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Hcy、GFR及UA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0-04-25 19:47
【摘要】:目的: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EH)合并腦梗死(Brain infarctio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rate filtering)及尿酸(Uric acid)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之間的關系。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間于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且此次因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肌力下降等中風癥狀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頭顱CT或頭顱MRI確診選取其中184例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為實驗組,選取同期在神經內科住院的74例不伴有腦梗死的高血壓患者為對照組,詳細記錄所有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吸煙史等臨床資料,同時檢測空腹血糖、血脂、尿素氮(BUN)、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清Hcy、尿酸(UA)等相關生化指標。實驗組根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IMT)值分為頸動脈正常組(CIMT1.0mm)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組(CIMT≥1.0mm);根據GFR水平分為腎功能正常組(GFR≥90mL/(min.1.73m~2)、腎功能輕度減退組(60mL/(min.1.73m~2)≤GFR90mL/(min.1.73m~2)和腎功能中、重度減退組(GFR60mL/(min.1.73m~2);根據空腹血清Hcy水平將Hcy分為三組(A組:Hcy10mmol/L,B組:10mmol/L≤Hcy15mmol/L,C組:Hcy≥15mmol/L)。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高血壓合并腦梗死患者Hcy、GFR及UA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結果:1.實驗組患者的血清Hcy、膽固醇水平高于對照組,斑塊形成率高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年齡、吸煙、喝酒、糖化血紅蛋白、尿素氮、尿酸、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兩組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提示Hcy、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是高血壓患者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HDL是腦梗死的保護因素。2.頸動脈粥樣硬化組中年齡、Hcy、尿酸、尿素氮水平均高于頸動脈正常組,GFR水平低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性別、吸煙、喝酒、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脂、膽固醇、LDL、HDL、體質量指數(shù)(BMI)在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按Hcy水平分組:C組患者的尿酸、尿素氮、男性比例、斑塊形成率均高于A組和B組,GFR水平小于A組和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三組間吸煙、喝酒、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脂、膽固醇、LDL、HDL、BMI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腎功能中、重度減退組患者的Hcy水平、尿酸水平、尿素氮水平、斑塊形成率均高于腎功能輕度減退組和腎功能正常組;腎功能中、重度減退組的年齡高于腎功能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腎功能輕度減退組的Hcy水平、尿酸水平、尿素氮水平、斑塊形成率均高于腎功能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吸煙、喝酒、甘油三脂、膽固醇、LDL、HDL、BMI在三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對CIMT的相關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Hcy、尿酸水平升高、GFR水平降低與CIMT增厚密切相關(P0.05),且獨立于傳統(tǒng)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結論:Hcy水平的升高、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是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HDL水平的增加是腦梗死的保護因素;在高血壓合并腦梗死的患者中,隨著Hcy、尿酸水平的增高,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CIMT增厚及斑塊形成率增加。
【學位授予單位】:桂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43.3;R54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瑞;于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的相關性[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年41期

2 王瑞;于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的相關性[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年43期

3 劉曉雄;郝海軍;劉曉鶯;;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對腦梗死復發(fā)危險性的評估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6年10期

4 張建強;;頸內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與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復發(fā)率的比較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年32期

5 覃祖業(y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腦梗死復發(fā)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年28期

6 李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腦梗死復發(fā)的關系及其機制研究[J];蛇志;2017年02期

7 鄭盛邦;嚴玉潔;李俊;張金玲;酈倫強;方紅;;上海市閔行區(qū)居民腦梗死復發(fā)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年08期

8 徐亞萍;;腦梗死復發(fā)危險因素的研究[J];醫(yī)療裝備;2017年18期

9 趙蕾;;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和腦梗死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年12期

10 曹銘華;吳明超;江順福;高黎明;毛元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復發(fā)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曼;張瑜;姚源蓉;;非傳統(tǒng)血脂變量與腦梗死復發(fā)及顱內血管狹窄程度的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15年

2 易興陽;;腦梗死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及機制探討[A];醫(yī)學科研成果與應用[C];2011年

3 宋軍平;武霞;李曉玲;;腦梗死復發(fā)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鄭志榮;李劍;;腦梗死復發(fā)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楊釗;劉建榮;;腦梗死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15年

6 楊釗;劉建榮;;腦梗死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14年

7 余小驪;劉俊華;;腦梗死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分析[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易興陽;潘繼豹;陳存木;池麗芬;黃雪融;張順開;;腦梗死復發(fā)的多因素分析及機制探討[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侯婷婷;張晨光;張金濤;張永紅;許琰;周翠玲;趙玉蘭;曹發(fā)樂;;血尿酸與腦梗死復發(fā)的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14年

10 楊釗;劉建榮;;血漿抵抗素水平與腦梗死復發(fā)關系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姬少珍;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危險因素分析及證候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2 吳冠會;基于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差異的同型半胱氨酸與腦梗死關系變異研究[D];蘇州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右弼;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Hcy、GFR及UA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D];桂林醫(yī)學院;2019年

2 張藝璇;173例腦梗死患者經脈、穴位及中醫(yī)證型分布規(guī)律的臨床觀察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3 覃武;腦梗死出血轉化預后因素及繼續(xù)使用抗栓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張向宇;血清瘦素與高血壓患者腦梗死復發(fā)相關性的研究[D];桂林醫(yī)學院;2018年

5 郭朝群;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1年內復發(fā)的相關性研究[D];皖南醫(yī)學院;2018年

6 劉玉紅;腦梗死患者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8年

7 廖泰榮;“三焦次第療法”治療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及其對血清hs-CRP水平的影響[D];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8 陸娟;張家港市腦梗死患者死亡多因素分析:橫斷面隨訪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9 武青;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軟腦膜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腦梗死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8年

10 楊文娟;對復發(fā)腦梗死患者糖無氧酵解相關生物學指標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40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640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bb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