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基質細胞對造血前體細胞的定向誘導作用及對樹突狀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16:15
【摘要】: 本課題是在本室自己建株的脾基質細胞系的基礎上開展的,建立了一套穩(wěn)定的研究基質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的相互作用的實驗體系。課題的展開和深入是在明確的細胞學現象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的。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也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外周免疫器官是機體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可以推測外周免疫器官特殊的微環(huán)境為免疫應答的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脫離基質微環(huán)境的影響而研究和談論免疫細胞在應答后的命運歸宿,所得到的結論不可能反映在體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基質微環(huán)境中研究免疫細胞的生物學功能更具有生理意義。體外長期培養(yǎng)建立的脾基質細胞永久細胞系,其組成可能有別于體內脾臟微環(huán)境中的基質細胞組分,但可以模擬體內基質微環(huán)境的部分功能。因此,我們建立了脾臟基質細胞系MSSC-1,并通過生物學特性的鑒定來推測其在體內可能發(fā)揮的某些功能。 MSSC-1是來源于C57BL/6(H-2K~b)小鼠脾臟的一株上皮樣基質細胞。從脾臟的組織結構和功能分析,脾基質對淋巴細胞和抗原提呈細胞及免疫應答過程可能都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從MSSC-1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類型分析,我們可以對MSSC-1的功能做一個初步的推測。 IL-7是淋巴細胞發(fā)育過程中最重要的細胞因子之一,在T,B細胞早期發(fā)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造血器官損傷后(如放射性損傷)脾臟和肝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復造血功能,在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中,是否存在T、B細胞的胸腺外和骨髓外發(fā)育呢?脾基質分泌IL-7是否與此有關呢? 干細胞因子(SCF)是一種早期造血生長因子,主要功能是促進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其受體主要分布于早期的造血前體細胞表面和肥大細胞表面。SCF可以與多種造血生長因子發(fā)揮協同作用,如EPO,G-CSF,GM-CSF,IL-3,IL7。SCF與IL-7聯合可以刺激胎兒胸腺細胞和前B細胞增殖。與人類不同,小鼠的脾臟具有終生造血活性,即在成年小鼠脾臟內仍含有一定數量的造血前體細胞,因此,脾臟微環(huán)境中肯定具有某些能維持干細胞長期存活的造血生長因子,MSSC-1細胞株表達一定水平的SCF,這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小鼠脾臟具有終生造血功能的一個內在機制,也提示MSSC-1細胞可能具有一定的造血支持作用。 第二軍醫(yī)大學傅士學位論文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造血前體細胞和單核細胞向巨噬細胞定向分化 的最重要的細胞因子之一,能特異性的促進巨噬細胞集落的形成,并能維持巨噬細胞 的存活。M-CSF還能抑制巨噬細胞MHC-11分子的表達。MSSC.1高表達M.CSF,可 以推測,此細胞可能對單核類細胞的功能和生物學特性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能力。 MSSC-1也表達高水平的轉化的生長因子-p(TGF-p)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這是目前比較確定的兩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細胞因子。TGF-p能顯著抑 制T細胞的增殖和活化,并能抑制巨噬細胞MHC-11類分子的表達;VEGF能抑制DC 的成熟。這兩種抑制性細胞因子在基質細胞中的表達提示某些基質細胞對單核巨噬細 胞系統(tǒng)可能具有一定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 趨化因子(Chemokine s)在免疫系統(tǒng)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抗原提呈細胞 (APC)和淋巴細胞定向移動的始動因素。兔疫細胞在正常機體都有其自然分布,未 成熟的兔疫細胞存在于中樞兔疫器官(胸腺和骨髓),成熟后則釋放進入外周血,然 后定居到外周兔疫器宮(如脾臟,淋巴結和其它淋巴樣組織)。當外部抗原侵入機體 時(如皮膚損傷),非成熟的抗原提呈細胞(如單核細胞)受到抗原入侵部位的細胞 分泌的趨化因子的趨化而聚集到抗原部位攝取抗原并處理加工,在處理抗原的同時進 一步成熟,表現為共刺激分子的高表達和趨化因子受體的改變,有利于向二級兔疫器 官遷移并向T細胞提呈抗原信號。其中CCR7和CXCR4是成熟DC相對特異的趨化因 子受體,其主要的配體為MD-鄧和 SDF-1。MSSC-1在正常狀態(tài)下就表達較高水平的 MIP、3 p和SDF-la,因此其對成熟DC可能具有較強的趨化作用。而經LPS刺激后 MIP-鄧和 SDF-la的水平逐漸減弱,而MIP-lp,MIP-3a,MIP4Fracktalkine顯著升 高,可能都與機體對免疫系統(tǒng)的整體調節(jié)有關,使免疫應答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并能及時 得以控制,以避兔對機體造成免疫損傷。 綜合MSSC-正的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表達譜推測,MSSC-1細胞可能具有以下功 能: 1.定向誘導造血前體細胞的分化; 2.趨化并瓢附單核細胞或樹突狀細胞,并能進一步影響其功能。 由造血干細胞到DC的分化發(fā)育,,在不同的免疫器官可能有著不同的分化途徑,產 生不同的終末細胞或細?
