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朝鮮族FLG基因SNPs與特應性皮炎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延邊朝鮮族FLG基因SNPs與特應性皮炎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特應性皮炎 絲聚蛋白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延邊 朝鮮族
【摘要】:目的探討絲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s)與延邊地區(qū)朝鮮族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關系。方法應用病例對照設計,選擇70例AD患者和90例對照人群作為研究對象,使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測序法,分析FLG基因2個SNPs位點(rs11584340及rs3126085)的基因型與等位基因情況,探討AD組及正常組等位基因、基因型頻率分布情況及篩查危險單倍型,并進行生理、生化指標在各基因型間比較。結果①樣本均衡性檢驗:FLG基因2個SNPrs11584340(G)和rs3126085(G)等位基因頻、基因型頻率在AD組、正常組之間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②FLG基因SNPs等位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病例-對照分析結果:在延邊朝鮮族人群AD患者與正常對照組之間rs11584340和rs3126085位點的等位基因頻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rs11584340和rs3126085位點的3種基因型頻率AA、AG和GG在AD與對照組分布分別為0.386VS.0.367;0.443VS.0.444;0.171VS.0.189,0.329VS.0.300;0.443VS.0.511;0.229VS.0.189,結果顯示各種基因型頻率在朝鮮族AD與對照組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陰性結果不排除樣本量不足所致;③2種SNPs的基因型與臨床指標關聯分析結果:rs11584340多態(tài)在AD組內基因型AG有增高血清IgE趨勢(p=0.050),但與IL-13不相關(p=0.661);④臨床生化指標:延邊朝鮮族AD組血清IgE及IL-13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組(p0.01);⑤連鎖不平衡分析結果:rs11584340與rs3126085為強連鎖不平衡(D'=1.000,r2=0.836),以后數據分析可以省略rs3126085,rs11584340為標簽SNP;⑥種族、民族差異分析結果:延邊地區(qū)朝鮮族FLG基因2個SNPs的等位基因頻率與HapMap數據庫(ss41111533,ss17361789)比較均存在差異:rs11584340-G等位基因頻率顯著低于非洲人(YRI)和歐洲人(CEU)(p0.01);rs3126085-G等位基因頻率顯著低于CEU(p0.01)。結論①延邊朝鮮族AD患者中rs11584340多態(tài)基因型AG有增加血清IgE趨勢;②血清IgE及IL-13與延邊朝鮮族人群AD有明顯相關性,是AD的危險因素;③延邊朝鮮族rs11584340和rs3126085為強連鎖不平衡,rs11584340為標簽SNP;④FLG基因SNP存在種族差異和民族差異;⑤FLG基因rs11584340和rs3126085多態(tài)可能與中國延邊地區(qū)朝鮮族AD易感性不相關。
【關鍵詞】:特應性皮炎 絲聚蛋白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延邊 朝鮮族
【學位授予單位】:延邊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58.2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縮略語9-12
- 第一章 前言12-15
- 第二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15-22
- 2.1 實驗材料15-17
- 2.1.1 實驗儀器15-16
- 2.1.2 實驗試劑16
- 2.1.3 溶液的配制16-17
- 2.2 實驗方法17-22
- 2.2.1 研究對象17-18
- 2.2.2 FLG因序列18
- 2.2.3 采用ELISA法檢測IgE和IL-1318-19
- 2.2.4 全基因組DNA提取19
- 2.2.5 PCR引物設計合成19-20
- 2.2.6 PCR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20
- 2.2.7 測序20
- 2.2.8 統(tǒng)計學處理20-22
- 第三章 實驗結果22-34
- 3.1 PCR結果22
- 3.2 測序結果22-25
- 3.3 臨床生化指標關聯分析25-26
- 3.4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頻率分析26-27
- 3.4.1 群體均衡性檢驗26
- 3.4.2 FLG基因2個SNPs與AD患者關聯分析26-27
- 3.5 FLG因2個SNPs的基因型與臨床指標關聯分析27-31
- 3.5.1 2個SNPs基因型與全部樣本臨床指標關聯分析27-28
- 3.5.2 2個SNPs不同遺傳模式在正常組和AD組內臨床指標關聯分析28-31
- 3.6 連鎖不平衡檢測31-32
- 3.7 FLG因SNPs等位基因頻率種族差異比較32-33
- 3.8 單倍型關聯分析33-34
- 第四章 討論34-36
- 第五章 結論36-37
- 參考文獻37-39
- 致謝39-40
- 綜述40-49
- 參考文獻45-49
- 附錄A49-50
- 附錄B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農清清;覃健敏;張志勇;何敏;何灝逾;覃健;容敏華;黃倩倩;;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廣西巴馬縣長壽現象的相關性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1年10期
2 龍莉;莫艷萍;何永蜀;張紅星;楊瑜玲;張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I/D多態(tài)性在云南省彝族人群中的分布[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3 彭旭;張智博;唐璐;;湖南漢族人群CX3CR1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8年06期
