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例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的臨床和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24 13:47
目的:對兩例存在纖維蛋白原指標異;颊叩呐R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等進行分析,在臨床診斷為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后,對患者纖維蛋白原基因FGA、FGB、FGG進行DNA測序尋找基因突變位點,闡明其分子發(fā)病機制,進行基因診斷。方法:分析此類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實驗室檢查,在排除了遺傳性無纖維蛋白原血癥及常見的繼發(fā)性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的基礎上,分別用Clauss法和散射比濁法測定纖維蛋白原活性(fibrinogen activity,Fg:C)及纖維蛋白原抗原(fibrinogen antigen,Fg:Ag)水平。然后對兩例先證者纖維蛋白原的FGA、FGB和FGG基因所有外顯子和側翼序列進行基因測序尋找基因突變位點,在基因水平上分析其發(fā)病機制。結果:先證者A為青年女性,因孕足月第二胎,欲行剖腹產手術就診于產科,行凝血常規(guī)檢查提示:纖維蛋白原為1.99g/L(Clauss法,即Fg:C測定),凝血酶時間(TT)為14.7s,進一步檢查提示Fg:Ag為4.11g/L,Fg:Ag/Fg:C2;而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以及纖溶指標(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均在正常范圍,臨床診斷為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既往無明顯出血病史,亦無自發(fā)流產史;驕y序結果提示先證者A的FGB基因第8號外顯子1433位核苷酸發(fā)生GA雜合性錯義突變,導致Fgβ鏈的478位精氨酸替代為賴氨酸(Arg478Lys),引起蛋白質合成異常,進而影響纖維蛋白原的功能。先證者B亦為青年女性,因習慣性流產就診婦科。凝血常規(guī)提示:纖維蛋白原為0.52g/L(Clauss法,即Fg:C測定),TT為24.2s,進一步檢查提示Fg:Ag為3.55g/L,Fg:Ag/Fg:C2;而PT、APTT以及纖溶指標(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均在正常范圍。既往有兩次自發(fā)流產史,但出血量均不多。基因測序結果提示先證者B的FGA基因第2號外顯子104位核苷酸發(fā)生GA雜合性錯義突變,導致Fgα鏈的35位精氨酸替代為組氨酸(Arg35His),引起蛋白質合成異常,同樣影響纖維蛋白原的功能。結論:先證者A的FGB基因c.1433GA:p.Arg478Lys雜合錯義突變以及先證者B的FGA基因c.104GA:p.Arg35His雜合錯義突變分別為該兩例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的致病機制。
【學位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596
【部分圖文】:
圖 1 先證者 B 家系遺傳圖譜Table1 The family tree of proband B2 臨床診斷2.1 先證者 A 無明顯出血傾向或血栓事件等臨床表現,因欲行剖宮產術于當地醫(yī)院行術前檢查時發(fā)現凝血常規(guī)異常(Fg、TT 均測不出),肝功能、腎功能、自身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及抗 β2 糖蛋白等檢測均未見異常,血管超聲檢測提示雙側股總靜脈,雙側乆靜脈、雙側脛后靜脈、雙側股總動脈,雙側乆動脈,雙側足背動脈結構及血流均未見異常,未見血栓。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 Clauss 法 Fg:C 明顯減低,甚至測不出,而 Fg:Ag 水平輕度升高,且 Fg:Ag/Fg:C>2,故臨床診斷為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2.2 先證者 B 因習慣性流產而就診,自身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
本文編號:2825798
【學位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596
【部分圖文】:
圖 1 先證者 B 家系遺傳圖譜Table1 The family tree of proband B2 臨床診斷2.1 先證者 A 無明顯出血傾向或血栓事件等臨床表現,因欲行剖宮產術于當地醫(yī)院行術前檢查時發(fā)現凝血常規(guī)異常(Fg、TT 均測不出),肝功能、腎功能、自身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物及抗 β2 糖蛋白等檢測均未見異常,血管超聲檢測提示雙側股總靜脈,雙側乆靜脈、雙側脛后靜脈、雙側股總動脈,雙側乆動脈,雙側足背動脈結構及血流均未見異常,未見血栓。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 Clauss 法 Fg:C 明顯減低,甚至測不出,而 Fg:Ag 水平輕度升高,且 Fg:Ag/Fg:C>2,故臨床診斷為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2.2 先證者 B 因習慣性流產而就診,自身抗體、抗心磷脂抗體、狼瘡抗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謝燕燕;閆振宇;;遺傳性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的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血栓與止血學;2015年05期
2 歐寧江;湯敏中;;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陷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4年04期
3 侯韜;纖維蛋白原結構與功能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1年06期
本文編號:28257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nfm/28257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