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腦血管破裂后血液進入蛛網(wǎng)膜下腔的一種嚴重腦血管疾病。自發(fā)性SAH通常由顱內(nèi)動脈瘤破裂引起,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夾閉或栓塞動脈瘤防止再次出血,但SAH后腦損傷仍然繼續(xù),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茶葉中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一種抗氧化劑,其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中的保護作用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在SAH中的作用卻鮮有報道。目的從線粒體功能及自噬水平探討EGCG對SAH后神經(jīng)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方法利用PC12細胞和氧合血紅蛋白(Oxyhemoglobin,OxyHb)建立體外SAH模型,濃度50μM的EGCG作為干預治療藥物,將實驗分組為Con組、SAH組和EGCG組,選取OxyHb作用后48h作為觀察點。1.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tài),MTT法檢測細胞活力,Western blot測定caspase3蛋白水平,觀察EGCG對SAH后細胞凋亡的的影響。2.使用JC-1試劑盒,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nèi)線粒體膜電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及線粒體形態(tài)變化,使用DCFH-DA試劑盒觀察細胞內(nèi)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變化,用流式細胞術量化?ψm及ROS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檢測蛋白Drp1的表達。觀察EGCG對SAH后線粒體功能的保護作用。3.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和Atg5,觀察EGCG對SAH后自噬的影響。4.利用差速離心法分離提取細胞內(nèi)線粒體,分別檢測細胞線粒體及非線粒體蛋白Bax、Cyt c水平,觀察EGCG是否通過內(nèi)部線粒體途徑發(fā)揮抗凋亡作用。結果1 EGCG抑制SAH后細胞異常增值和凋亡。正常PC12細胞有較長的樹突,且能相互交聯(lián)形成網(wǎng)絡結構,而OxyHb作用48h后,細胞表現(xiàn)出明顯皺縮和樹突減少。細胞活力測定顯示,與Con組相比,SAH組細胞活力明顯增加(P0.01),EGCG組較SAH組減弱(P0.05),EGCG組較Con組降低(P0.05)。caspase3蛋白水平結果顯示,SAH組較Con組明顯升高(P0.01),EGCG組較SAH組下降(P0.01)。2 EGCG能夠保護SAH后線粒體功能。2.1 EGCG抑制SAH后?ψm去極化。熒光顯微鏡觀察可見,Con組細胞內(nèi)紅色與綠色熒光處于基礎水平,而SAH組紅色熒光減少,綠色熒光增加,EGCG組紅色與綠色熒光又恢復到基礎水平。流式細胞術量化顯示,與Con組相比,SAH組細胞內(nèi)?ψm降低(P0.01),EGCG組細胞內(nèi)?ψm較SAH組升高(P0.01)。2.2 EGCG降低SAH后細胞內(nèi)ROS水平。熒光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Con組細胞內(nèi)綠色熒光較弱,SAH組綠色熒光增加,EGCG組綠色熒光較SAH組減弱。流式細胞術量化顯示,與Con組相比,SAH組細胞內(nèi)ROS水平升高(P0.01),EGCG組細胞內(nèi)ROS水平較SAH組降低(P0.05)。2.3 EGCG保護SAH后細胞內(nèi)線粒體形態(tài)。熒光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Con組細胞中較長的棒狀線粒體占多數(shù),并交織成網(wǎng),SAH組部分線粒體碎裂,長的棒狀線粒體減少,而EGCG組中線粒體形態(tài)趨于正常。Drp1蛋白水平測定顯示,與Con組相比,SAH組表達量上升(P0.05),EGCG組表達量較SAH組降低(P0.05)。3 EGCG調節(jié)SAH后異常自噬。Beclin-1蛋白表達水平顯示,與Con組相比,SAH組表達升高(P0.01),EGCG組較SAH組降低(P0.05),表明EGCG抑制了SAH后自噬的啟動。與Con組相比,SAH后Atg5蛋白表達降低(P0.01),EGCG組Atg5蛋白表達較SAH組升高(P0.05),表明EGCG可能促進自噬體延續(xù)。4 EGCG調節(jié)SAH后凋亡線粒體途徑相關蛋白水平。4.1細胞線粒體中凋亡線粒體途徑相關蛋白水平。SAH組Bax蛋白水平較Con組升高(P0.05),Cyt c蛋白水平較Con組明顯下降(P0.01);與SAH組相比,EGCG組線粒體中Bax蛋白水平下降(P0.05),Cyt c蛋白水平升高(P0.05)。4.2細胞胞漿中凋亡線粒體途徑相關蛋白水平。SAH組Bax蛋白水平較Con組降低(P0.01),Cyt c蛋白水平較Con組升高(P0.05);與SAH組相比,EGCG組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Cyt c蛋白水平降低(P0.01)。結論SAH后EGCG通過抑制異常自噬流和改善線粒體功能,進而減少細胞凋亡而發(fā)揮神經(jīng)細胞保護作用。
