耐藥特性 ——外排泵SmeDEF有關(guān)的耐藥機制和β-內(nèi)酰胺類耐藥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01:1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蓮淖匀唤绶蛛x,也可以寄居于人體,為條件致病菌。但因為其來源常不易探明,目前對于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流行病學情況還不十分清楚。近幾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各種創(chuàng)傷性診治療手段增加,臨床感染越來越多,在免疫缺陷個體尤為多見,已成為醫(y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致病菌。該菌耐藥性強,幾乎對臨床使用的所有抗菌藥物都有耐藥報道,其耐藥特性和體外敏感實驗的不確定性均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β-內(nèi)酰胺類、氨基糖甙類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固有耐藥,對部分抗菌藥物甚至高度耐藥。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和一些消毒劑表現(xiàn)出抗性的有關(guān)機制有:外膜滲透屏障和外排系統(tǒng)使抗菌物質(zhì)不能達到細菌有效部位,靶位的迅速突變使細菌免受藥物攻擊,或在增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水解酶或修飾酶類引起抗菌藥物失活。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多重耐藥和高度耐藥性使臨床治療非常困難。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未來的幾年將對微生物學家和臨床醫(yī)生提出嚴峻的挑戰(zhàn)。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耐藥種類多樣,涉及的機制復雜,目前只是初步認識,已有的研究多為針對實驗室菌株,在理論和臨床價值方面有一定局限性。而有關(guān)膜耐藥機制的研究國外報道很少,國內(nèi)還尚...
【文章來源】: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菌株H343的API生化反應結(jié)果圖
3.感染來源在71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臨床株中,社區(qū)感染分離株29株,醫(yī)院感染的42株,院內(nèi)感染株占全部分離株的59.1%,高于社區(qū)感染的40.9%(P>0.05)。4.臨床科室分布
2.菌株年齡分布篩選的71株合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來自71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約5:2,年齡分布1一87歲。分離率與年齡因素的關(guān)系見圖2,分為<20歲、20一40歲、40一55歲、55一65歲、65一75歲和75歲以上六個年齡段。>65歲組患者明顯多于其它組,有49例,占全部的69.0%。20歲以下組的分離率較低,為5.6%,除1例18歲外其余3例均小于5歲。20一40歲組分離率最低,為4.2%。
本文編號:2971836
【文章來源】: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菌株H343的API生化反應結(jié)果圖
3.感染來源在71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臨床株中,社區(qū)感染分離株29株,醫(yī)院感染的42株,院內(nèi)感染株占全部分離株的59.1%,高于社區(qū)感染的40.9%(P>0.05)。4.臨床科室分布
2.菌株年齡分布篩選的71株合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來自71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約5:2,年齡分布1一87歲。分離率與年齡因素的關(guān)系見圖2,分為<20歲、20一40歲、40一55歲、55一65歲、65一75歲和75歲以上六個年齡段。>65歲組患者明顯多于其它組,有49例,占全部的69.0%。20歲以下組的分離率較低,為5.6%,除1例18歲外其余3例均小于5歲。20一40歲組分離率最低,為4.2%。
本文編號:29718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9718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