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T細胞聯(lián)合卵清蛋白對髓源性樹突狀細胞表型和功能的影響
【部分圖文】:
Figure2.TheexpressionofMHCII,CD80,CD86andCD40onBMDCs(CD11c+F4/80-cells)fromdifferentBMDCspecimens.BMDCs: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ThepercentagesonthehorizontallinesrepresentpercentagesofMHC-II+,CD40+,CD86+andCD80+BMDCsinBMDCs.圖2各組共培養(yǎng)后BMDCs表面分子表達水平的比較表1各組共培養(yǎng)后BMDCs表面分子表達水平的比較Table1.TheexpressionofMHC-II,CD80,CD86andCD40onBMDCs(CD11c+F4/80-cells)indifferentBMDCspecimens(%.Mean±SD.n=6)GroupMHC-II+/BMDCsCD80+/BMDCsCD86+/BMDCsCD40+/BMDCsPBS62.6±15.831.9±7.723.2±4.141.0±11.6OVA63.6±16.530.7±7.522.9±4.838.4±10.2LPS94.2±20.1△△**88.8±18.6△△**93.2±21.5△△**89.6±18.3△△**iNKTcellsplusPBS80.3±19.4△△62.6±14.5△△74.2±16.7△△59.4±12.8△△iNKTcellsplusOVA90.3±21.2△△*85.5±19.2△△**88.4±20.5△△**82.3±20.1△△**BMDCs: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s.△△P<0.01vsPBSandOVAgroup;*P<0.05,**P<0.01vsiNKTcellsplusPBSgroup.3各組BMDCs共培養(yǎng)上清液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以BMDCs體外培養(yǎng)上清液IL-12p70、IL-6、TNF-α和IL-10的水平表示BMDCs處于功能成熟水平[6]。iNKT細胞聯(lián)合OVA組BMDCs培養(yǎng)上清液的IL-12p70、IL-6和TNF-α水平與LPS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P>0.05),但明顯高于iNKT細胞聯(lián)合PBS組、OVA組和PBS組(P<0.01),見表2。iNKT細胞聯(lián)合PBS組BMDCs培養(yǎng)上清液IL-10水平明顯高于iNKT細胞聯(lián)合OVA組和LPS組(P<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旭雪;聶漢祥;陳千慧;鄧霓姍;;iNKT細胞聯(lián)合卵清蛋白對髓源性樹突狀細胞表型和功能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9年08期
2 武萍,劉春,張冬青;CD40L在樹突狀細胞成熟和發(fā)育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微循環(huán);2005年04期
3 盧伸;王青青;;第14屆國際樹突狀細胞會議熱點解讀[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1期
4 ;中國醫(yī)科院揭示樹突狀細胞啟動“經典免疫”的調控機理[J];生物學教學;2017年01期
5 曹華;薛峰;陳小英;李霞;陳雪華;鄭捷;;鏈球菌誘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來源的樹突狀細胞的成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年12期
6 馬金柱;宋佰芬;崔玉東;;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12年02期
7 ;封面圖片——樹突狀細胞[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9年04期
8 ;科學家發(fā)現樹突狀細胞調節(jié)新機制[J];生物學通報;2007年11期
9 吳蕾;古航;;樹突狀細胞與妊娠免疫耐受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年12期
10 顧春瑜;鄭磊;裘宇容;包杰;王前;;構建體外樹突狀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調節(jié)模型[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接晶;MF59聯(lián)合CpG ODN1826通過促進樹突狀細胞成熟增強重組MUC1-MBP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腫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2 羅英麗;納米顆粒介導CRISPR/Cas9基因編輯干預巨噬和樹突狀細胞功能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3 陳琳;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動態(tài)與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7年
4 王全楚;HCV C-Fc融合基因疫苗修飾的樹突狀細胞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江小霞;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4年
6 徐東亮;核因子-κB寡聚脫氧核苷酸誘騙劑處理的供受者樹突狀細胞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侯萬秋;樹突狀細胞調節(jié)T細胞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8 陳濤涌;來源于人樹突狀細胞的新型癌基因樣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葉楓;VEGF對CD34~+造血干/祖細胞來源的樹突狀細胞分化和功能的影響及其在卵巢癌免疫中的作用和相關機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俞靜;整合素相關蛋白(CD47)及其配體對樹突狀細胞的免疫調控作用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怡;小鼠肺組織內造血干細胞分離、純化與誘導[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李叢哲;TLR4-NOD2協(xié)同信號傳遞增強樹突狀細胞活性及抗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初步研究[D];大理大學;2018年
3 鄧捷文;FasL對樹突狀細胞功能的調控及在真菌感染中的效應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4 許潔;Sel1L分子對骨髓源樹突狀細胞的影響[D];江蘇大學;2018年
5 白煜;全葡聚糖顆粒對免疫抑制性樹突狀細胞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8年
6 迪麗達爾·地里夏提;申克孢子絲菌復合體刺激樹突狀細胞產生TNF-α、IFN-γ、IL-4及其表達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何玉潔;TcpC調控樹突狀細胞作用機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8 王嘉良;同時下調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CD40表達水平誘導移植免疫耐受的納米藥物遞送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9 何栩;硫酸吲哚酚影響人單核細胞源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的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10 史毓杰;樹突狀細胞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560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85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