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0年間沈陽市日平均氣溫對城市居民日死亡率的影響
【學位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4
【中圖分類】:R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睡覺時間越長壽命越短?[J];黃金時代(男仔女仔);2002年05期
2 劉利英;劉靜;;北京市懷柔區(qū)2005—2009年居民腦血管病死亡資料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11年15期
3 劉貞梅;陳霞;;2004~2010年青島市李滄區(qū)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11年09期
4 ;死亡率和病死率[J];廣東醫(yī)學;2011年08期
5 ;死亡率和病死率[J];廣東醫(yī)學;2011年09期
6 本刊編輯部;;死亡率和病死率[J];廣東醫(yī)學;2011年13期
7 黃織春;;P波時限預測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1年02期
8 賴籟;;心臟病的死亡率下降有可能反跳[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08年04期
9 趙立眾;;急診搶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張愛紅;高建飛;張紅星;;如東地區(qū)2004—2009年胃癌死亡率趨勢分析[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博;韓明;宋桂香;;上海市2008年度寒流超額死亡淺析[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龐文保;李建科;宋鴻;陳雷華;;西安日平均氣溫計算[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城市氣象,讓生活更美好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毛懿;楊躍進;張健;;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后血BNP水平與死亡率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4 李盛夏;樸今玉;金善玉;;139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分析[A];第10次全國精神病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民康醫(yī)學》創(chuàng)刊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8年
5 關海林;;肺栓塞39例臨床分析[A];2006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田禮義;赫為;;呼吸衰竭伴多臟器衰竭72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黃雯;王洪源;王旗;;大氣PM_(10)污染對人群死亡率影響的Meta分析[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環(huán)境標準與基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劉芳;陳正洪;羅學榮;葉殿秀;;氣象要素對武漢市居民死亡率的影響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4氣候環(huán)境變化與人體健康[C];2011年
9 林兆京;王有木;蘭林和;劉玲;陳德霖;林恩鏗;彭春孫;林頤瑞;朱林法;;降低農戶散養(yǎng)家禽死亡率的試驗[A];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10 田野;馮加純;;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若干生化指標水平與死亡率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富永;零死亡率真的“不切實際”嗎?[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2 見習記者 王影;今年是個“干凈冬至”[N];蘇州日報;2010年
3 沈建苗 編譯;泰國康民醫(yī)院如何將死亡率降低15%?[N];計算機世界;2009年
4 記者 顧雯;今冬非“暖冬”[N];南京日報;2006年
5 記者 王曉軍;本市部分地區(qū)提前入春[N];重慶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孫楠 李偉;因“冷”而變多彩生活[N];中國氣象報;2010年
7 記者 周潤健;7日立秋:我國大部地區(qū)尚難見到秋天的腳步[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健康時報記者 白軼南;大城市肺癌死亡率高[N];健康時報;2009年
9 ;打鼾不治會得大病[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10 記者湯江峰;肺癌死亡率居腫瘤之首[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岸高;廣東省大腸癌流行病學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張良澤;左頸右胸腹正中三切口與左頸左胸二切口手術治療食管胸中、上段鱗癌的療效比較[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金萌萌;代謝異常與老年男性心血管病發(fā)病及死亡風險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4 叢明;櫛孔扇貝免疫致敏(immune priming)現象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盧偉;上海市糖尿病患病與死亡風險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6 張琳;輔酶NADH對阿爾茨海默病細胞模型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王麗;中國人群胰腺癌死亡率葉酸代謝基因MTHFR、MS、TS多態(tài)性與胰腺癌的關聯(lián)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姜交德;局部人工腦脊液灌洗治療大鼠重型顱腦損傷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9 高習文;海水淹溺肺水腫的發(fā)病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10 蔣世亮;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響因素及再灌注治療的前瞻性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連政;1992-2000年間沈陽市日平均氣溫對城市居民日死亡率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王臨平;2002年山西省臨汾市居民意外死亡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任偉民;手術風險評估軟件(骨科部分ORAS1)的研發(fā)與應用[D];吉林大學;2006年
4 劉莉;遼寧省城鄉(xiāng)居民腦卒中疾病負擔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蔣曉剛;ICD在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曹怡;急性腦梗死患者入院時血糖水平對其復發(fā)和死亡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劉晶玉;中華稻蝗等位酶基因型與四種農藥急性致死作用關系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8 駱曉攀;APACHEⅡ、MODS、SOFA和LODS評分系統(tǒng)對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評估的比較[D];浙江大學;2008年
9 呂藝;1998-2006年沈陽市肺癌死亡狀況及趨勢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高遠;白細胞計數在預測65歲以上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預后中的作用[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134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2813441.html