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降脂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健脾疏肝降脂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觀察健脾疏肝降脂方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通過健脾疏肝降脂方對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等方面的影響闡明其對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機制,為健脾疏肝降脂方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領域的應用提供新的依據(jù),更好地指導臨床應用,并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開拓思路。方法:72只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級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給予SPF級飼料喂養(yǎng)1周后,隨機分為6組,即正常組,模型對照組,殼脂膠囊組,健脾疏肝降脂方高、中、低劑量組,每組各12只。正常對照組給予普通飼料,其余各組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并在下腹部給予皮下注射10%的CCl4食用油溶液,劑量為0.1mL/10g,2次/周。同時,正常組和模型組給予同體積的超凈水灌服,余組給予相應劑量的健脾疏肝降脂方藥液或殼脂膠囊水溶液灌服,均為0.2mL/10g體重,連續(xù)6周。最后1次治療后禁食12h,給予10%水合氯醛溶液4m L/kg腹腔內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給予腹主動脈穿刺取血,將血樣低溫下離心分離,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轉肽酶(GGT)、血清磷酸酶(AKP)及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IV型膠原(CIV)、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的含量。處死小鼠后,快速剖取肝臟稱其濕重,計算肝指數(shù),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在肝臟左葉同位置處剪一小塊大小適宜的肝組織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給予肝組織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觀察組織病理學變化。結果:①模型組與正常組比較,其小鼠肝指數(shù)、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ALT、AST、GGT、AKP、HA、CIV、LN、PCⅢ均有明顯的升高,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1)。②與正常組相比,治療各組肝指數(shù)及ALT、AST、GGT、AKP、HA、CIV、LN、PCⅢ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降低GGT、LN水平方面,治療高、中劑量組與正常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降低PCⅢ、CIV水平方面,治療中劑量組與正常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與模型組對比,除在降低LN水平方面低劑量組與模型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治療高、中、低組、殼脂膠囊組,其余各項指標均明顯降低或者減輕,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在改善肝臟相關指標方面:各劑量組均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血清ALT、AST、AKP、GGT、HA、PCⅢ、LN、CIV水平,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在降低ALT、HA、GGT水平方面,中、高劑量組效果優(yōu)于殼脂膠囊組、低劑量組;在降低AST水平方面,中劑量組優(yōu)于其它3組;在降低AKP水平方面,從均數(shù)上看中劑量組效果最好,高劑量組次之,低劑量組再次之,殼脂膠囊組最差;在降低PCⅢ、CIV水平方面,中劑量組效果最好,低、高及殼脂膠囊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⑤光鏡下可見:肝小葉結構正常,肝細胞索排列較整齊,放射狀排列存在,小葉周邊出現(xiàn)少量肝細胞小泡性脂肪變性,細胞內胞漿豐富,細胞核大小正常,位置居中,與模型組對比肝細胞脂肪變性程度得到較大改善,脂肪變的肝細胞數(shù)目明顯減少,胞質內脂滴減少或消失,胞質豐富,部分肝細胞較正常組腫大,胞漿內胞漿豐富,細胞核大小正常,位置居中,可見少量的脂肪空泡。肉眼觀察肝臟顏色呈鮮紅色,表明肝內已沒有明顯的脂肪沉積。各組間非脂肪肝小鼠肝指數(sh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1)健脾疏肝降脂方對NAFLD小鼠的ALT、AST、GGT、AKP及HA、CIV、LN、PCⅢ均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通過促進NAFLD小鼠病變肝臟細胞的恢復來降低血清轉氨酶的活性,減少血脂的含量,降低FFA的活性;(2)健脾疏肝降脂方能縮小NAFLD小鼠的肝臟外形及減輕重量,從而改善NAFLD小鼠肝臟的脂肪變性程度,抑制肝纖維化;(3)健脾疏肝降脂方改善NAFLD小鼠肝功能和抑制肝纖維化與藥物的劑量有關,中劑量組效果最佳,作用機理復雜,可能和藥物劑量以及方中各藥的配伍比例、用量大小等有一定的關系。
【關鍵詞】:健脾疏肝降脂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模型 肝功能 肝纖維化 肝臟病理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中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285.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1
- 材料與方法11-14
- 1 實驗材料11-12
- 2 實驗方法12-13
- 3 統(tǒng)計學處理13-14
- 結果14-19
- 1 各組小鼠血清ALT、AST、GGT、AKP水平的變化14-15
- 2 各組小鼠血清HA、PCⅢ、LN、CIV水平的變化15-17
- 3 各組小鼠肝臟指數(shù)的比較17
- 4 各組小鼠肝臟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變化17-19
- 理論探討19-29
- 1 中醫(yī)學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認識19-23
-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認識23-24
- 3 導師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認識24
- 4 健脾疏肝降脂方組成及方義分析24-27
- 5 健脾疏肝降脂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能機理27
- 6 健脾疏肝降脂方劑量和療效的關系27-29
- 結論29-30
- 致謝30-31
- 參考文獻31-34
- 附錄34-45
- 附錄1 文獻綜述34-43
- 參考文獻39-43
- 附錄2 病理照片43-45
- 附錄3 在校期間論文論著和科研情況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泳梅;丁萍;羅玉韻;徐進華;;健脾疏肝消糖散治療葡萄糖耐量低減24例總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0年04期
2 譚海川;;健脾疏肝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95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年16期
3 王文育;;健脾疏肝治便秘1例[J];江西中醫(yī)藥;1992年03期
4 李軍祥;王允亮;劉敏;劉紹能;徐春軍;趙晶;史瑞;蘇冬梅;諸葛麗;陳希;余軼群;李立;謝春娥;胡立明;張廠;;健脾疏肝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年01期
5 常達;宋俊建;;天晴甘平合健脾疏肝合劑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7期
6 李建松;林樹喬;葉仁群;曾紀斌;區(qū)顯維;;健脾疏肝方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漿P物質和生長抑素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0年02期
7 李建松;;健脾疏肝方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98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0年07期
8 蘇冬梅;諸葛麗;李健;李軍祥;;健脾疏肝方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脂代謝分子網(wǎng)絡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2年02期
9 孫靖若;;健脾疏肝祛濕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J];中醫(yī)研究;2012年05期
10 陳思蘭;李桂芹;高冬梅;;補腎健脾疏肝方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的臨床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志銀;;中醫(yī)健脾疏肝、搜邪通絡法治療慢性肝炎高r-球蛋白血癥經(jīng)驗介紹[A];第二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張聲生;吳兵;;健脾疏肝除濕化瘀法對IBS-D患者近期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3 吳兵;張聲生;;健脾疏肝除濕化瘀法對IBS-D患者近期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賀平;龐曉健;;健脾疏肝飲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A];中國肛腸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5 李軍祥;蘇冬梅;;健脾疏肝方對NASH大鼠ADP、TNF-α的影響[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健脾疏肝 清熱燥濕 治腸易激綜合征[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2 ;健脾益肝治心悸[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4年
3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熱帶醫(yī)學研究所 張清仲 陳瀅宇;中醫(yī)可治食管胃黏膜異位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周 穎;“我相信你,,就只找你”[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本文關鍵詞:健脾疏肝降脂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功能及肝纖維化指標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72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1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