【圖文】:
樹突減少,提示 OxyHb 可能影響細胞的功能。Con 組 SAH 組圖 1 顯微鏡下觀察 PC12 細胞(×200)檢測細胞活力結果如圖 2,與 Con 組(0.40 ± 0.15)相比,,細胞活力顯著升高(0.64± 0.25,P < 0.01 vs Con組),EGCG組( SAH 組降低(P < 0.05 vs SAH 組)。提示 EGCG 抑制 SAH 后

結果1 EGCG 抑制 SAH 后神經(jīng)細胞異常增值和凋亡。倒置顯微鏡觀察PC12細胞的表面形態(tài)(圖1),可以看出正常組細胞能形成樹突,且能相互交聯(lián)形成網(wǎng)絡結構,而用 OxyHb 刺激 PC12 細胞建立 SAH 模型后,細胞表現(xiàn)出明顯皺縮,樹突減少,提示 OxyHb 可能影響細胞的功能。Con 組 SAH 組圖 1 顯微鏡下觀察 PC12 細胞(×200)MTT 法檢測細胞活力結果如圖 2,與 Con 組(0.40 ± 0.15)相比,OxyHb 刺激48h后PC12細胞活力顯著升高(0.64± 0.25,P < 0.01 vs Con組)
【學位授予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3.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合波;楊俊;楊其會;李睿;;EGCG抑制擬態(tài)弧菌毒力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9年06期
2 蔡飛揚;劉賽靚;陳廣潔;;巨噬細胞亞型與疾病的關系及EGCG對巨噬細胞影響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免疫學;2019年06期
3 任曉萌;商虎;高晨曦;胡瀟;黃艷;孫威江;;茶葉中天然累積和人工合成的甲基化EGCG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9年04期
4 荊迎軍;蔣悅穎;禹雪晴;;負載EGCG殼聚糖微粒的制備及其釋放和抗氧化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3期
5 劉洪國;;EGCG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J];茶葉科學;2016年02期
6 陳杰;李一波;楊曉茜;;普洱茶中的黑金子 L-EGCG趣談[J];普洱;2017年08期
7 陳敏星;郭雅玲;;基于茶葉EGCG的抗癌機制研究進展[J];熱帶作物學報;2013年04期
8 王賢波;周健;成浩;趙蕓;;茶葉中EGCG對高脂大鼠的降脂作用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8期
9 唐曉波;劉曉軍;王小萍;;高EGCG茶樹品種的篩選及開發(fā)[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10 李博;吳媛媛;屠幼英;;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的體內(nèi)外轉化及產(chǎn)物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劍勇;;EGCG對脂多糖誘導人視網(wǎng)膜內(nèi)皮細胞的抗炎作用研究[A];2014浙江省眼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2 楊貞;沃興德;盧德趙;;EGCG對巨噬細胞源性泡沫細胞蛋白質組影響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3 高晴;李娟;和勁松;;EGCG-乳清蛋白凝膠緩釋特性研究[A];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8年
4 趙佳;王琦;陳大方;何曉巖;陳萍;劉慧;洪藝揚;沈筱蕓;;EGCG對人肝星狀細胞的生長狀態(tài)及活化表型和功能的影響[A];浙江省免疫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8年
5 劉巧云;胡林;黃芳;解淑鈞;夏總平;夏大靜;;EGCG及其衍生物的抗炎作用研究[A];浙江省毒理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6 黃佳偉;楊旭;李睿;;EGCG對甲醛所致神經(jīng)毒性的拮抗作用[A];2018環(huán)境與健康學術會議--精準環(huán)境健康:跨學科合作的挑戰(zhàn)論文匯編[C];2018年
7 袁英芳;黃懷生;鄭紅發(fā);黃亞輝;;不同季節(jié)茶樹新梢EGCG含量變化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 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湖南特色茶葉——湖南省茶葉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許愛娥;王遂泉;寧為
本文編號:26469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4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