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對銀屑病患者社會心理適應的影響
本文選題:銀屑病 + 社會。 參考:《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討同伴教育對銀屑病患者社會心理適應的影響。方法招募5例有5年以上銀屑病史的志愿者,由皮膚科醫(yī)師和護士對其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對實驗組的患者在出院后,同伴教育者對實驗組患者每月實施電話訪問1次,干預內(nèi)容包括:1宣傳預防銀屑病復發(fā)的健康知識;2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艾理斯的理性-情緒療法的ABC理論,指導小組成員提高社會心理適應水平。對照組僅由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按照檔案冊,每月對患者電話訪問1次,宣教預防銀屑病復發(fā)的健康知識、解答患者的各種社會心理適應不良問題。在出院前和出院后1年,分別評估兩組患者掌握預防銀屑病復發(fā)知識的程度和社會心理適應水平;根據(jù)PASI評估兩組銀屑病患者病情及復發(fā)率。結(jié)果干預后1年時,兩組患者預防銀屑病復發(fā)知識的知曉率(包括運動、飲食、心理、藥物、預防感染、氣候環(huán)境6個方面)均達到91.83%以上,兩組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實驗組患者社會心理適應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且實驗組未復發(fā)銀屑病的患者(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銀屑病患者社會心理適應水平,并能有效降低銀屑病復發(f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er education on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of psoriasis patients. Methods five volunteers with a history of psoriasis for more than 5 years were recruited and trained by dermatologists and nurses. After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terviewed by peer educators once a month. Intervention included: 1 to promote health knowledge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psoriasis. 2 according to the ABC theory of rational and emotional therapy by American psychologist Alex,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were instruct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he doctor in charge and the responsible nurse visited the patient by telephone once a month according to the dossier, to preach the health knowledge of preventing the recurrence of psoriasis and to answer the various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discharge and 1 year after discharge,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of psoriasis recurrence and the level of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state of psoriasi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PASI. Results at one year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knowledge about prevention of psoriasis recurrence (including exercise, diet, psychology, drugs,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 both groups was above 91.8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but the level of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Moreover, the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t psoria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86.6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eer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psoriasis.
【作者單位】: 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哈爾濱醫(yī)科大學;
【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衛(wèi)生廳計劃課題(Z2012442)
【分類號】:R758.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俊逾;文謙;;190例住院銀屑病患者抑郁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2年01期
2 姚樹蘭;朱紅;劉梅;孫玉魯;楊振海;何春滌;;紅皮病型銀屑病120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年10期
3 張開紅,李洪亮,滿孝勇,劉松常,龍躍洲,張肖紅,趙丕棟;銀屑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6期
4 李金娜;高曉敏;王明旭;王亮琪;張茹;;積極心理治療對銀屑病患者心理狀況及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鴻杰;;做好產(chǎn)婦整體護理,促進服務社區(qū)化[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李瓏;杜娟;謝姒;夏t ;王平;;我校2005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李衛(wèi)紅;黃芍;譚小燕;董嘉藍;何展旺;葉萍;蔡美;;中藥敷臍加保留灌腸治療銀屑病31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4 孫艷群;;椎間盤炎患者圍術(shù)期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06年09期
5 曾小忠;;成人燒傷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07年09期
6 田軍英;;心理干預對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10年07期
7 李冬香;高秀玲;李京波;;接受抗癌治療患者的心理干預研究[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10年08期
8 向陽花;劉世敏;向琴;;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調(diào)查分析[J];當代護士(?瓢);2010年11期
9 戴芬秀;;圖文式術(shù)前訪視對手術(shù)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2011年05期
10 聶紅霞;;高速公路車禍應激障礙18例護理體會[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世瓊;楊月嬋;唐芳;;地震致截肢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及護理對策[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康復護理專業(yè)委員會換屆暨康復護理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C];2011年
2 張理義;;精神疾病預測技術(shù)的研發(fā)及應用[A];全國第十一次精神衛(wèi)生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3 張理義;;精神疾病預測技術(shù)的研發(fā)及應用[A];《中國民康醫(yī)學》創(chuàng)刊25周年慶典及表彰活動紀念文集[C];2012年
4 張治軍;袁波;張_";滕磊;張金銘;張麗;馮煜;;醫(yī)患糾紛溯源及對策[A];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次學術(shù)會議、浙江省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張紅;韓淑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抑郁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探討[A];2013年河南省腹膜透析及腎病血液凈化護理新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6 黃宗譚;陳偉;劉麗麗;余琳;陳仲瓊;;護理干預對顱內(nèi)動脈瘤介入治療患者照顧者負性情緒的影響[A];2013年貴州省神經(jīng)外科年會論文集[C];2013年
7 李大芬;;重型顱腦損傷住院病人家屬焦慮程度的分析[A];2013年貴州省神經(jīng)外科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巨奇;失眠癥傷寒六經(jīng)辨治規(guī)律探討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晏曉穎;銀屑病患者病恥感及其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3 衛(wèi)平民;女性性罪錯人群STDs相關(guān)的KAP及健康心理學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4 孫琪;逍遙散對慢性應激損傷大鼠海馬神經(jīng)細胞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閆玉紅;銀屑靈片處方優(yōu)化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探索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梅峰;臨床心理學視野下的新入監(jiān)服刑人員心理評估及干預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石春蕊;非抗組胺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循證研究及蘭州地區(qū)發(fā)病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D];蘭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紅梅;認知刺激療法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D];泰山醫(yī)學院;2005年
2 陳偉;食物成分表及食物交換份法在糖尿病腎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段麗娥;醫(yī)學生考試焦慮及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趙蓉;父親和母親對兒童長處與困難問卷回答的一致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5 馬婷婷;連續(xù)護理干預對乳腺癌保乳病人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于洋;睡眠呼吸障礙對兒童身高、體重和認知功能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金慶英;分娩自我效能感及其與分娩疼痛關(guān)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姜宏;應激及應激管理對高特質(zhì)焦慮者注意力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劉清源;武警新兵心理健康調(diào)查及其綜合心理干預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10 栗洪師;錯(牙合)畸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文艷;侯愛和;王會芳;;高職護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相關(guān)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年06期
2 謝映輝;;積極心理護理對肝硬化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現(xiàn)代護理;2006年18期
3 方宗君,蔡映云,梁永杰,汪仲賢,陳建榮;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抑郁癥狀及影響因素[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4 王愛民,張合恩;銀屑病對病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8年05期
5 曾敏帆;劉藕根;姜美英;朱美蘭;;輔助心理康復治療銀屑病及其對患者SDS和SAS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7年07期
6 李志剛;銀屑病580例臨床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0年03期
7 鄭志忠;;銀屑病的治療[J];皮膚病與性病;2010年03期
8 秦_g;;積極心理治療模式的特色及啟示[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6年12期
9 張U,
本文編號:19244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92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