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瀉血療法對肝纖維化大鼠HA、LN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刺絡瀉血療法對肝纖維化大鼠HA、LN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刺血療法又稱為刺絡瀉血療法,是針灸傳統(tǒng)方法之一,是指用一定的針具(如三棱針、采血針等)針刺某些穴位或者刺破體表的血絡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凇饵S帝內經》中刺絡瀉血療法可以祛瘀通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筆者導師在臨床中利用刺絡瀉血療法治療肝纖維化有顯著療效,結合相關文獻記載,設計本實驗,通過觀察刺血療法對肝纖維化大鼠HA、LN的影響,來探討刺血療法防治肝纖維化的作用機制,以期為臨床治療肝纖維化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論文分為文獻研究和實驗研究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文獻研究,包括綜述兩篇,綜述一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對肝纖維化的基本特點、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方法來探討肝纖維化的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進展,綜述二從祖國醫(yī)學的角度,從肝纖維化的古代病名、病因病機及其治法原則,來總結中醫(yī)學對肝纖維化的認識。第二部分為實驗研究:研究目的:本實驗以四氯化碳誘導法建立肝纖維化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以刺絡瀉血療法刺破大鼠足三里、太沖、陽陵泉附近淺表靜脈,使之出血,并以秋水仙堿作為藥物對照組,觀察刺絡瀉血療法對肝纖維化大鼠血清透明質酸、層粘蛋白和肝組織病理的影響,探討其抗肝纖維化的療效及其作用機制。研究方法:選用SD雄性大鼠48只,隨機分為4組:正常組,模型組,刺血組,秋水仙堿組,每組12只。正常組頸后皮下注射0.9%氯化鈉溶液,其余3組分別頸后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稀釋)誘導肝纖維化模型,從第7周開始,刺血組從大鼠后肢足三里、太沖、陽陵泉附近淺表靜脈處刺絡瀉血,每次出血量為(體重×7.4%×2%)/2,2次/周;藥物組給予秋水仙堿灌胃,200 μg/kg/d,5次/周,至12周。第12周末時以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動脈取血5 ml,進行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和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層粘蛋白(LN)檢測,剖取肝葉行HE染色,觀察肝臟組織的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研究結果:1模型組與正常組比較,大鼠肝功能指標AST、ALT含量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經治療,刺血組和秋水仙堿組大鼠肝功能指標AST、ALT含量不同程度降低(P0.05);刺血組與秋水仙堿組比較,指標含量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模型組與正常組比較,大鼠血清肝纖指標HA、LN含量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經治療,刺血組和秋水仙堿組大鼠血清HA、LN與模型組比較含量顯著降低(P0.05);刺血組與秋水仙堿組比較,指標含量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肝組織病理學:正常組肝小葉結構完整,肝細胞圍繞中央靜脈呈放射狀排列,無壞死,無炎細胞浸潤,少量膠原被染色;模型組肝小葉結構破壞,肝細胞排列紊亂,可見大量脂肪變性,肝臟匯管區(qū)擴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明顯,將肝小葉包繞成大小不等的肝細胞團,部分形成假小葉,并可見炎細胞浸潤;與模型組相比,刺血組和秋水仙堿組經治療,肝小葉結構較清晰,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少量的細胞脂肪變性。研究結論:1.刺絡瀉血療法能有效降低CCL4誘導的肝纖維化大鼠肝功ALT、AST水平,并降低HA、LN的含量,其效果與西藥秋水仙堿作用相當,同時可以改善肝纖維化大鼠肝組織病理變化,減輕肝損傷。2.本實驗結果提示,刺絡瀉血療法具有改善肝損傷、阻止肝纖維化進一步發(fā)展并能逆轉肝纖維化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刺絡瀉血療法能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或促進其凋亡來降低血清中細胞外基質(ECM)的含量有關。
【關鍵詞】:刺絡瀉血療法 肝纖維化 透明質酸 層粘蛋白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245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主要英文縮略詞9-10
- 第一部分 文獻研究10-28
- 綜述一 肝纖維化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進展10-21
- 1 流行病學特點10
- 2 對肝纖維化病因的認識10-11
- 3 肝纖維化的基本形式11
- 4 肝纖維化發(fā)病機制的認識11-14
- 5 對肝纖維化臨床診斷的研究14-15
- 6 現(xiàn)代醫(yī)學對肝纖維化治療的研究15-17
- 7 結語17
- 8 參考文獻17-21
- 綜述二 中醫(yī)藥治療肝纖維化的研究現(xiàn)狀21-28
- 1 對肝纖維化病名的探討21
- 2 對肝纖維化病因病機的認識21-22
- 3 對肝纖維化辨證分型的認識22
- 4 對肝纖維化治療原則的探討22-23
- 5 肝纖維化治療方法的研究23-25
- 6 結語25-26
- 7 參考文獻26-28
- 第二部分 實驗研究28-44
- 前言28-29
- 材料和方法29-35
- 1. 實驗材料29-30
- 1.1 實驗動物29
- 1.2 實驗儀器和耗材29
- 1.3 實驗試劑29-30
- 2. 實驗方法30-35
- 2.1 動物分組30
- 2.2 造模方法及治療30
- 2.3 治療處理30-31
- 2.4 標本采集31
- 2.5 觀察指標31-32
- 2.6 指標檢測方法32-33
- 2.7 統(tǒng)計學方法33-34
- 2.8 技術路線圖34-35
- 結果35-38
- 1 刺絡瀉血療法對各組大鼠肝功能ALT、AST的影響35-36
- 2 刺絡瀉血療法對各組大鼠肝纖維化指標HA、LN的影響36
- 3 各組大鼠肝臟形態(tài)學表現(xiàn)36-38
- 討論38-44
- 1 關于肝纖維化模型的選擇38-39
- 2 對刺血部位的選擇39-40
- 3 檢測指標的選擇40-41
- 4 刺絡瀉血療法對肝纖維化治療作用機制的評價41-43
- 5 問題與展望43-44
- 結論44-45
- 參考文獻45-48
- 致謝48-49
- 個人簡歷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飛葉;陳國中;徐珊;;化痰行瘀湯對肝纖維化大鼠肝臟超微結構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年06期
2 潘愛萍;林英輝;潘元平;以敏;;肝纖維化血清學標志物與肝臟病理相關性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3 陳志平;;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肝纖維化32例[J];福建中醫(yī)藥;2011年02期
4 付月簫;谷燦立;;肝纖維化的辨治思路探討[J];光明中醫(yī);2008年10期
5 黃迪;古維立;胡志文;張帥;王成興;;大鼠肝纖維化模型建立及肝纖維化的檢測[J];廣州醫(yī)藥;2012年05期
6 奚勝艷;王大偉;趙暉;岳利峰;趙敬華;;土家族名醫(yī)向國鼎教授辨證論治肝硬化驗案探析[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04期
7 王美玲;陸倫根;;肝纖維化治療研究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年04期
8 田麗艷;陸倫根;;肝纖維化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3年05期
9 馮英巧;楊元生;崔淑蘭;陳墾;王暉;;肝纖維化實驗動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應用研究進展[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10 鄭保平;林唐唐;劉真;韓立民;;化痰活血扶正方對實驗性肝纖維化大鼠的影響[J];光明中醫(yī);2014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達盛;刺絡瀉血配合藥物治療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張明慧;刺絡瀉血療法治療肝郁脾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量效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趙漢忠;電針“足三針”對肝硬化模型SD大鼠肝臟病理形態(tài)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刺絡瀉血療法對肝纖維化大鼠HA、LN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86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8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