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咽管瘤手術前后下丘腦損傷血清差異蛋白組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21:11
背景與目的:顱咽管瘤(CPs)起源于垂體顱咽管胚胎殘存細胞,好發(fā)于垂體前上方邊緣,腫瘤內層由復層鱗狀上皮覆蓋。顱咽管瘤可起源于三腦室,以及垂體、垂體柄、下丘腦等重要解剖結構。鑒于其解剖學位置的考慮,主要涉及下丘腦、垂體柄、垂體、視交叉等重要結構,手術風險極大。術后往往并發(fā)下丘腦損傷,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電解質紊亂、肥胖、高熱或低體溫等。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學者對下丘腦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動物試驗或臨床病例研究,尤其是對顱咽管瘤患者手術后下丘腦損傷血清蛋白組學研究較為少見。因此本課題旨在探討顱咽管瘤手術后下丘腦損傷應用iTRAQ標記進行血清蛋白質譜分析,并篩選出差異表達蛋白,最后候選標志蛋白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本研究納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從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神經(jīng)內鏡經(jīng)鼻蝶入路顱咽管瘤切除術5例患者血清樣本及5例正常健康自愿者血清樣本。試驗分5例術前樣本、5例手術后第一次取樣樣本、5例手術后第二次取樣樣本及5例正常健康對照樣本,依次定義為A組、B組、C組和D組。應用iTRAQ標記LC-MS/MS蛋白質組學方法,比較患者手術前,手術后第一次采血血清樣本,手術后第二次采血血清...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研究對象來源
2.1.2 診斷及分組標準
2.1.3 排外標準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實驗儀器和分析軟件
2.2.2 試劑和耗材
2.2.3 試驗方法與步驟
2.3 生物信息學分析與處理
2.4 統(tǒng)計方法
第3章 結果
3.1 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3.2 納入患者術前顱咽管瘤分型、術中下丘腦垂體損傷的解剖部位
3.3 蛋白質組學主要研究結果和結論
3.4 健康對照組(D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5 術后第一次取樣血清樣本組(B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6 術后第二次取樣血清樣本組(C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7 術后兩組間的蛋白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8 顱咽管瘤手術前后下丘腦損傷差異蛋白篩選結果
3.9 候選標志蛋白GO、KEEG及蛋白互作分析結果
第4章 討論
4.1 顱咽管瘤概況與分型、術中下丘腦損傷與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4.2 試驗對象與健康對照組一般基本資料分析
4.3 各組質譜結果情況討論
4.3.1 術前組與正常健康對照組質譜差異結果分析
4.3.2 iTRAQ標記血清差異蛋白組學技術的優(yōu)勢與劣勢探討
4.4 候選標志蛋白通路網(wǎng)絡分析
4.4.1 Leptin與顱咽管瘤術后肥胖
4.4.2 NUCB1與下丘腦攝食行為
4.4.3 LSAMP與情緒和社會行為調節(jié)
4.5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蛋白質基因組學在腫瘤研究中的進展[J]. 黎嘯嘯,梁旭俊,陳主初,張鵬飛.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7(06)
[2]顱咽管瘤的臨床研究進展[J]. 李儲忠,張亞卓.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7 (11)
[3]蛋白質組學實驗技術及其應用[J]. 趙靜,王宏偉,田二杰,周變華.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5(01)
[4]NUCB2/nesfatin-1對小鼠攝食行為的調控及機制[J]. 楊茜,胡沙沙,孫向榮,郭菲菲,公衍玲,祝海,逄明杰,徐珞.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02)
[5]同位素標記相對和絕對定量蛋白組技術研究進展[J]. 孔漢金,張克山,劉永杰,尚佑軍,吳斌,劉湘濤. 生物技術通訊. 2014(02)
[6]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與應用進展[J]. 趙宏偉,田秀珠,王波. 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 2006(04)
本文編號:3186336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資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2.1.1 研究對象來源
2.1.2 診斷及分組標準
2.1.3 排外標準
2.2 材料與方法
2.2.1 實驗儀器和分析軟件
2.2.2 試劑和耗材
2.2.3 試驗方法與步驟
2.3 生物信息學分析與處理
2.4 統(tǒng)計方法
第3章 結果
3.1 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3.2 納入患者術前顱咽管瘤分型、術中下丘腦垂體損傷的解剖部位
3.3 蛋白質組學主要研究結果和結論
3.4 健康對照組(D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5 術后第一次取樣血清樣本組(B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6 術后第二次取樣血清樣本組(C組)與術前組(A組)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7 術后兩組間的蛋白質譜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結果
3.8 顱咽管瘤手術前后下丘腦損傷差異蛋白篩選結果
3.9 候選標志蛋白GO、KEEG及蛋白互作分析結果
第4章 討論
4.1 顱咽管瘤概況與分型、術中下丘腦損傷與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4.2 試驗對象與健康對照組一般基本資料分析
4.3 各組質譜結果情況討論
4.3.1 術前組與正常健康對照組質譜差異結果分析
4.3.2 iTRAQ標記血清差異蛋白組學技術的優(yōu)勢與劣勢探討
4.4 候選標志蛋白通路網(wǎng)絡分析
4.4.1 Leptin與顱咽管瘤術后肥胖
4.4.2 NUCB1與下丘腦攝食行為
4.4.3 LSAMP與情緒和社會行為調節(jié)
4.5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綜述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蛋白質基因組學在腫瘤研究中的進展[J]. 黎嘯嘯,梁旭俊,陳主初,張鵬飛.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7(06)
[2]顱咽管瘤的臨床研究進展[J]. 李儲忠,張亞卓.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7 (11)
[3]蛋白質組學實驗技術及其應用[J]. 趙靜,王宏偉,田二杰,周變華.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5(01)
[4]NUCB2/nesfatin-1對小鼠攝食行為的調控及機制[J]. 楊茜,胡沙沙,孫向榮,郭菲菲,公衍玲,祝海,逄明杰,徐珞.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02)
[5]同位素標記相對和絕對定量蛋白組技術研究進展[J]. 孔漢金,張克山,劉永杰,尚佑軍,吳斌,劉湘濤. 生物技術通訊. 2014(02)
[6]差異蛋白質組學研究與應用進展[J]. 趙宏偉,田秀珠,王波. 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 2006(04)
本文編號:31863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1863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