4 朱敏嘉 ,顏曉東 ,王風 ,陳友華 ,黃忠;廣西壯、漢族絕經后婦女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J];廣西醫(yī)學;2004年03期
5 劉春蓮;顧繼偉;彭亮;焦海燕;;中國人群CYP1A1 SNPrs4646903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8年01期
6 謝傳波;丁鵬;劉濤;何艷輝;林建苗;郭曉玲;陳維清;;華南女性人群CYP1A1、GSTM、GSTT基因型頻率調查[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2年12期
7 馬鳳;梁超軻;程義斌;金銀龍;GAO SJ;;中國農村老年人群APOE基因型頻率分布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8年08期
8 李建新;黃月玲;柳息洪;;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系[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高靜;任甫;席煥久;文普帥;黃克強;溫有鋒;;西藏藏族人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J];解剖學雜志;2007年02期
10 孫學東;宋振海;遲兆富;;γ-氨基丁酸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特發(fā)性癲癇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yī)藥;2007年2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虹虹;單志新;符永恒;鄭猛;余細勇;;β2-AR+79位Gln27/Glu多態(tài)性與南方漢族人群血脂水平的關系[A];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許時倫;;突變壓與普通群體遺傳模型[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3 戴曉婧;劉春蓮;焦海燕;潘琳;彭亮;陳銀濤;霍正浩;趙巍;;寧夏漢族細胞色素P4501B1 SNP rs1056836分布研究[A];遺傳學進步與人口健康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吳梅筠;孫光云;吳家文;陳曉剛;;成都漢族群體4個VNTR基因座的基因及基因型頻率調查[A];中國法醫(yī)學最新科研與實踐(一)——全國第六次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精選[C];2000年
5 謝穎穎;呂青;林智明;廖澤濤;李秋霞;魏秋靜;曹雙燕;古潔若;;TNF-α啟動子區(qū)多態(tài)性與AS的相關性[A];第十二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6 張學林;;淺析哈迪-溫伯格定律的變式巧用[A];中國名校卷(江西卷)[C];2013年
7 馮潔;楊澤;;人類健康長壽及長壽相關表型的遺傳學研究[A];第十二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8 劉媛媛;鄭芳;郭書忍;陳強;周新;;湖北漢族人群縫隙連接蛋白α8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特征[A];第八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醫(yī)學遺傳學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9 審紅;裴鳳艷;劉杰;;IL-1B及IL-1ra基因多態(tài)性與結核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10 魏楓;張永紅;李俊峰;蘇日娜;任麗玨;魏翠英;白琳;魏建華;秦艷晶;;TRAIL及TGF-b1基因多態(tài)性與結節(jié)性甲狀腺疾病的相關性研究[A];2010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高璐瀅;MC4R、GPC4、FNDC5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肥胖癥關系[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尚旭亞;ACTN3基因多態(tài)性與體能素質及踝關節(jié)扭傷表型的關聯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向暉;環(huán)境因素與基因交互作用對寧夏兒童青少年超重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劉懿;STAT3及XRCC4基因多態(tài)性與肝細胞癌易感性的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趙健;尿酸重吸收相關基因多態(tài)性與高尿酸血癥的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南美蘭;延邊朝鮮族FLG基因SNPs與特應性皮炎的相關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5 陳香元;白細胞分化抗原-14基因啟動子區(qū)-159C/T多態(tài)性與幼年特發(fā)性關節(jié)炎相關性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6 高輝;ACE和ACTN3基因多態(tài)性與運動能力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王春萌;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妊高征發(fā)生的相關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3年
8 張嫻;佤族人群CCR5基因啟動子區(qū)59029G/A多態(tài)性及其與IGR的相關性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9 呂坡;EGLN1基因rs479200和rs480902位點多態(tài)性與藏族人群HGB關系的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3年
10 宋臻;長壽家系ACAT1 rs1044925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581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85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