【圖文】:
圖1.1Mssc一l的光鏡下形態(tài)和超微結構(l,培養(yǎng)初期的基質細胞形態(tài)xl00;2,MSSC一l光鏡下形態(tài)xl00;3,MSSC一l的胞內超微結構x3,000;4,MSSC一l之間形成的粘著斑x20,000)Figurel.lThemorphologyandultrastrUetureofMSSC一l(l,themorphologyofstromaleellsinearly一stageeultUrexl00:2,themorphologyofMSSC一1xl003,theultrastruetureofMSSC一1x3,000:4,thezonulaadherensbetweenMSSC一1x20,000)
2.3造血前體細胞定向分化來的樹突樣細胞的超微結構透射電鏡超微結構顯示,經MSSC一1定向誘導形成的樹突樣細胞具有豐富的線粒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偶爾可見溶酶體,未見其它功能性顆粒(圖2.3)。其超微結構與經典樹突狀細胞結構類似。圖2.3造血前體細胞定向分化來的樹突樣細胞的超微結構Figure2.3TheultrastruetureofDC一likeeellsdifferentiatedfromhematoPoeticProgenitors2.4吞噬試驗經FACS檢測發(fā)現,造血前體細胞經MSSC一1定向誘導產生的樹突樣細胞對OVA-FITC具有很強的吞噬能力,吞噬能力高于成熟的DC(圖2.4)。圖2.4MMC一1誘導的樹突樣細胞的吞噬能力Figure2.4TheeaPabilitytouPtakeOVA一FITCofDC一l議eeellsinducedbyMSSC一1(A,matureDC;B,DC一1止eeellsindueedbyMSSC一l)2.5同種異體混合淋巴細胞反應(Ano一MLR)同種異體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主要是由于刺激細胞中抗原提呈細胞上表達的MHC一n及共刺激分子能直接刺激同種異體T細胞的增殖,T細胞反應的強弱與共刺激分子的豐度關系很大,共刺激分子表達越高,其對同種異體淋巴細胞的刺激能力越強。成熟DC由于其表達高豐度的MHC一11和多種共刺激分子,因此其對同種異體淋巴細胞具有很強的刺激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R392
本文編號:2609296
【圖文】:
圖1.1Mssc一l的光鏡下形態(tài)和超微結構(l,培養(yǎng)初期的基質細胞形態(tài)xl00;2,MSSC一l光鏡下形態(tài)xl00;3,MSSC一l的胞內超微結構x3,000;4,MSSC一l之間形成的粘著斑x20,000)Figurel.lThemorphologyandultrastrUetureofMSSC一l(l,themorphologyofstromaleellsinearly一stageeultUrexl00:2,themorphologyofMSSC一1xl003,theultrastruetureofMSSC一1x3,000:4,thezonulaadherensbetweenMSSC一1x20,000)
2.3造血前體細胞定向分化來的樹突樣細胞的超微結構透射電鏡超微結構顯示,經MSSC一1定向誘導形成的樹突樣細胞具有豐富的線粒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偶爾可見溶酶體,未見其它功能性顆粒(圖2.3)。其超微結構與經典樹突狀細胞結構類似。圖2.3造血前體細胞定向分化來的樹突樣細胞的超微結構Figure2.3TheultrastruetureofDC一likeeellsdifferentiatedfromhematoPoeticProgenitors2.4吞噬試驗經FACS檢測發(fā)現,造血前體細胞經MSSC一1定向誘導產生的樹突樣細胞對OVA-FITC具有很強的吞噬能力,吞噬能力高于成熟的DC(圖2.4)。圖2.4MMC一1誘導的樹突樣細胞的吞噬能力Figure2.4TheeaPabilitytouPtakeOVA一FITCofDC一l議eeellsinducedbyMSSC一1(A,matureDC;B,DC一1止eeellsindueedbyMSSC一l)2.5同種異體混合淋巴細胞反應(Ano一MLR)同種異體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主要是由于刺激細胞中抗原提呈細胞上表達的MHC一n及共刺激分子能直接刺激同種異體T細胞的增殖,T細胞反應的強弱與共刺激分子的豐度關系很大,共刺激分子表達越高,其對同種異體淋巴細胞的刺激能力越強。成熟DC由于其表達高豐度的MHC一11和多種共刺激分子,因此其對同種異體淋巴細胞具有很強的刺激能力
【學位授予單位】:第二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R3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敖俊紅,楊蓉婭,王文嶺;單純皰疹病毒2型對單一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年04期
2 敖俊紅;楊蓉婭;王文嶺;周禮義;陳興平;;單純皰疹病毒2型對單一核細胞產生細胞因子的影響(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唐華;內皮型脾臟基質細胞誘導造血干細胞分化為調節(jié)性樹突狀細胞[D];浙江大學;2005年
2 郭振紅;凋亡信號和免疫微環(huán)境對樹突狀細胞的免疫調控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董少忠;一個HSV-1刺激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分析[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志宏;脾臟抗原提呈細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免疫失衡中作用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2 王小茜;CD11c~(int)CD45RB~(hi)DCreg及一群新型IL-10分泌型巨噬細胞的體內外鑒定[D];內蒙古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6092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6092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