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點滴型銀屑病皮損生態(tài)微生物研究
【圖文】:
圖 1a.1-19 二次實驗樣本的 DNA 瓊脂糖凝膠電泳圖圖 1b.35-44 預實驗樣本 DNA 瓊脂糖凝膠電泳圖注:圖 1a,b,中標為標準品,上樣 5μL(10ng/μL);M-1 為 Trans 2k plus,上樣 2μL;M-2 為 Trans15k plus,上樣 2μL;白色數字為樣本序列號,原液上樣 5μL。
12圖 1b.35-44 預實驗樣本 DNA 瓊脂糖凝膠電泳圖注:圖 1a,b,中標為標準品,上樣 5μL(10ng/μL);M-1 為 Trans 2k plus,上樣 2μL;M-2 為 Trans15k plus,上樣 2μL;白色數字為樣本序列號,原液上樣 5μL。序列號由 1 到 19 為后期正式實驗結果,序列號由 35 到 44 的 10 個條帶為前期 6 例樣本的預實驗結果(部分樣本包含多個序號)。從圖中可看出樣本有輕微的彌散和雜帶,無其他顏色,無雜質或 RNA 污染。根據 DNA 抽提質量(m)與以上 DNA 瓊脂糖凝膠電泳顯示條帶情況綜合分析,m 不小于 200ng 為 A 等級,m 不足 200ng 為 B 等級,,m 小于 100ng 為 C等級。A 等級表示樣本產物目的條帶大小正確,總量滿足 2 次或者 2 次以上建庫,樣本可進行后續(xù)實驗;B 等級表示樣本產物目的條帶大小正確,總量滿足 1次但不足 2 次建庫需要,可嘗試進行后續(xù)實驗或啟用備份樣本;C 等級表示樣本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58.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朝軍;沈定霞;;16SrDNA序列測定在細菌鑒定中的應用[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2 楊淑霞;范曉華;鐘曉莉;劉子驥;;不動桿菌屬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年28期
3 王桂芝;崔艷霞;肖君剛;王君;陳宏泉;;點滴型銀屑病與鏈球菌感染關系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年04期
4 張理濤,紀巖文,張峻嶺,亓玉青,楊洪浦,毛舒和,康瑞珠,陳錦英;β-溶血型鏈球菌胃蛋白酶消化產物對銀屑病PBMCs和角質形成細胞的作用[J];天津醫(yī)藥;2004年02期
5 張理濤,閻學貞,夏青,高興華,陳學榮,陳洪鐸;鏈球菌抗原和幾種細胞因子對人類角質形成細胞株DNA合成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年06期
6 張理濤,陳學榮,李瑞玲,殷金珠;銀屑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對鏈球菌抗原和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反應[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呂淑珍;上呼吸道感染及化膿性扁桃體炎引發(fā)銀屑病30例報告[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0年02期
8 張理濤,陳學榮,殷金珠;β溶血型鏈球菌誘發(fā)點滴型銀屑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年02期
9 江沁;點滴型銀屑病與鏈球菌感染關系的實驗室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1997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謝婷婷;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放線菌篩選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塔里木大學;2016年
2 李東光;鏈球菌M6蛋白誘導點滴型銀屑病動物模型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3 鄔國良;放線菌LA5菌株產生的抗真菌抗生素研究[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992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59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